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套班子均“減副”
此次全國“兩會”前,中國內地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qū)在2月前已完成換屆,今后五年地方人事大局已定。
這次換屆,共產(chǎn)生新一屆省級人大、政府、政協(xié)領導成員815人。其中,人大231人,政府270人,政協(xié)314人。其中正職93人,副職722人。
一般來說,正省級官員包括黨委、人大、政府、政協(xié)四套班子一把手,副省級官員包括黨委常委,人大政府政協(xié)副職等,直轄市的個別區(qū)委書記,多數(shù)省會城市市委書記,副省級城市四套班子一把手。
如此計算,目前中國地方在職省級官員約1300多人,這輪人事調整,已經(jīng)通過減少副職的方式,削去大量省級官員。
除內蒙古、新疆“一正三副”和西藏“一正四副”外,其他各地黨委基本形成“一正兩副”格局。
常委班子除“一正兩副”外,紀委書記、政法委書記、組織部長、宣傳部長,一般占一席;常委中通常還有常務副省長、副省長、省委秘書長,省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市委書記,另外包括該省軍區(qū)政委或司令員。
如此算來,一個省級常委班子大概13人,恰好是目前各省常委的平均數(shù)。
省級人大副職已大規(guī)模削減,由以前的八九位,減為現(xiàn)在的六七位。
目前各地共有省長(市長、自治區(qū)主席)31人,省級政府副職239人?!耙徽吒薄备窬钟?6個省份,“一正八副”為10個省份,最多的西藏為“一正十四副”,最少的海南為“一正六副”。
三一八、四五六、五〇后
按慣例,副省級官員退休年齡為60歲,而正省級官員可至65歲。2006年省級黨委換屆時就明確了提名的年齡上限:黨政一把手63歲,紀委書記61歲,其他常委58歲,即所謂“318紅線”。
而在省級黨委班子里,明確要求50歲以下的要有3名,45歲左右的要有1名,以使得在配備上呈現(xiàn)“456”的三級梯次格局。
51歲的陜西省委書記趙樂際,是目前最年輕的省委書記。現(xiàn)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的胡錦濤、李長春、習近平和李克強,都曾是當時最年輕的省委書記。
在人大、政協(xié)、政府三套班子中,按平均年齡算,政協(xié)最大,而政府最年輕。一般而言,黨委尤其是政府班子在配備上,對年齡限制更嚴。
在610多名來自黨委和政府的省級官員中,除8位簡歷中年齡不詳外,40年代出生的62人,50年代出生的450人(占74.8%),60年代出生的90人。
目前最年輕的省長(區(qū)是主席)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政府主席努爾·白克力,生于1961年。而省級政府副職中,最小的副省長是江西的謝茹,年僅40歲。
黨校學歷與“留洋”背景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610多名黨政系統(tǒng)省級官員,有近160人曾在中央黨?;虻胤近h校系統(tǒng)獲得學位。近六成官員具有文科教育背景,其中,具有法學教育背景的官員日益增多。
其中,超過六成的官員擁有研究生以上學位,80多人擁有博士學位。
31個省長(市長、主席)中,陜西省省長袁純清、天津市市長黃興國擁有管理學博士學位,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主席王正偉擁有法學博士學位。
據(jù)公開簡歷統(tǒng)計,在一些省級政府副職領導中,至少有30名以上的官員曾有國外學習背景。
公安強勢與“兩長”交流
同樣與省委書記交流頻繁的,還有地方的公檢法紀系統(tǒng)負責人。
掌管公安、法院和檢察院系統(tǒng)的政法委書記,均為省級黨委常委。而省級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二長”,近年來則掀起幾十年來罕見的大調整。自2007年底起,近半“二長”實現(xiàn)交流,并接受中央高層有關領導人的親自訓話。
交流方式主要有省際交流、上下交流或本省“兩長”交流。
“二長”中,從大學直接提拔的“學者型官員”頗引人注目,出任吉林省高院院長的張文顯和連任江蘇省高院院長的法學家公丕祥,都是國內法理學領域的權威。此次也獲連任的黑龍江省檢察院檢察長姜偉,原是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2004年在該省一系列大案后,由最高檢空降。
“二長”的學歷背景多樣,政工類干部基本退出,多數(shù)官員接受過法學教育。而他們幾乎全部畢業(yè)于法學教育的“五院四系”。
黨外人士、婦女代表
人大和政協(xié)系統(tǒng)中都有一定比例的黨外人士,而擔任政府實職,則是更深層次的政治參與。
除新疆外,全國3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qū),各有一個黨外人士擔任副省長(副市長、副主席)。其中,有16人是新任副省級政府領導職務。
這30人平均年齡為57.4歲。其中,16人擁有博士學位,其中的7人為“60后”,理工科博士學位占10名。他們分管的領域,一般以科教文衛(wèi)為主。
黨外人士任職的起步雖比中共官員晚,但提升快。2004年2月加入致公黨的謝廣祥,當年3月就任淮南市副市長,11月就任省政府副秘書長(正廳級)。
絕大多數(shù)黨外人士,在進入仕途之前的職業(yè)都是大學教授,或者研究員。有的已經(jīng)是各個領域的知名人士。比如,以民盟山西省委主委的身份當選為山西省副省長的作家張平,以反腐題材的作品著稱。
在1300多名省級官員中,有110多個女干部(不到9%)。不過,四套班子中出現(xiàn)6個女性正職官員。宋秀巖是唯一的女性正職省長。其余5人均為政協(xié)主席。
部分官員的晉升軌跡
自2006年下半年起的換屆中,有22個政府一把手發(fā)生變動:19人由副省級晉升為正省級,原多為省委副書記或者常務副主席。
而近幾年,最受矚目的莫過于深圳和蘇州,蘇州市曾出現(xiàn)連續(xù)三任書記晉升現(xiàn)象:梁保華曾升任江蘇省省長,現(xiàn)為江蘇省委書記;陳德銘曾調任陜西省副省長、省長,現(xiàn)任商務部部長;王珉曾調任吉林省省長,現(xiàn)任吉林省委書記。
深圳市的兩任市委書記:張高麗,曾升任山東省省長、省委書記,現(xiàn)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現(xiàn)任湖北省省長。
一般初任省委書記的,已經(jīng)是正省部級官員。由北京市委副書記(副省級)調任青海省委書記的強衛(wèi),顯得有點例外。類似的情況還有李建國和陳建國,曾分別由天津市委副書記和山東省委副書記,調到陜西、寧夏二省區(qū)任書記。
事實上,就省級官員的配備而言,中央有意向邊疆和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傾斜。而西藏和新疆的省級干部人數(shù),可允許多于其他省份。
據(jù)統(tǒng)計,目前黨政兩套班子約610省級官員中,一直在本省內工作的有400多人,近130人曾跨省調職,近80人曾長期在中央工作。
作為“中管干部”的省級官員,省際、省內上下交流已成常態(tài)。
(摘自《作家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