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說,距離產(chǎn)生美。
某80后作家說,一切事物都要隔層玻璃才好看。
成人童話家說,產(chǎn)生崇拜的前提是距離。
古人形容美人美態(tài),說“美人隔花端”。
距離,是何神物?有著這般神效?隔著時間或者空間的河流,為何我看見的彼岸是姹紫嫣紅,是火樹銀花,是曼妙芳華?
我想說,或許距離是那盞神燈,或是那句“芝麻開門”。距離它開啟了許多童話和美好。
這種美好,古今皆有,像《詩經(jīng)》中的《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姣好女子立于沙洲,就是那一方無情水隔斷了你儂我儂,就是那方無情水留住了詩情畫意,摒卻了沒有距離的遺憾,古時的山水潑墨畫,都會留出一個空白,或者拉遠視界與山水的距離,使人感到山也朦朧,水亦空奇,看到的是“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橫”,也許事實并不是這樣的,山或許遭人樵采,已經(jīng)滿目瘡痍;水或許已經(jīng)枯涸,剩一灘爛泥,不管如何,留給我們的,是距離帶來的“清、寂、和、靜”。
人與人交往,有距離也會更美好。席慕容說,友誼像花香,還是淡一點才好,越淡才會越持久,越淡才會使人更留戀,這正應了一句古話:君子之交淡如水。雙方隔得遠一點,才看不到那些本可以忽略不計的瑕疵,像那個“豪豬取暖”的哲理故事里,只有留給恰當?shù)木嚯x,才能既取得暖又不傷害對方。
我很喜歡蘇軾的那首《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超然且有出世的氛圍。我理想的人生像我朋友寫給我的一封信里的一句:在入世中做著出世的夢。融入世事但要超越世俗,或許過的是吃飯、寫信、學習、談天的平淡生活,但會用一段剛剛好的距離劃出一條心河,在此岸做著“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的美夢。彼岸的春色正濃,我們?nèi)タ茨吧匣ㄩ_。
【簡評】
寫作是講技巧的,但真正的高手卻能將技巧用得了無痕跡,本文顯然達到了這種境界。
一是不飾雕琢而渾然天成。初讀這篇佳作,你也許會略嫌平淡,甚至憂從心生。是啊,開篇不見整齊的句式,亦無深刻的哲理;結(jié)尾不見巧妙的回應,亦無思想的升華。再讀,你一定會情濤涌動,感由心生。原來,一番閑言碎語之后,迎來的是霞光滿天。看似樸實的文章,像一杯芬芳的咖啡,芬芳四溢,震人心魄。
二是筆墨隨意而文采飛揚。一句“距離是那盞神燈,或是那句‘芝麻開門’”,觀點鮮明,情趣頓生。解讀《蒹葭》,畫面靈動,凝練生輝;引用席慕容話語,花香四溢,理性充沛;最后在蘇軾超然出世的人生境界中收束,用一句“看陌上花開”豎起了思想的豐碑。文章由詩析理,由物及人,展示的理性世界美得讓人驚訝。(羅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