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教育在中小學以及全社會的廣泛普及,高等院校的計算機基礎教育從教育觀念、教學內容、教材建設、教學方法等諸方面都迫切需要進行改革。
一、我們面臨的主要問題
在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上,我們面臨的主要問題是:
(1) 目前的大學教育模式?jīng)]有擺脫應試教育的傳統(tǒng),實踐環(huán)節(jié)薄弱,缺乏對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對基礎知識和概念的理解停留在理論層面,實踐動手能力訓練不夠,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注:張堯學,吳愛華. 關于我國信息化教育的幾點看法. 計算機教育,2008,(5):3~7.)
(2)21世紀是信息時代,各行各業(yè)的信息化進程不斷加快。作為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的高等院校,雖然各專業(yè)的應用要求有所不同,但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應用知識的學習,是每一位大學生的必修課,計算機基礎的教育水平和教學效果將直接影響到學生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但是,目前計算機基礎教育的課程設置與實際需要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存在滯后現(xiàn)象。
(3) 高等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與基礎教育不同,高校新生入學面臨著學習習慣的改變,學習能力的提高等諸多問題。主要針對大一學生開設的計算機基礎教育類課程應該在學習方式和教育方法上對新生的順利轉型有所幫助。
(4) 隨著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開展,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不再是零起點,新生入學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基礎。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地區(qū)和教育水平的差異,高校新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層次差距很大,不應以同一起點和同樣要求來組織和開展教學。
二、課程改革的基本考慮
針對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我們考慮了如下改革措施:
(1) 分層次設置教學內容,開設低年級選修課程。
考慮到目前階段還存在著一定的低起點學習需求,我們保留了原有《計算機文化》課程的教學安排,但要求根據(jù)新的教育形勢積極開展教學改革,改進教學效果;考慮到高等教育新形勢下新的學習需求,我們主要針對大一新生(一年級第二學期)嘗試開設了《辦公軟件應用》選修課。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基礎和學習需求,選修《計算機文化》和《辦公軟件應用》課程。
(2) 理論與實踐并舉,重視以應用案例開展教學,重視實踐環(huán)節(jié)的設計。
學生選修《辦公軟件應用》課程非常踴躍,一些高年級學生也選修該課程以補充自己實際應用能力的不足。該課程教學安排為2學時/周(共32課時),全部在實驗室(機房)進行,一般過程為前一課時理論教學,后一課時進行有針對性的實驗實踐。每周必須完成規(guī)定的實踐內容,并提交實踐成果或實驗報告,記錄實驗成績。期末完成本課程的“實驗總結”。根據(jù)“抓過程得結果”的原則,每周實驗成績和期末實驗總結成績綜合為本課程的總評成績,不另外組織期末考試。
三、教學內容的設計
我們在《辦公軟件應用》課程講義中設計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辦公軟件與計算學科(辦公軟件在計算學科中的應用地位)、文字處理Word(書籍排版、小報排版、論文排版)、電子表格Excel(一般應用、綜合應用和數(shù)據(jù)分析)、演示文稿PowerPoint(演講與演示)、工程繪圖Visio(一般知識和工程圖繪制)、項目管理初步與Project、Access數(shù)據(jù)庫應用、Office軟件協(xié)同作業(yè)以及其他辦公軟件(例如Outlook個人日程安排、PDF閱讀器、FlashPaper軟件生成PDF文件等)。
各個部分教學內容中都包括:相關軟件的背景知識、軟件工具的主要功能、典型應用案例、實驗要求與作業(yè)交付、相關的閱讀拓展等??紤]到學生一般已經(jīng)具備必要的計算機操作基礎,在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老師不用講解太具體的操作步驟,而是要通過完成實驗步驟和實現(xiàn)實踐作品來讓學生熟練軟件的操作與運用,以達到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學習能力的目的。
教師在學期初對課堂教學規(guī)范做了嚴格要求,對曠課、遲到、請假、按時完成作業(yè)等做了相關規(guī)定,強調重視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教師課堂教學和學生完成實驗作業(yè)兩個平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來體現(xiàn)教學內容和教學效果。
四、教學效果的問卷調查
在本學期教學工作即將結束之際,我們在《辦公軟件應用》課上組織學生做了一次隨堂問卷調查。接受調查的學生35人,來自本校計算機與計算科學學院三個不同的本科專業(y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71.4%,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yè)11.4%,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tǒng)專業(yè)17.1%),以大一學生為主(如圖1所示),男、女生比例為68.6%和31.4%(如圖2所示)。
通過問卷調查,我們想了解:
(1)學生一般根據(jù)什么因素來選讀本課程?
(2) 學生對本課程的教學設計和教學質量有什么看法和意見?
(3) 在本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采用了創(chuàng)新的教學設計,對此學生是否認同?有多大的認同度?
1. 調查問卷設計
調查問卷的設計如下:
《辦公軟件應用》選修課隨堂調查問卷
為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請您完成以下問卷(未特別標注即為單選)調查:
(1) 你的專業(yè)是:__________________ 年級:_____________性別:□男 □女
(2) 上學期末選課時,吸引你選擇本課程的最主要因素是:
□教學計劃要求□受課程名稱的吸引,覺得有用
□學長推薦,聽說老師不錯□無所謂,別的也選不好,隨便混個學分
(3) 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之后,您覺得:
□勉強,本課程內容不值得學習□一般,歪打正著,感覺還是學了點東西
□不錯,這門課程所介紹的知識各個專業(yè)的學生都需要□很好,無論教學內容和授課方式我都喜歡
(4) 我不喜歡這門課程的原因是(可多選):
□內容枯燥□老師嚴格□作業(yè)太多□教學方法無聊
(5) 我喜歡這門課程的原因是(可多選):
□內容豐富□老師嚴格□作業(yè)適當□教學方法新穎
(6) 我認為:
□還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好,老師講學生聽,期末考試
□我喜歡這樣的教學形式:老師課堂講一部分,學生實驗實踐自主學一部分,平時積累的學習成績就是本課程的期末成績
□無所謂,都好□呵呵,不學就拿學分最好
(7) 與傳統(tǒng)的“計算機文化”課程相比,我認為:
□這門課程的學習內容與教學方式更適合我
□還是傳統(tǒng)的“計算機文化”課好,更具體,更細致
□無所謂,都好
(8) 最想說的一句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應的調查數(shù)據(jù)經(jīng)統(tǒng)計分析,分別報告如下。
2. 課程的主要選擇因素
學校實行學分制已經(jīng)多年,每學期所學課程都由學生在前一學期臨近期末時自主選擇。雖然學校教務部門關于課程的開設有一定的管理組織措施,任課老師對于課程教學內容也有安排和說明,但是,很多這樣的內容并沒有顯示在網(wǎng)上選課系統(tǒng)中。另一方面,由于是新開課程,學生對課程的選擇有一定的盲目性。對于問題“上學期末選課時,吸引你選擇本課程的最主要因素”,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認為自己是根據(jù)教學計劃要求選擇課程(①)的占17.1%,受課程名稱的吸引,覺得有用而選擇該課程(②)的高達68.6%,因學長推薦,聽說老師不錯而選擇該課程(③)的有8.6%,而隨意選擇(④)的有5.7%,如圖3所示。
3. 本課程的學習感受
《辦公軟件應用》的教學內容針對性很強,所含內容豐富,在課程學習即將結束的時候,學生對本課程的總體感覺如何呢?
數(shù)據(jù)表明(多選項):所有學生都認為本課程值得學習。認為“歪打正著,還是學了點東西”(①)的占14.3%,認為“不錯,這門課程所介紹的知識各個專業(yè)的學生都需要”占68.6%(②),認為“很好,無論教學內容和授課方式我都喜歡”的占17.1%(③),如圖4所示。這組數(shù)據(jù)令人鼓舞。
在“不喜歡這門課程”的因素中:認為“內容枯燥”有7人(20.0%),嫌“老師嚴格”有2人(5.7%),抱怨“作業(yè)太多”的9人(25.7%),有1人指責“教學方法無聊”(2.9%)。
在“喜歡這門課程”的因素中:覺得“內容豐富”的有19人(54.3%),支持“老師嚴格”的5人(14.3%),認為“作業(yè)適當”的8人(22.9%),贊賞“教學方法新穎”的14人(40.0%)。
4. 是否接受新的教學方法
本課程在教學和測評方法上都有所創(chuàng)新,學生是否贊同呢?
調查數(shù)據(jù)表明:沒有人選擇“還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好,老師講學生聽,期末考試”,而絕大多數(shù)學生(32人,91.4%)選擇了“我喜歡這樣的教學形式:老師課堂講一部分,學生實驗實踐自主學一部分,平時積累的學習成績就是本課程的期末成績”(圖5①),有3人(8.6%)覺得“無所謂,都好”(②),如圖5所示。
5. 與傳統(tǒng)的“計算機文化”課程比較
與傳統(tǒng)的“計算機文化”課程進行比較,大多數(shù)學生(28人,80%)選擇“這門課程的學習內容與教學方式更適合我”(圖6),有3人(8.6%)選擇了“還是傳統(tǒng)的‘計算機文化’課好,更具體,更細致”,有4人(11.4%)選擇了“無所謂,都好”,如圖6所示。
6. 學生的“一句話”
在請學生用一句話表達對本學期學習本課程的感受時,有學生認為:“這樣的教學才是真正的大學教學”,“培養(yǎng)興趣,善于思考,勝于既得一切”。學生表示:本學期選這門課感覺有所收獲,呵呵 / 這門課學到的知識很多 / 我真的學到了很多東西 / 如果再多點新知識就更好了 / 學到了一些在平時較實用的計算機軟件的用法 / 如果要更高效率地學會所需知識,真正掌握還是離不開實踐 / 希望有更多的時間、機會,自己去好好操作一番,對各軟件都有所了解,使用有所提高 / 還想多選幾門類似的選修課
學生們也提出了一些希望:希望能加強實踐部分,個別軟件應更深入講解 / 希望自己學得更好 / 內容比較多,一學期不夠學 / 能否開一門課把內容繼續(xù)深入下去?
自己一直以來在Office上都很孤陋寡聞啊 / 我覺得自己不再是個“Office盲”咯!非常感謝老師您 / 十分感謝老師在本學期對本課程的關注、支持和幫助!
五、后記
學生要把書讀好,有賴于教師能把書教好,面對學生的期望,我們要努力的方面還有很多。
面對著高等教育的新形勢,大家都在積極思考和實踐著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改革,我們也做了一些創(chuàng)新的設計與實踐,并取得了令人滿意的初步結果。接下來,我們會繼續(xù)完善相應的教學設計,出版相應的實踐型教材,在積極學習其他院校先進經(jīng)驗的同時,努力做出我們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周蘇. 從公選課隨堂問卷調查得到的啟迪. 計算機教育,2008,(5):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