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總有“配額”,倪匡先生說的這句話,意味深長。
雖然從未見過倪匡先生,卻一直很欣賞他。
倪匡先生早年在上海生活,家境貧寒,一度以蛇蟲鼠蟻為食。后來流落至香港,四處打工,一日得幾元,還要受工頭剝削,生活亦未得到改善。一個偶然機會,他開始投稿給報紙,千字三元,收入居然比打工要好得多,于是一發(fā)不可收,從此走上了寫作之路。
倪匡先生沒受過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只在夜校讀過一段時間,但憑借勤奮好學、不服輸?shù)木?,很快在競爭激烈的香港文學圈站穩(wěn)了腳。他的寫作面極廣,偵探、科幻、神怪、武俠、言情,無所不包,而且寫作速度極快,一個小時能寫4500字。最得意的時候,他曾同時為十二家報紙寫連載小說。30年來,他創(chuàng)造了衛(wèi)斯理、原振俠等深受讀者歡迎的人物,掀起一股科幻小說熱潮,作品被改編成電視、電影的更是不計其數(shù)。
2005年,他突然宣布封筆,在讀者中引起了極大震動。問及原因,倪匡先生笑呵呵地解釋說,過去寫了四五百本書,從未有過寫到一半便再也寫不出來的情形,現(xiàn)在寫《只限老友》,卻多次發(fā)生這種狀況,即使寫出來的自己讀著也不滿意。我是第一個讀者,自己都不滿意,別人也不會滿意。人生總有“配額”,我的已經(jīng)用完了,現(xiàn)在寫一百個字都很困難。
外人看來,到了這種境地,多少有點英雄暮年的悲壯和無奈,但倪匡先生對此卻很坦然、率真,毫無傷感之情。
此前,聽聞比爾·蓋茨宣布淡出微軟,專心致力于慈善事業(yè),我很是吃驚。現(xiàn)在想來,也頓然明白:或許,他也碰到了倪匡先生同樣的問題吧。其實,這是一條自然規(guī)律,和生老病死一樣,沒什么好怕的,人畢竟是人,而不是神。
人生總有“配額”,倪匡先生說的這句話,意味深長。人生其實就是一輛車,在上路之前,上天給每輛車都加滿了汽油。因為車有大有小,油缸自然也大小不一,有的大些,有的小些,大些的裝油自然多些,小些的自然少些。這也許是一種不公平,但大車油耗高,小車油耗低,從這一角度看,也很公平。
我想,最大的問題不在這里,而是,作為一輛“車”,利用這些上天給你的“配額”,在人生路上,你究竟都做了些什么?■
(顧勝浩薦自《時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