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編號:1672-5913(2008)19-0064-03
摘 要:在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的實踐教學中,為增強學習的效果,我院從實驗內容和考核方式上進行了改革,使學生在寬松的學習氛圍中,既提高了對該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又掌握了一項實驗操作技能。本文介紹了我院的教改情況。
關鍵詞:實驗內容;考核方式;應用;興趣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隨著計算機應用的不斷普及,學生動手組裝計算機的熱情也在不斷高漲,兼容PC機以其價格低廉 (相對于品牌機)而深受在校大學生的喜愛,學生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不僅能掌握計算機硬件的理論知識,更為自己能獨立組裝計算機(DIY)而對該課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目前,很多高校開始把“計算機組裝與維護”作為選修或開放實驗課程來開設,其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掌握一技之長。由于現(xiàn)行的理論或實驗教材,作者從編寫到出版,需經過一段較長時間,但計算機的各個部件在不斷升級,性能日益提高,帶來了計算機新技術、新產品與相對滯后的教材內容相矛盾,要使學生能跟上硬件發(fā)展的步伐,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內容和考核方式已不能適應課程發(fā)展的需要,要使實驗內容跟上市場計算機硬件的變化,學生能產生該門課程興趣,對該課程的實驗內容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勢在必行。
2 課程的特點和要求
學生學完“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后,所要達到的目標是: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硬件的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能用所學知識選購和組裝計算機,具備計算機軟、硬件安裝、調試和維護的基本技能,常用軟件的使用,局域網的搭建。
該課程的特點:(1)課程內容多、知識面廣,包括計算機組成部件、硬件安裝、硬件測試、系統(tǒng)BIOS設置、優(yōu)化、硬盤的分區(qū)規(guī)劃、軟件安裝、局域網的建設、計算機日常維護。(2)知識更新快,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新知識、新產品不斷出現(xiàn),只有不斷更新教學(實驗)內容才能滿足學生了解新產品和新技術的要求,做到與時俱進。(3)課程注重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根據(jù)該課程的特點,要達到學習的效果和課程的目的,必須通過大量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來完成。
3 實驗內容改革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基礎課程,要求內容新、更新快,對教師的要求也很高,需要不斷學習和提高。該門課程一般總學時32,占2 個學分,結合本課程的特點,摒棄過去的先講后練,甚至是只講不練,在充分利用實驗室計算機資源的基礎上,進行實驗內容和考核方式的改革,采取邊講邊練,或者是先練后講的教學模式。在課程的學時安排上,我們是理論為12學時,實驗為20學時,基本內容大致分為6個獨立的項目,現(xiàn)分別說明。
實驗1.認識硬件(4學時)。通過理論講解,使學生對計算機的主要硬件(主板、內存、CPU、硬件、光驅、顯示卡、顯示器)的性能指標,工作原理有一個感性的認識,通過網上計算機硬件價格、性能的查詢;結合市場調研,要求學生寫出計算機硬件的調研報告[3],在某個價位的配置清單等手段,使學生從感性上對計算機組裝產生興趣。
實驗2.計算機組裝與維護(4學時)。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實驗進行拆裝的成本較高,破壞性較大,為此,我們采取的方法是利用現(xiàn)有實驗室原有資源,例如我們采用03年購買的清華同方機型進行拆裝,要求明確目標、拆裝順序、拆裝過程中的注意點(曾經有學生拆硬盤上的螺絲);在此熟練的基礎上,給予指導,我們準備了15套目前較流行的計算機產品組裝,進行分組實驗,經過教師檢查,方可上電。使得學生既掌握了計算機組裝的步驟,又能接觸到新產品,不至于用到的都是過時產品。
實驗3.常見故障的分析與判別(2學時)。由于現(xiàn)行的計算機維修,主要是板卡級的,替代法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在本次實驗過程中,要求學生能對實驗2中的常見的一些故障能進行分析、判斷,在相互討論的基礎上,自己能獨立排錯,以便解決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本次實驗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驗4.系統(tǒng)的安裝(XP和WINDOWS 2000 Server)(4學時)。通過本次實驗,使學生掌握系統(tǒng)分區(qū)、硬盤格式化、BIOS的設置、系統(tǒng)的安裝、網線的制作方法,利用H3C的交換機組建一局域網。
實驗5.有關系統(tǒng)相關軟件的使用(4學時)。該實驗涉及四個方面的內容,要求學生必須掌握,涉及軟件的下臷和使用。
(1) 系統(tǒng)的備份(GHOST的使用)。
(2) 系統(tǒng)的優(yōu)化(WINDOWS 優(yōu)化大師的使用和注冊表的了解)。
(3) 系統(tǒng)的測試(Sisoft Sandra的使用)。
(4) 常用殺毒軟件的使用(瑞星、金山毒霸、卡巴斯基)
實驗6.多媒體軟件的安裝與使用(2學時)。內容涉及
(1) 圖像處理軟件
(2) 聲音
(3) 播放器的安裝與使用(豪杰、real PLAY、暴風影音)
4 考核方式的改革
通過該門課程的學習與實踐,我們在考核方式上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革,傳統(tǒng)的考核方式是7+3模式,即理論占70%,實驗占30%;我們采取的方式是3+7模式,即理論占30%,實驗占70%。理論考核為輔、動手操作為主。筆試考核為輔、實踐操作比重高于筆試,各單項實驗項目獨立計分。這不僅使學生在考核上把風險分散到各個實驗項目中去,也不必擔心考試通不過,再次重修,真正使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得到提高;在實驗的考核方式上采取多種形式。
(1) 分組討論(實驗2)
(2) 調研報告(實驗1)
(3) 實驗報告書
寬松式的實驗環(huán)境,學生在課內安排實驗如不能及時完成的話,可以利用業(yè)余時間,由學生本人提出預約申請進行補做,達到規(guī)定的要求,分項目進行單獨計分,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通過實踐的練習,確實把按大綱規(guī)定的要求落到實處,使學生能在輕松學習的基礎上掌握一項技能,體現(xiàn)學以致用的原則。
5 結束語
目前,計算機已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yè),因此懂得計算機的軟、硬件安裝,常見的報錯信息、檢測方法,日常的維護和保養(yǎng),“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勢必將成為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課程之一,尤其對于民辦本科的學生來說,加強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已成為大家的共識,通過對實驗教學的改革,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考核方式的改革,消除學生對該門課程由于理論考試不及格而帶來的負面影響,使學生能快樂學習,體會實驗過程所帶來的快樂和成功感,確實讓這門課程變成大家想學又愿意學的一門課程,事實證明,通過本學期對該門課程的改革,無論從內容上還是考核方式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學生反映較好,收效甚大。
參考文獻:
[1] 徐魯雄. 改革計算機信息素養(yǎng)教育模式 推進素質教育[J]. 計算機教育,2006,(8):57-61.
[2] 張世偉. 淺談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的教學模式[J].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07,(5):165.
[3] 周蘇. 專業(yè)課程教學測評的創(chuàng)新實踐[J]. 計算機教育,2008,(7):88-91.
[4] 高尚,別小川.“計算方法”實驗內容的改革[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26(10):106-107.
[5] 孫中勝,高長寶. 微機組裝升級與維護[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6] 周蘇等. 大學計算機專業(yè)基礎課程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C]. 大學計算機基礎程報告論壇論文集2005[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7] 李秉璋等. 以提高應用能力為目標進行計算機專業(yè)課教學[J]. 計算機教育,2006,(12):28-31.
[8] 范躍進. 面向創(chuàng)新型國家建設的應用型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索[J]. 中國大學教學,2006,(9):24.
The reform of the content and methods of examination in“Computer assembly and maintenance”
TAO Jian-ping
(School of NanXu,Jiangsu Univ.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engjiang 212004,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Effect of learning the computer assembly and maintenance, in the practice courses, content and assessment from the experiments carried out on the way of reform, so that students study in the relaxed atmosphere,They not only increase the interest in learning courses but master the skills.
Key words: The contents of experiment; The methods of Assessment; Application ; 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