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課時,一個學生跑到心理輔導室,急匆匆地說:“老師,今天我們在寢室捉到了一個賊! 老師,你看就是他?!闭f著學生就把“他”從門外推進了心理輔導室。站在我面前的是一個弱小的男生,渾身上下都是名牌,低著頭。我想在沒有弄清真實情況之前不能張揚此事,于是我讓其他學生先回去。
我請他坐下,給他倒了一杯茶,等待他先開口。他警惕地看著我。我默默地注視著他,希望他能在這樣安靜的空間里釋放自己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1分鐘、2分鐘、5分鐘……但是他還是沒有說話。
這時,我找來畫板和彩筆,把一張雪白的紙推到他面前,用和藹的語氣說:“你能把你的家畫下來嗎?這里有彩筆你可以隨便用?!彼ь^看了我一眼,低下頭開始注視彩筆和畫板了。他還是沒有說話,慢慢地拿出一支深藍色彩筆,在畫面的右上方畫了一個5層的樓房,用黃色彩筆給樓房進行了裝飾,很豪華。房子的旁邊有兩棵孤零零的小樹,樹上沒有幾片葉子,樹干底部很細。在樓房門口有一個身穿紅色衣服的男孩。畫面空蕩蕩的。這時他猶豫了一下,拿出了一支黑色彩筆畫下了天空。他畫的時候很用力,似乎嘴巴還在念叨什么,一會兒整個畫面變成了黑色,天空中只有幾顆孤獨的星星在閃爍。過了一會兒,他又拿起了黑筆在畫面上涂抹著,天空變得更黑了。那幾顆星星更耀眼了,他把黑筆放下又拿起藍筆在星星旁邊畫上了眼淚。我注意到畫眼淚的時候他眼睛也慢慢濕潤了,嘴巴開始顫動起來。畫完后,我們一起欣賞他的畫。“這個是你的家嗎?”他點點頭。我又指著穿紅色衣服的小男孩問:
“這個是你嗎?”這個時候他不好意思地點點頭。
“你爸爸媽媽不在家嗎?”
“是的?!?/p>
“他們在哪里?”
他用手指向畫面上天空中流淚的星星。我很驚訝,我沒有再繼續(xù)問下去。這個時候咨詢室又陷入沉寂,3分鐘后他傷心地說:“爸爸、媽媽……他們死了。”
他默默坐在那里,眼淚流了下來。對他這樣的回答我非常吃驚,我輕輕地走到他一側(cè),慢慢地撫摩著他的頭,把手搭在他的肩上。這時他突然轉(zhuǎn)過身子把頭埋在我胸前,大聲痛哭起來。他這個舉動讓我很意外,但我沒有動,讓他盡情地哭吧!5分鐘后,他的哭聲慢慢小了:“老師,我不是賊,我不是小偷!”他注視著我,我點點頭:“老師相信你不是小偷?!薄袄蠋?,其實我是小偷?!蔽冶凰苛耍覜]有繼續(xù)問下去。
“能談?wù)勀愕募彝???/p>
“我爸爸、媽媽死了。他們1個多月前死的。爸爸、媽媽是做羊毛衫批發(fā)生意的,每年都能賺很多錢,在上海、杭州和北京都有分店。他們每年過年都會給我很多零花錢,但今年沒有再回來?!?/p>
“為什么?”
“他們在開車回家過年的途中遇到了大雪,在高速公路上出了車禍。坐在前排的媽媽當場死了,爸爸被送到醫(yī)院時因流血過多也死了。爸爸出車禍時還在給家里人掛電話……”說到這里他目光呆滯,看著窗外不語。我用手輕輕地拍著他的肩。
“老師,你是第一個聽我傾訴的人。”
我點點頭。這個時候我能理解他畫面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了。
“你覺得你內(nèi)心是孤獨、寂寞、黑暗、恐懼的嗎?”
“是的。老師,其實我不是很想偷他們的東西,但感覺偷完以后很興奮,我偷過他們錢,甚至晾在外面的襪子、內(nèi)褲也偷過。看著他們焦急的樣子感覺很興奮,有一種滿足感。起初他們不會懷疑我,因為他們知道我家庭條件很好。但這一次他們設(shè)計好了,把錢放在床下,然后躲起來,等我偷的時候他們就全出來了……”
這時我意識到這不是簡單的偷竊行為,他似乎有“偷竊癖”。“偷竊癖”的形成和他的個性及近一段時間家里所發(fā)生的事情有密切關(guān)系。如果平時他身邊沒有什么真正的朋友,當親人突然離開的時候,他內(nèi)心的應(yīng)激反應(yīng)是很強烈的。 所以在他潛意識里,他希望通過某些行為引起他人的注意。
“偷東西被人捉住了,有什么后果嗎?”
“別人會嘲笑我,同學們會遠離我?!?/p>
“如果在天堂的父母知道你現(xiàn)在做賊了,他們感受如何?”
“他們會很生氣的!我一直是他們的驕傲!”說到成績他臉上露出自信的笑容。
事后從班主任那里了解到,這個學生家庭條件十分優(yōu)越,成績也好,初中畢業(yè)后被保送到我們重點高中,還在班級擔任學習委員。
我告訴他:“人都會有生命結(jié)束的時候,這是一種規(guī)律。但是不要讓親人帶著遺憾離開?!蔽抑钢漠嬚f:“你看你的媽媽、爸爸,看到你現(xiàn)在的情況流淚了,是嗎?”他點點頭。接著我又拿出一張白紙:“怎么讓你的媽媽、爸爸不再傷心流淚呢?”他又拿起畫筆畫了一個高大的樓房,樓房每個窗戶畫上一盞亮燈,一樓的門打開,還畫了通往學校的路,旁邊畫上茂密的樹,樹上還畫了兩只小鳥,天空中畫了幾朵白云,白云咧開嘴巴在朝著下面微笑。畫完后,他長長舒了一口氣。這時我也拿起一支畫筆,在他家里畫上很多人,在通往學校的路上也畫一個人。他很吃驚地看著我,我告訴他:“其實,你并不孤獨,有很多親戚、朋友、老師、同學在關(guān)心著你。你看著這個人就是我。”他呵呵地笑了起來。
事后,我和他寢室的同學做了溝通,讓他的室友理解他行為的真正原因。大部分學生也表示愿意繼續(xù)做他的朋友,一起來幫助他走過這個痛苦的時期。
一段時間后,他又來了,告訴我他現(xiàn)在參加了學校好幾個社團,特別忙,沒有時間來看我。并悄悄地告訴我,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對別人的物品不感興趣了。
我用調(diào)侃的口氣問他:“為什么不感興趣了?”“不是我的東西,我為什么要拿呢?”
【咨詢感悟】
咨詢這名學生的時候,很容易共情。首次對他進行輔導時,面對他阻抗的情緒,我運用了繪畫投射性心理分析的方法。讓他在繪畫的過程中宣泄,然后分析他偷竊的真正目的,在沒有掌握全部情況之前,我們不能完全把這些行為與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聯(lián)系起來,且用簡單的道德教育或行政懲罰來解決。 是否定性為“偷竊癖”,一般從以下6個條件來判斷:一、經(jīng)常反復(fù)去偷竊,看見別人的物品不能克制自己的沖動;二、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偷,沒有目的性、沒有原因;三、偷竊的過程很興奮、緊張,偷竊后很放松很滿足;四、偷竊的時候也沒有考慮經(jīng)濟價值,經(jīng)常把偷竊的東西銷毀、收藏或者歸還;五、往往一個人偷竊;六、偷竊后會感到自責、內(nèi)疚,想改卻改不了。
從精神病學角度講,“偷竊癖”實際上是一種心理變態(tài)行為,大多數(shù)患有“偷竊癖”的人存在性格缺陷,這和他們所遭受的經(jīng)歷有一定關(guān)系。這個學生由于焦慮引起沖動性障礙,我們主要任務(wù)是緩解他對失去父母造成的焦慮,注意對他情緒的疏導,鼓勵他轉(zhuǎn)移目標,戰(zhàn)勝自我。
通過這件事情,面對偷竊的學生,我們教師應(yīng)該具體去了解他的不同情況,然后再做判斷,決定應(yīng)該如何處理,比如是讓學生來求助,進行心理輔導,還是應(yīng)該按照紀律條例給予處分。對這樣的的學生進行處分,并不一定能起到阻止他們繼續(xù)偷竊的作用,因為這種“強迫性偷竊”具有反復(fù)性與頑固性的特征。偷竊癖的最大特征就是不能抵制沖動,使得紀律處分不能發(fā)揮有效的作用,甚至還可能造成當事人情緒低落、悲觀厭世等消極的后果,給治療輔導與康復(fù)帶來困難。所以班主任如果遇到了偷竊情況比較嚴重,且行為怪異的學生,一定要區(qū)別對待,謹慎處理。
面對這樣的事情,學生家長一方面會覺得孩子偷竊不光彩,一方面又感到無從下手。這時,家長也不要操之過急,首先要認真聽取孩子的傾訴,及時進行開導,使其心理沖突得到及時化解。其次,在孩子遇到心理沖突的時候,可以找機會讓孩子進行自我宣泄,鼓勵孩子找知心朋友傾訴,同時也可以求助學校的心理輔導老師。同時,要正確對待孩子的心理自我防衛(wèi)機制。通常,孩子在遇到突發(fā)事件的時候,會產(chǎn)生一種應(yīng)激防衛(wèi)機制來保護自己,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yīng)。但是有時這種應(yīng)激防衛(wèi)機制運用的不恰當,會導致負面的結(jié)果。比如這個學生的偷竊行為就是一種潛意識的具有神經(jīng)強迫癥的變態(tài)行為,并非是他真正的想法。
有“偷竊癖”的人大多數(shù)存在性格缺陷,比如自私、倔強、好強、孤僻等,這是與家庭教育分不開的,當然,教師在做學生思想工作時,也要利用、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鼓勵學生之間的正常交往,同時也要多和家長溝通,彼此合作,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作者系中學特級教師,國家高級注冊心理咨詢師,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會員。曾被評為浙江省優(yōu)秀心理輔導教師、全國優(yōu)秀少先隊輔導員?,F(xiàn)擔任浙江省溫州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并主持溫州市教育局中小學生心理咨詢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