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jié)群眾游行是每次國慶慶典活動中最引人注目、最熱烈歡快的活動。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迄今,首都北京共舉行了24次國慶群眾游行活動,參加游行的主要是工、農、商、學、兵、黨政機關干部和社會各界人士,人數累計約800多萬人次。我從1956年開始,有幸一直參與國慶群眾游行活動的籌備和具體組織工作。每當國慶游行群眾隊伍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檢閱時,他們以高昂的愛國熱情、飽滿的精神風貌、高度的組織紀律、整齊的隊列展現在全國人民面前時,我們組織工作者無不感到發(fā)自內心的喜悅和自豪。
從參與者到組織者
新中國成立59年來,首都北京共舉行了24次國慶群眾游行活動。其中從1949年到1970年,每年國慶節(jié)都舉行一次游行。此后,只有1984年新中國成立35周年和1999年新中國成立50周年舉行了游行。
國慶游行時,有時會有盛大而威嚴的閱兵式,新中國成立以來共有13次。其中從1949年到1959年的國慶節(jié),每年都有閱兵式。此后,只有1984年、1999年國慶節(jié)才有閱兵式。
每年國慶節(jié)參加游行隊伍的群眾人數很多。有閱兵式的國慶游行,游行隊伍的群眾人數約有30多萬;沒有閱兵式時,人數約有40多萬。“文化大革命”初期,1966年的國慶節(jié),群眾人數超過了100萬,其中大部分都是外地來京串聯的紅衛(wèi)兵。此后的1984年、1999年國慶節(jié),游行隊伍按照組織方隊建制,人數各有20多萬。
在24次國慶游行活動中,我有幸參加過20次。其中5次是從1951年至1955年,以游行群眾的身份參加,是參與者;還有15次是從1956年到1999年,除1968年、1969年沒有參加外,我都有幸以組織工作者的身份參加,算是組織者之一。身份不同,感受也不一樣。1951年8月,我來北京到中央團校學習。10月1日第一次參加了1951年國慶節(jié)群眾游行隊伍。我記得節(jié)日當天,天還沒亮,我們就集合隊伍出發(fā)了,大家都備了點干糧做午餐。行進的隊伍走走停停,速度很慢,從去到回,花了一整天,一直到晚上,天都黑了,我們才回到中央團校。雖然大家的情緒很高,但一整天的行走,都覺得有點累。當時,我還曾經不經意地想過,假如將來有一天我能參加國慶游行籌備工作的話,一定要好好研究,如何把游行群眾的集合時間盡量縮短,減輕群眾疲勞。
1956年,組織上抽調我到國慶節(jié)群眾游行指揮部工作,5年之后,我的想法竟然實現了。此后,我特別注意研究如何科學、合理地安排群眾的集合時間。在指揮部全體同志的努力下,通過多年的實踐,群眾游行隊伍的集合時間由原來的六七個小時,逐步縮短到四五個小時。在1984年國慶節(jié)時,只用了3個多小時,群眾在游行完后,當天下午一兩點鐘,就能回到自己的單位或家里。
我記得剛參加群眾游行指揮部時一件有趣的事情。20世紀50年代初,幾次國慶節(jié)前,群眾游行指揮部動員參加游行的女同志穿花衣服,男同志穿西服。這本是很平常的事情,要是換到現在,根本不成問題??稍诋敃r,女同志普遍穿的是“列寧服”,她們以穿“列寧服”為榮,不愿意穿花衣服。經過幾番動員,游行隊伍才有了一些平日不多見的色彩,初步改變了游行群眾“青一色”、“藍一色”的形象。
縝密組織為國爭光
搞好群眾游行活動,為祖國爭光,是大家共同的愿望。我們是如何組織這項工作的呢?要把分散在全市各區(qū)上千個單位幾十萬人的游行隊伍,在方向不同、距離不等、行進方式不同(乘坐火車、汽車、徒步)的情況下,節(jié)日當天早晨用3個多小時的時間,在指定地點集合完畢并按照規(guī)定時間全部隊伍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懷和指導下,特別是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和指導下,通過多次積累寶貴經驗,我們的工作開展得有條不紊,確保了游行隊伍整齊而順利地通過天安門廣場。首先,順利集合隊伍。規(guī)定了集合地點、集合路線和集合時間;其次,把握行進速度。規(guī)定了各種隊伍通過天安門廣場所需要的具體時間,在節(jié)日前進行速度訓練;再次,安排好隊伍疏散。規(guī)定了隊伍疏散速度、疏散路線和疏散地點,確保游行隊伍能有次序地通過天安門廣場并暢通無阻。如1984年新中國成立35周年國慶游行活動時,為了做到萬無一失,節(jié)日前我們組織游行隊伍在天安門廣場進行了實地演習。通過演習發(fā)現,游行隊伍通過天安門廣場的實際時間比原定時間超過2分多鐘,這不符合中央提出的整個游行活動必須在兩小時內結束的要求。
怎么辦呢?讓閱兵部隊減少時間不可能。如果讓群眾游行隊伍減少人數,群眾熱情很高,并已經訓練了很長時間,讓他們臨時撤下,誰都不愿意,但超過的2分多鐘時間必須要減下來。而此時時間緊迫,再過2天就到“十一”了。
在這緊急時刻,我靈機一動,想出一個兩全齊美的辦法,就是把群眾游行隊伍行進樂曲的節(jié)奏速度加快半拍。也就是說,把原規(guī)定的每分鐘行進116步調快到每分鐘行進120步。這樣,隊伍的行進速度略微加快,就把超過的2分多鐘時間找了回來。
節(jié)日當天,群眾游行的慶祝時間用了兩個小時。12點整,游行隊伍的隊尾通過天安門廣場。這時,在天安門前觀禮臺上的中外來賓拍手叫好。有的來賓說:“幾十萬人的游行隊伍,按預定兩小時一分不差地通過天安門廣場,真是神了!就是機械化也不一定分秒不差,中國人、北京人真了不起,組織有方,科學性很強,給人留下美好而難忘的印象?!庇械耐赓e說:“我活了幾十年,從來沒有見過這樣雄壯、美麗的游行場面。印象終身難忘!”有的外賓說:“在世界上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偉大的場面。中華民族實在了不起!”有的美籍華人對這次國慶慶典活動給予高度評價:“國慶游行壯國威,振民心!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偉大成就的檢閱,是人民感情的自然流露,是對過去的很好總結,也是對將來的很好誓師,是一次順應民意的慶典,也是對全體炎黃子孫的生動教育?!?/p>
游行隊伍整齊有序
群眾游行隊伍的順序,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排列。隨著天安門廣場的改建和東西長安街路面的擴寬,群眾游行隊伍的橫排面也發(fā)生了相應改變。
新中國成立初期,天安門廣場兩側尚有東、西三座門時,群眾游行隊伍橫排面為60人,分五路縱隊通過。1965年以前,國慶節(jié)群眾游行隊伍的順序一般為:儀仗隊、工人隊伍、農民隊伍、工商界隊伍、城區(qū)隊伍、機關干部隊伍、高校隊伍、首都民兵師、體育大隊、文藝大隊和少先隊。
三座門拆除后,東西長安街路面加寬。1964年國慶節(jié),群眾游行隊伍的橫排面增至150 人,分九路縱隊通過天安門廣場。“文化大革命”期間,群眾游行隊伍的順序略有改動,分別是:前衛(wèi)隊、三軍隊伍、工人隊伍、農民隊伍、居民隊伍、機關干部隊伍、中學師生隊伍、大學師生隊伍和文藝大隊。
1984年的國慶群眾游行,采取了方陣編制隊伍,共編成67個方陣,每個方陣內設立縱橫標兵,控制行進速度和間隔距離,確保隊伍通過天安門廣場的精確時間。群眾隊伍的橫排面改為100人,分四路縱隊在南池子南口匯合成一個個方陣,整齊有序地通過天安門廣場。游行的順序也有較大調整,分別是:儀仗隊、農業(yè)隊伍、工業(yè)隊伍、科教隊伍、居民隊伍、體育大隊、文藝大隊和少先隊。隊伍行進各有相應的樂曲對照,別出心裁,儀仗隊是《歌唱祖國》,農業(yè)隊伍是《在希望的田野上》,工業(yè)隊伍是《咱們工人有力量》,科教和居民隊伍是《中國中國鮮紅的太陽永不落》,體育大隊是《運動員進行曲》,文藝大隊是《祝酒歌》,少先隊是《我們是共產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
1999年的國慶節(jié),群眾游行隊伍的順序又有了很大改變。順序排列是:先是儀仗隊,之后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開國·創(chuàng)業(yè)”,有毛主席畫像彩車方隊、雕塑彩車方隊、舞獅方隊、大型紅旗方隊等。第二部分是“改革·輝煌”,有鄧小平畫像彩車方隊、農業(yè)水利方隊、工業(yè)方隊、環(huán)保衛(wèi)生方隊、各種經濟成分和特區(qū)建設方隊、首都居民方隊、民族藝術表演方隊、群眾文藝體育方隊、科技教育方隊等。第三部分是“世紀·騰飛”,有江澤民畫像彩車方隊、奮斗目標和31個省市自治區(qū)及港澳臺地區(qū)彩車方隊和少先隊員方隊等。
主題變化 反映時代特征
每一次國慶節(jié),群眾游行隊伍的隊容、主題都有相應調整和變化,反映著各個時期的時代特征。這24次國慶群眾游行活動,大體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1949年到1965年,這些年的每次國慶游行隊伍,一般反映著中國各個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輝煌成就,反映黨和國家在現階段的路線、方針、政策。國慶游行隊伍利用大型圖表、模型和標語等形象化的表現形式,來說明中國最新的建設成就和發(fā)展方向。同時,也寓意著廣大工農隊伍和廣大干部向國慶獻禮。
第二階段,從1966年到1970年,“文化大革命”期間的國慶游行從群眾的隊容安排上,凸顯毛澤東是當代最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反映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群眾運動蓬勃發(fā)展、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派的大無畏的精神風貌、“文化大革命”取得的成果。
第三階段,1984年的國慶游行隊容反映了新中國成立35年來全國各條戰(zhàn)線所取得的偉大成就,表現了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的歷史性轉折,展示了改革開放的特點和風貌。在農業(yè)隊伍的隊首,用5部拖拉機組成的“聯產承包好”5個大字的彩車,反映了改革是從農村開始的以及當時農民群眾的心聲;在工業(yè)隊伍中,有深圳經濟特區(qū)制作的“大鵬展翅”的大型彩車模型,并有鄧小平的題詞:“深圳的發(fā)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qū)的政策是正確的”,“把經濟特區(qū)辦得更快些更好些”,反映了改革開放初步取得突破性成果的時代特征。
第四階段,1999年的國慶游行隊容反映了新中國成立50年來各方面取得的偉大成就。游行隊伍分別展示了“開國·創(chuàng)業(yè)”、“改革·輝煌”、“世紀·騰飛”三個主題,生動地反映了新中國成立5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20年來,在三代中央集體的領導下發(fā)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體現了國家政治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民族團結、社會進步和國際地位日益提高的大好形勢,表現了全國各族人民奮發(fā)努力、滿懷豪情邁向新世紀的精神風貌。
堅強意志風雨無阻
新中國成立59年來,這24次國慶群眾游行活動,大部分遇到的都是比較好的天氣,但也有下雨的時候。我記得1956年國慶節(jié)時就下了雨,從早晨就開始連綿陰雨,幾十萬群眾在集合地淋雨受凍。有的群眾雖然穿了雨衣,但也被雨水澆了個濕透,有些群眾凍得瑟瑟發(fā)抖。那天到游行正式開始時,雨越下越大,算得上是傾盆大雨了,游行群眾手中所持的紙花被雨淋得只剩下一根棍了。但是,整個群眾隊伍,特別是儀仗隊、少先隊、體育大隊和文藝大隊的隊員們,穿的雖然是很單薄的衣服,但個個精神抖擻,斗志昂揚。他們意志堅強,冒著大雨,邁著雄健整齊的步伐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中央領導人的檢閱。在天安門城樓上觀禮的印尼總統蘇加諾感動得向北京市市長彭真伸出大拇指。有的外賓意味深長地說:“這是中國人民革命意志的大檢閱!”
風雨無阻的國慶游行隊伍,是廣大群眾高度組織紀律性和高度政治覺悟的反映,也是中共北京市委領導未雨綢繆的結果。我記得當時彭真市長在多次國慶節(jié)籌備會上都強調指出:集會或游行期間,如果發(fā)生意外事件,大會照常進行。不論是下雨、下刀子、扔炸彈、甩原子彈,都絕對不能動。所以,1956年這次國慶節(jié)游行,雖然遇到大雨,群眾游行隊伍照樣按計劃行進。我記得,這次游行剛結束,彭真就從天安門城樓上打電話給游行指揮部,要求迅速通知參加游行的各單位立即準備好姜湯,讓所有參加游行的群眾都喝,預防生病。
爭先恐后磨練意志
每次國慶游行,各方面的人士都很向往,十分希望能夠參加國慶游行活動。我記得有一年,在國慶游行任務下達后,北京各高等院校的同學們爭先恐后,報名十分踴躍,人數大大超額,一些學校只好優(yōu)中選優(yōu),張榜公布名單。有的同學看到自己榜上無名,流著淚找學校負責人要求參加游行。
北京五中有一名高一的學生在決心書中寫道:“我們要通過游行讓世界人民看到中華民族的欣欣向榮、興旺發(fā)達的景象,熱愛祖國不是一句空話,我們一定向祖國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以實際行動為國爭光?!鼻迦A大學參加游行的同學們說:“我們有幸代表全國的青年向祖國表達赤誠,一定以優(yōu)異的成績向祖國獻禮,讓世界人民從我們身上看到中華民族的騰飛和中國的希望?!北本┢咂咚膹S800多名參加游行的職工,雖然女同志和年過四旬的人占半數以上,但他們在訓練時精神抖擻,一絲不茍。許多同志練完隊列后,又回到車間加班完成生產任務。在他們的帶動下,全廠職工的生產熱情和干勁倍增,組織性和紀律性明顯增強。
參加國慶游行的隊列訓練活動,對參加者的意志、品質、思想作風都是一種磨練與考驗。我記得有一年國慶游行訓練期間,清華大學一名同學不慎把腿摔傷了,訓練時褲腿磨著傷口,鮮血直流。他把褲腿卷起來,堅持訓練。當別人問他是什么力量支配他堅持訓練時,這個同學回答:“參加國慶的游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考驗和磨練,它在我的一生中是一次十分重要的經歷,并將永遠留下令人難忘的回憶,我一定要克服困難,堅持把隊練好?!北本╇娏W校一名同學說:“我們是熱血青年,是祖國母親的兒女,作為兒女,為了母親的榮譽、祖國的尊嚴,訓練中流再多的汗、掉再多的肉也是值得的。”
參加游行鼓號訓練的少先隊員們,每天早晨6點鐘就開始訓練,他們從不缺勤,用很短的時間就學會了多套號譜。我記得有一年,北京一七八中有位同學右手骨折打了石膏,他用左手持號堅持練習,別人問他是什么動力鼓舞他堅持訓練,他說:“每當想到‘十一’那天我們將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中央領導檢閱的幸福時刻,我就渾身是勁,再痛也不怕?!庇械年爢T吹號把嘴唇吹腫了,仍然堅持練習;有的隊員打镲把手磨破了,貼上膠布繼續(xù)訓練。
紀律性強默默奉獻
1964年國慶節(jié)的群眾游行,通過天安門廣場的隊伍橫排面為150人,分為九路。由于各路隊伍來自不同方向,因此,各路隊伍到達天安門廣場的速度有一定的差異,各路隊尾通過天安門廣場時會出現長短不齊的現象。為解決好這一問題,當時采取了取長補短的“補尾”方法,即將個別隊尾過長的隊伍在進入廣場之前切補到隊尾短的隊伍上,使進入天安門廣場的游行隊伍始終保持150人的橫排面,保證隊尾美觀、整齊。
“補尾”一般是在南河沿南口附近開始切補,一直切補到隊尾進入天安門廣場。如此往復,基本上能把各路隊伍的隊尾切補整齊,使游行隊伍美觀地通過天安門廣場。因此,“補尾”可謂慶典游行的一“絕”。
“補尾”進行的時間很短,行動很迅速。補尾的任務由大專院校的學生擔任,他們年輕,反映靈敏,節(jié)奏快,政治熱情高,組織紀律性強,服從命令聽指揮,指到哪里就沖到哪里。為了取長補短,這些學生像跑100米的速度前進,有時還需要來回跑。他們毫無怨言,總能圓滿地完成所有的“補尾”任務。
在“補尾”時,各路隊伍前后左右調動,秩序一度比較亂。為了掩蓋這種忙亂的局面,不讓天安門前觀禮臺上的中外來賓看到,我們采取了“聲東擊西”的辦法。在天安門廣場前的少先隊隊伍中,有意安排五彩繽紛的氣球,當“補尾”開始時,就讓少先隊員放氣球,把觀禮臺上中外來賓的目光集中到廣場上空的氣球處。當中外來賓的目光又轉向游行隊伍時,“補尾”工作已經結束,各路隊伍的隊尾正在整齊地通過天安門廣場,從而始終給中外來賓留下十分美好的印象。
在歷次國慶游行中,為體現全國各條戰(zhàn)線的工作成就,在游行隊伍中常常安排各種各樣的大型模型彩車。每部彩車的重量有十幾噸,行進時,彩車要跟隨群眾游行隊伍同步前進。因車速很慢,行進途中很容易發(fā)生熄火現象,若一時打不著火,彩車一停步,就會影響整個游行隊伍的行進速度和隊容的整齊。
為避免彩車拋錨,每輛彩車都安排約20名群眾藏在車內,遇到熄火時,他們立即下地在模型內推車。推車的同志看不到外面的熱鬧場面,外邊的人也看不到他們的工作。推車時必須掌握好速度,推快了,車頭就會碰撞到車前的人,容易出事故;推慢了,車前就會出現空檔,影響隊伍的美觀。如在新中國成立35周年國慶游行的時候,這次游行隊伍中共有100多部模型彩車,推車人員約2000多人。他們藏在車內,工作很辛苦,空間不大,站時要彎著腰,坐時需懸著腿,而且車內又悶又熱,很不好受,但這些同志為了祖國的榮譽,默默奉獻,甘當無名英雄。
忙碌不停無怨無悔
新中國成立59年來的24次國慶群眾游行活動,也凝結了組織者的很多心血。為了實現群眾游行實施方案,節(jié)日當天,在天安門廣場兩側的東、西標語塔下,都要設立指揮總站,全面負責整個游行隊伍的集合、密集、行進、疏散、計時的指揮工作。指揮總站的工作,都由北京市的同志負責。我記得曾任指揮總站指揮的有張彭、宋碩、韓光和徐世正,曾參與組織工作的有何平、張劍平(市政府)、邊寶駿、孫玉華(市委)、趙知敬(市規(guī)劃局)、馬林森(市建材局)、薛陰廣(市房管局)、孫伯戡(市政協)等同志。
每次國慶群眾游行時,在游行隊伍經過的東、南、西、北城的主要路口,一般還設有40多個負責集合、行進、疏散任務的指揮分站,指揮分站的負責人多由北京市委、市政府、各部、委、辦、局、處、室的年輕力壯的領導同志擔任,各站工作人員大都有500名左右,他們?yōu)榇_保各路段游行隊伍按規(guī)定的時間和速度通過各指揮分站所轄區(qū)域,避免隊伍出現交叉、堵塞、停留、追趕甚至倒灌現象,做了大量工作。
各指揮分站的工作人員工作非常辛苦,卻又默默無聞。各指揮分站的現場地點大部分都遠離天安門廣場,這些工作人員堅守崗位,指揮游行隊伍,卻從未親眼看過游行隊伍通過天安門廣場時的壯觀場面,只能從廣播中聽到一些情況。他們一大早就要來到現場,當隊伍出現問題時,他們就要不斷地來回奔跑,對隊伍進行調整、疏導。隊伍通過天安門廣場后,有的群眾想早點回家,加快了疏散速度,很可能導致廣場內隊伍出現斷檔,工作人員又得跑來跑去,來回地進行疏導、調整,盡管滿頭大汗,卻沒人叫苦。
上面我曾講到1964年國慶節(jié)群眾游行時進行了隊伍“補尾”。當時,由于通訊設備落后,沒有對講機、手機等設備,只好請部隊戰(zhàn)士背著重量達四五十斤的報發(fā)器,在游行隊尾隨時向指揮總站報告各路隊尾的行進速度和到達各地點的時間,使指揮總站及時掌握各路隊尾的情況,為最后的“補尾”提供可靠的依據。戰(zhàn)士們隨隊尾只能行進到南河沿南口,不進入天安門廣場。在行進中,他們要尋找事先畫好的速度標志,有時還要邊跑邊找,跑得氣喘噓噓,大汗淋漓,但他們毫無怨言。他們雖然為不能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而感到遺憾,但卻為自己付出的汗水和辛勞換得通過天安門廣場整齊壯觀的游行隊伍而倍感欣慰。
苦中有甜 累中有樂
國慶游行活動的組織者多是北京市委、市政府系統各部門的工作人員。每當中央作出舉行國慶游行的決定后,他們就被臨時抽調到國慶游行指揮部工作,通常是提前兩三個月,逢五逢十的國慶節(jié)則提前五六個月開始準備籌備工作。這些同志有的從1949年開國大典就開始參與群眾游行的組織工作,雖然每次國慶籌備工作都增加一些新同志參與,但幾十年始終保留了一批有豐富游行活動組織經驗的老同志,如吳垣、李大偉、張道一、郭福長、崔琨、青韋、何其祥、袁力榮等。他們輕車熟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zhàn),戰(zhàn)之能勝,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各項艱巨任務。
即使在政治環(huán)境不正常的情況下,我們也是想盡辦法,圓滿地完成游行組織工作。當時為了工作方便,領導給我臨時安了一個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的頭銜,主任是北京市政府外事辦公室主任張世杰。記得在1966年8月的一天下午,我們正在天安門國慶群眾游行指揮部緊張地進行籌備工作,突然有十幾個中學生紅衛(wèi)兵來到指揮部造反。他們先是把我們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圍住,然后把我們集中在一間房子里,讓我們學習毛主席語錄,并提出要參加指揮部的籌備工作。
當時我想,指揮部的工作人員都是市里從各個部門抽調政治可靠、有工作經驗的工作人員參加,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參加的,紅衛(wèi)兵決不能參加??尚蝿菟龋荒苡岔?,那樣會誤事。正十分焦急、犯愁之際,我靈機一動,對紅衛(wèi)兵說我要上廁所。借這個機會,我從指揮部后門溜了出來,直接到人民大會堂找到葉劍英(當時葉劍英負責國慶節(jié)游行工作)。我向他匯報完情況后,他非常生氣,拍著桌子說:“這些紅衛(wèi)兵是胡鬧!不能讓他們參加,讓他們走?!蔽衣犃巳~劍英的話,心里有了底。在回來的路上,我想,對紅衛(wèi)兵是硬不得,也軟不得。怎樣才能讓他們走呢?必須琢磨出一個招兒。
于是我先去市政府外事辦公室找張世杰商量。我提出建議:把指揮部大部分工作人員臨時撤到市政府辦公,在天安門指揮部只留幾個工作人員,對付紅衛(wèi)兵。張世杰同意了我的意見。
這一招兒還真靈。沒過幾天,紅衛(wèi)兵呆在指揮部里覺得沒什么意思,就沒趣地走了。他們走后,我們又回到天安門指揮部辦公,籌備工作沒有被耽誤,游行方案也及時搞了出來。向葉劍英匯報后,他同意了這個方案。按照這個方案,國慶節(jié)當天,群眾游行隊伍順利地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了毛主席和中央領導的檢閱。
我們這些參加游行組織工作的同志都深深地感到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任務光榮,為了國家的榮譽,必須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以最高的工作熱情,最強的組織紀律性,最佳的精神狀態(tài),團結一致,全力以赴,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多年來,我們中的許多同志為此放棄了數不清的休息日,度過了無數個不眠之夜。雖然工作十分緊張、艱苦而又勞累,但當每次圓滿完成國慶游行任務之后,大家都有說不出的喜悅,感到苦中有甜,累中有樂。時至今日,想起這些往事,仍歷歷在目,感慨不已。
(責任編輯 劉榮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