肩上扛著一把鐵锨,常常在村莊里轉(zhuǎn)悠時,就看到許多短短長長、窄窄寬寬的路。路,把家家戶戶連起來,把村子與村子連起來,像身上的毛細(xì)血管,使村莊的肌體充滿著生機(jī),充滿著活力。
一條條的路,跟那些柴垛、牛哞狗吠、墳?zāi)?、炊煙的味道、泥土、架子車、孩子的哭聲、房屋、牧歌、清真寺、莊稼地、祖先、風(fēng)霜雪雨、土炕等等等等,組成了一個村莊,構(gòu)成了一個村莊豐富的內(nèi)容。而路,是神經(jīng)、是脈管、是氣息,是人與人之間坑坑洼洼的交情,是歷史與現(xiàn)實長長短短的牽掛。
一個人老了,力氣用完了,眼睛變得渾濁,骨頭散了架,就與農(nóng)活斷絕了關(guān)系,拄一把榆木拐棍,坐在檐下靜靜的曬太陽。此時,想得最多的,就是自己這輩子走過了怎樣的路,在路上有沒有留下腳印,還有多少路要走,今后的路又將通向何方。想著想著,上眼皮不由自主的耷拉下來,闔在一起,關(guān)住村莊里曾經(jīng)熟悉的一切,不想知道正在發(fā)生或?qū)⒁l(fā)生的諸多的事情。
村里的路,有寬,有窄,有山坡牛羊吃草行走的羊腸小路,有通向集鎮(zhèn)去的寬敞的柏油馬路,有田間縱橫交錯的農(nóng)路,有拉運(yùn)莊稼糧食的車路。還有許多的路,是看不見的,是隱伏的,比如說一個農(nóng)人心上的路。他怎么想、到哪里去、干一件什么事、先邁的左腳還是先邁右腳、腳印留下后能活多久、何時才能夠返回來、路是否懂得他的意圖,這些,都是他自己的事,是他自己按原初的想法,去盡心盡力完成的、實現(xiàn)的,與別人無關(guān)。
在田間地頭、渠沿路邊,我常常見到一些扛著鐵锨的人,一些扛著镢頭的人。他們見了路面陷下去的窩坑,用鐵锨填一填,發(fā)現(xiàn)路面高起了土堆,拿镢頭刨一刨。修好腳下路,留與后人走。修路補(bǔ)橋,成了村莊里千年不變的行善積德的事,是人人豎大拇指夸贊的事。
農(nóng)業(yè)社時,父親一直當(dāng)生產(chǎn)隊隊長,操持著隊里的許多事情。村民受惠最多,后人多次提及、贊不絕口的事,就是父親帶領(lǐng)社員修挖的一條條路。
北面的長龍山,是個大大的斜坡,一直延伸到山頂上。翻過去,就到了廣河縣的克那村。記得以前是沒有路的,要翻過山到克那去、到廣河縣去,須得沿著牛羊吃草時蹄子踩出的小徑,搖搖擺擺、手腳并用的向上爬,很是吃力。要是身上背點(diǎn)東西,比如麥麩、土豆或棉絮什么的,得小心翼翼,唯恐腳下踩空,跌入萬丈懸崖。
開路那天,全村人十分踴躍,熱情很高,揮锨掄鋤,裝土的裝土,掌轅的掌轅,推車的推車。從遠(yuǎn)處看,滿山滿洼都是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起勁兒的在干活。十多天,一條能通行手扶拖拉機(jī)的山路,從山下開始盤旋、環(huán)繞,時曲時直,或隱或現(xiàn),一直通到了山頂上。挖通整平的山路上,大點(diǎn)兒調(diào)皮的孩子,來回奔跑,玩耍,呼叫,高興得很。路修通了以后,兩邊平緩的草灘、丘陵、山坡,開墾出來,成了土地,種著糧食。拉貨物的架子車,馱麻袋的毛驢,拉莊稼的行人,就時常走在這條彎彎曲曲的山路上。
甘萍的山上耕地多,一塊塊,一片片,幾乎每家都有。原先的路,窄小,坑坑洼洼,經(jīng)過開挖、平整、加寬,變得好多了,能夠順利的通行架子車。
靠公路邊的土地,不管是人耕,還是拉運(yùn)糧食柴草,很是方便。那些遠(yuǎn)離公路的人家,比如住在半山腰的、崖沿的、山巔的,羨慕得很,都想在公路邊置一分田產(chǎn),把家想方設(shè)法搬過來,搬到路邊居住。路是很有吸引力的。
有一件事,全村人都沒想通。就是家在公路邊黃金地段的二不讀,突然在老墳以北靠水渠的地方,劃宅地、打土墻、蓋房子、修家園、搬家具、拉柴草、趕牛羊,折騰了半個多月,把家搬過來定居了。
老墳是很久以前的一塊墳地,很大,有上百畝,長滿野草,荒蕪得很。據(jù)民間說法,在死人的墳地上修建宅院,居家過日子,是不吉利的,會鬧鬼的。尤其到了夜深人靜時,路過的人會聽見死鬼冤魂的哀叫。體弱幼小的,往往被鬼抓住,附上身子,是很難活過來的。
后來,莊上人口增加,吃飯的嘴多了,村民就墾為耕地,開始耕種糧食。但有一點(diǎn),就是當(dāng)初沒有留下通行的路,一到莊稼收割時,老墳上有地的人,就開始因為沒有路、無法用架子車?yán)\(yùn)莊稼糧草而叫苦發(fā)愁,埋怨卡住不讓開路的人。無奈,只得動員家中的男女老少,身背的身背,肩扛的肩扛,手提的手提,真是苦不堪言。
對這些,二不讀是沒考慮到,還是不管不顧呢?
搬來后,他遇上的頭件事,就是磨面。架子車裝滿了麥子麻袋,拉的拉,搡的搡,沿房后水渠邊坑坑洼洼、凹凸不平、剛?cè)蒈囕喭ㄟ^的小路,搖搖擺擺的走著,心提到了嗓子眼兒。如果一不小心,就會連車帶物掉到渠水里,或者翻到外邊的懸崖下。
為此,他決心要開一條路,以了卻自己的心愿,也了卻大家多年來的心愿。他多次找隊長,找莊上的頭面人物,想讓大家做做占地戶的思想工作,讓他們開恩,想遠(yuǎn)點(diǎn),不要為一時的得失斤斤計較。何況,他從自己另外的地中,劃出同樣多或幾倍多的來交換。
對老墳上開路的事,大家七嘴八舌,你長我短,一致的觀點(diǎn)是:開路是對的,路不通了,家家戶戶連不到一塊兒,入不到一個村莊里,隔到一邊,像是后娘養(yǎng)的。
樹挪死,人挪活。人挪活的大半成績,得歸功于路,是由路來完成的。人不長翅膀,不能飛,只得在路上走,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人活出的或高或低的威望,或貴或賤的名堂,有路的份兒。是路幫著人活下來的。
責(zé)任編輯 閻強(qiáng)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