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痹诮虒W中如何將這種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使學生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精神世界呢?現(xiàn)以幾個教學片段為例,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 讀出自信
片段一:
師:(做心理測驗。)請剛才在心理測驗題中有9個以上“是”的同學來朗讀課文。(5位同學自信地站了起來。)你們是咱們班自信心較強的同學嗎?
生:是的。
師:你們很有自信!自信本身就是一種實力的表現(xiàn)。相信你們能把課文讀好。(生讀第3部分。)
師:接下來兩個自然段留給剛才只有4個以下“是” 的同學朗讀。(3位同學害羞地站起來。)你們很誠實,也很勇敢。你們站了起來,就已經為自己的信心大廈砌好了一塊磚。(3位同學讀得很投入。)請為自己的進步鼓掌。
師:課文還剩最后一段,請愿意展示自己朗讀水平的同學一起來讀。(生爭先恐后地站起來朗讀。)
反思:自信是每個人成長與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品質,只有充滿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把快樂融入生活中,并實現(xiàn)自己的成功。《做一個最好的你》中一個簡簡單單地朗讀課文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由于教師運用語言藝術激勵學生,給學生以人文關懷,引發(fā)了學生主動參與,主動發(fā)展,主動完善,使學生在課堂中“讀”起來。這樣的讀,讓學生明白了要想成為自信者,就要像自信者一樣去行動,激發(fā)了他們喚醒自我、超越自我的意識。
二、 讀出意境
片段二:
師:在小組里先自己吟誦,想象詩歌所描寫的畫面,再交流一下你吟誦了這首詩后有什么感受。(生小組內吟誦、交流。)
師:誰來談談你的感受?
生:這首詩寫得妙極了!
師:妙在哪里呢?
生:那個“掛”寫得非常逼真,瀑布像白綢緞掛在山上。
師:是??!瀑布掛在懸崖峭壁上,這真是奇妙的想象??!
生:這首詩的第2句的上半句“飛流直下三千尺”,寫得氣勢磅礴,并用了極度夸張的修辭手法,把瀑布的高度寫得有三千尺。我還知道李白在《夜宿山寺》中的“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也用了夸張的手法。
師:說得好!你還會聯(lián)系李白其他的詩呢,真了不起!
生:我來補充他說的妙極了。第一句的上半句“日照香爐生紫煙”中的“生”用得很妙,因為前兩句主要是靜態(tài)描寫,用上了“生”就有了靜中有動的感覺。紫煙其實是瀑布的水珠在陽光折射下出現(xiàn)的五彩繽紛的煙霧,“生”寫出了紫煙在慢慢地從香爐峰上升上九霄云外。“生”把紫煙寫活了,如詩如畫。這句寫得很浪漫,像仙境一樣,難怪李白被稱為浪漫主義詩人。
師:(親昵地摸著該生的頭請他坐下。)看來,這還有一位李白的知音呢!
生:剛才那個“掛”也和“生”一樣都是靜中有動,描寫出生機勃勃的樣子。
師:你聽得真仔細。把兩個同學的發(fā)言結合起來體會。
生:最后半句“疑是銀河落九天”也是奇妙的想象。李白把瀑布想象成是銀河從九重天落下來。
師:看來,我們的同學不僅會吟誦,還會品味欣賞,真了不起!這浪漫的手法,極度的夸張,奇妙的想象,就是詩仙的風格。誰再來把這首詩吟誦一下,把老師也帶入仙境里。
反思:小學生學習古詩文的目的不僅是對古詩知識的學習和對詩句的單純記憶,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他們對古詩的直接感受能力,培養(yǎng)他們對古詩的審美感受,在品讀與欣賞中得到一種心靈的愉悅和情感上的共鳴。對于古詩文應該在整體感知詩歌形象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古詩的煉字、煉句、欣賞古詩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上引起注意,才能讀出意境。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鼓勵學生從讀中感悟,引發(fā)學生真切的內心體驗,從讀中發(fā)現(xiàn),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突出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使所有學生都處于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了對詩歌的理解,有了初步的欣賞能力,他們對古詩文的品讀是一種帶有個性的審美性質的朗讀。
三、 讀出價值取向
片段三:
師:剛才3位同學都認為福勒不應該放棄射門,其他同學有不同觀點嗎?
生:沒有。
師:大家都覺得福勒這樣做是不對的,是嗎?
生:是。
師:假如福勒踢了這一球,除了球進了,還會發(fā)生什么情況呢?
生:西曼會受傷。
生:還會罰點球,因為西曼不應該撲過去。
師:除了球會進,得到一個好的結果,我們還會看到西曼受傷。那么,你們再想想,該不該放棄呢?
生:我覺得應該放棄。雖然球場是賽場,但是應該有“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體育精神。
生:我也認為該放棄!因為凡事都應該為別人著想。
生:我那么認為。因為誠實,誠信更重要。
生:如果把西曼踢傷了,那就不叫公平競爭了。
師:是呀,比賽的勝負固然重要,可是對人來說,最重要的是什么?
生:生命。
師:此時此刻,你想對福勒說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層浪,生個個躍躍欲試。)
生:(迫不及待。)福勒,我敬佩你。
生:(按捺不住。)福勒,你是個珍愛生命的人。
生:福勒,你有一顆友好而善良的心。
師:(點頭微笑,豎起大拇指。)福勒在自己的榮譽和別人的生命之間,他選擇了生命。他的行為讓我們感動。如果把我們對他的贊美凝結成一個美麗的詞語,那就是“人性美”。
反思:《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重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小學生年齡小,思想不成熟,他們的感悟、體驗是以其生活經驗為基礎的,這些經驗可能是積極健康的,也可能是片面消極的。教師既應對他們的獨特體驗、大膽陳述予以鼓勵、支持,也要對他們的幼稚、不足予以引導。在這個教學片段中,當一部分學生出現(xiàn)與時代、民族、社會倡導的主流價值觀相背離的獨特體驗時,教師就應積極地引導學生讀書,潛心與文本、與作者對話,把自己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建立在對文本的充分、正確理解上,通過“不應該放棄——該放棄”的討論,到對生命的關愛,到對人性美的贊揚,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
(作者單位: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