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師專畢業(yè)后,一直在教初中。教過的學生有兩千多,因此每年教師節(jié)總有學生來看望我,或寄點禮物表達一下他們的心意。
想不到,今年教師節(jié),我卻收到一個大大的包裹,上面沒留郵寄者的姓名和地址,從郵戳上判斷,它來自新疆。打開包裹,一下讓我目瞪口呆:里面是一包稗子。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稗子是種討厭的植物,它在田里,生長得比谷子快得多,如果不除掉它,必然會搶占谷子的營養(yǎng),搶去谷子的陽光和水分,因此農民不得不“薅秧”,其實就是除掉稗子。
那一瞬,我血上涌,心口堵。想不到辛辛苦苦二十多年,居然得到的是這樣的回報。于是我在網上發(fā)布消息,一定要查出這個人來。
網上的消息返回快,終于通過我的學生們查證,在新疆只有一個學生,他叫吳海浪,是八七級的。那時,我剛剛從師專畢業(yè),分在涼水中學教初一的語文,他就是那屆的學生。我記起來了,三角眼,尖腦殼,細麻腰,一看就是鬼精靈。可他讀書不專心,全用在歪點子上,比如給同學的書包中裝只癩蛤蟆,在女生寢室前放蛇皮,反正調皮至極。我在課堂上講,同學們,不要做稗子,要做谷子。當然大家明白我指的稗子是誰,都拿眼睛朝吳海浪看,這個從來沒有紅過臉的孩子,終于低下了頭。
二十多年了,關于稗子的記憶早忘了,想不到今天收到了一包稗子。
一定是他寄的,因為只有他在新疆。
我再把那個包裹拿出來左看右看,還是不得要領。最后干脆倒出稗子,秘密出現(xiàn)了。里面還有一封信,信封上寫著:馬衛(wèi)老師收。下面落款是:學生吳海浪。我急忙打開信,讀后潸然淚下。
“馬老師,我十分感謝你,你當年用稗子喻我,讓我翻然醒悟。當兵后,我考上了軍校,成了軍醫(yī)。馬老師,真的感謝你。不久前,我從一個同學那兒得知,您的喉嚨得了病,啞了聲。我查了好多書,才從《醫(yī)類匯編》中查到,在我們新疆有種紅稗子,泡酒喝,治失聲很有功效。我特意寄來一包,你試試。有效的話,我以后再給你寄?!?/p>
一包紅稗子,讓我重新認識生活?!?/p>
(東方卓薦自《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