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經常會遇到學生之間的傷害事件。而面對這些事件,每個老師也都有自己的處理原則與方式?!缎∑急坏怪蟆肪褪沁@樣一個案例,文中教師對于發(fā)生在他身邊的校園傷害事件采取了一些措施,也用自己的方式進行了處理,其中有收獲,也有困惑。對于這個案例,其他老師也紛紛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與建議。通過這個案例,也給大家提個醒,如果這種事發(fā)生在了你身上,希望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不要給任何人留有遺憾。
再者,如果你在班主任工作中遇到了一些難處理的事,不好解決的事,可以提出來,我們將組織各地教師給予評論與解答,歡迎參與。
那天下午第一節(jié)下課,我走出教室往辦公室方向走。身后突然傳來“啊”的驚叫聲,隨即就聽到了小萍的哭聲。我轉身一看,只見小萍摔倒在地,血不斷地從她額頭流下來。我頓時嚇壞了,連忙抱起小萍就急匆匆地往學校醫(yī)務室跑。
校醫(yī)為小萍檢查了傷口,并進行了簡單的消毒和包扎。校醫(yī)建議馬上送小萍到醫(yī)院縫線。我聯(lián)系到小萍的母親,和她一起把小萍送到了醫(yī)院。由于小萍的額頭傷口較寬,醫(yī)生立即為她做了縫針處理。處理完后,小萍與她的母親一起回了家,我也返回了學校。
經過調查,了解到:下課后,小萍去衛(wèi)生間,而小江因為內急,一出教室就一陣風似地跑向衛(wèi)生間,不小心撞到了走在前面的小萍。小萍由于身體失去重心,一個趔趄倒在地上,額頭被磕破了。
當晚,我聯(lián)系了小江的父親,把下午發(fā)生的事告訴了他。他聽了之后表示一定要去看望一下受傷的小萍。
第二天,我和小江的父親買了一些禮物去了小萍家。小江父親對孩子的魯莽行為向小萍的父母表示了歉意。然而小萍父母對我們的到來卻表現得異常冷淡,與過去我家訪時的情形判若兩人。我和小江的父親尷尬地站在那里。他們不停地嘮叨著“小萍的額頭將留下永久性疤痕,長大后連找婆家都成問題”之類的話。見此情景,小江父親忙掏出500元錢說是給小萍買點營養(yǎng)品。但小萍父母拒絕了,說等以后再說。無奈,我們只好先行告退。
回來的路上,小江父親說情況不妙。果然,小萍的父母找到我,要求賠償營養(yǎng)費2 000元,精神損傷費3 000元,醫(yī)療費5 000元,共計人民幣10 000元,要我轉告小江的父親。面對小萍家長的這些要求,我有些不知所措,為師幾年來頭一次碰到這種情況,一時無言以對。但事情終歸要解決,我只好硬著頭皮把這些要求轉告小江的父親。小江父親聽我這么一說,氣得暴跳如雷,聲稱如此獅子大開口與敲詐有何分別?話還沒說完,就憤然掛斷了電話。
其實,當時我心里也明白,小江將小萍撞倒又不是故意而為,小萍僅僅是皮外傷而已,小萍父母提出賠償10 000元的要求確實有些過分。但是事已至此,我只好走一步看一步,期待事情出現轉機。
接下來,小萍的母親三天兩頭找我,揚言要么賠錢,要么把小萍的額頭恢復原樣。一段時間下來,我被攪得茶不思飯不想。實在沒辦法,我只好多次找小江父親商量此事。通過我苦口婆心地勸導,小江父親最后答應拿出1 000元作為慰問金,并表示多一分也不給。小江父親的這一條路已被堵死,我又開始做小萍家長的工作。然而,小萍的父母堅決不讓步。小萍和小江的雙方家長僵持不下,我的談判工作也停滯不前。
此后,小萍母親還是接連不斷地來找我,我別無他計,我只能與她軟磨硬泡。眼看著兩個月過去了,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最后,小萍父母實在熬不下去,只好黯然收兵,做出妥協(xié),一場風波才總算平息了下來。
這件事情已經過去幾年了,如今回想起來,我總覺得無地自容、羞愧難當。身為一名教師卻不諳法律法規(guī),以至于碰到這樣的問題如一只無頭蒼蠅,束手無策。我不懂得拿起法律武器,有依有據、有理有節(jié)地去化解糾紛,卻憑著自己的想當然,帶著消極的態(tài)度去面對學生的校園傷害問題,從而使自己夾在學生家長中間,陷入無限尷尬的境地。為此,在學生安全問題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越來越健全,家長和學生的維權意識越來越強的今天,我呼吁老師,要更進一步熟知法律規(guī)章,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地保障學生、家長和老師的合法權益,這是依法治教的需要,也是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的前提。
(福建省泉州市南少林武術學校陳松信)
【回貼一】教師也要學會保護自己
應當說在學校里出現這樣的突發(fā)事件誰都無法避免,可是既然事情已經出現了我們就應當妥善地解決。事件中的老師是一位很負責任的老師,在事情發(fā)生之后能夠迅速采取搶救措施,之后又迅速通知雙方家長。在這一點上很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學習。
可是,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她遇到了不太講道理的家長,面對這樣的家長他顯得有些軟弱,以至于小萍的家長能夠那樣“囂張”。這位教師沒有能夠拿起法律的武器這與我們這樣的時代有些不吻合。的確我們都不想把事情弄大,可是既然已經這樣了,一味地妥協(xié)、忍讓只能助長對方的氣焰。既然,她有些不講理,那么就應當訴諸法律。這樣,做教師的就不會那樣尷尬,沒面子了。
應當說孩子在學校受傷,作為家長心疼并且嘮叨一些話,也是可以理解的,這也體現了父母對孩子的愛,可能就這么一點小傷真的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我們都是父母,所以我很理解這個家長。可是事情也應當辯證地分析,畢竟人家的孩子也不是故意的,人家也已經登門道歉并且還拿出了一部分慰問金,足見人家的誠意。這時,作為受害者的家長就應當仔細想想了,同樣都是孩子,如果自己的孩子把人家給撞傷了,自己會怎么樣呢?也許,這個時候最需要的就是能夠換位思考,能夠設身處地地替對方著想,事情也許就很好解決了。
這件事情如果出現在我身上,起初我也會像那位老師一樣進行調節(jié),如果調節(jié)行不通,我馬上就會訴諸法律,請求法律給彼此一個滿意的答復。畢竟老師和家長都不希望出現這樣的事情,兩個孩子又都是無辜的,那個撞人的孩子由于不是故意的也不會承擔太大的責任。一旦,讓法律插手,也許小萍的家長就不會那么囂張了。我們的社會是法制社會,家長和孩子會維護自己的權利,而我們教師為什么不能呢?教育孩子,照顧孩子是每個教師的職責,可是在我們表達愛的同時有時會受到誤解,所以我們應當學會保護自己。拿起手中的法律武器,去與一些不合理的事情做斗爭,那么我們才能是新時代的人民教師。因為這既是依法治教的需要,也是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的前提。
(青岡縣德勝第2中學李艷輝)
【回貼二】 一場意外的“眼鏡風波”
我非常理解前面陳老師的心情,因為我在工作過程中也遇到了類似的事件。
一天上午,我走進教室正準備上課,看見初一(1)班班主任站在我班門口沖我點頭,身邊還有一個女孩。憑直覺,我斷定有什么事。從初一(1)班班主任口中,我才知道我班兩個學生由于課間相互打鬧,撞到了初一(1)班的這個女孩,撞壞了她的眼鏡,撞破了她的鼻梁。一聽我氣不打一處來,學校這一周的工作重點就是檢查各班學生活動開展的情況。班會課上我就作了大力宣講,還千叮嚀萬囑咐一定不能追逐打鬧??蓻]想到第二天就發(fā)生了這件事。
于是我叫小女孩到我班指認“肇事者”,她一下就指認出我們班的小輝和小順。我先批評了這兩名學生,并且在班級進行了半節(jié)課的訓導,學生一個個大氣不敢出。我也因一股憤怒之火而聲嘶力竭。
中午放學時,我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小輝家長,并且要其下午到學校與女孩的家長協(xié)商解決問題。中午,我又打電話給小順家長,沒人接聽,只好讓小順晚上回家和家長說。
下午放學時,我把女孩家長和小輝家長請進學校。女孩家長指著自己孩子鼻梁上的傷痕訴說著孩子的無辜。雖然女孩鼻梁上的紅腫消退了許多,但看了仍讓人心痛,我站在旁邊隨聲附和著。當時我心里想如果這種事情發(fā)生在農村,一般肇事者的父母肯定要買一些水果之類的營養(yǎng)品以示安撫,而小輝的家長好像不諳世事,兩手空空地站在旁邊。我心里確實不是滋味,渾身感到不自在。
這時,女孩家長從包里拿出那副眼鏡,述說自己如何花了468元,費了好長時間跑了多家眼鏡店才配好。她還把配鏡單據遞給我。單據上面清清楚楚地寫著配鏡時間和金額。責任已經弄清,問題是如何賠償呢?我按照處理這方面事情的經驗,站在同情弱者的角度,試探著說:“孩子的眼鏡從中折斷,鏡架磕破了鼻梁,你們協(xié)商看一看這事情怎么處理?”
小輝家長說:“我的孩子撞到了你的孩子,但小順不追逐小輝,我孩子也不會撞到她。要說有責任,我家孩子負大部分責任,小順也要負一部分責任。我只能賠一部分?!?/p>
“是你的孩子直接撞到我孩子的。我只能找你賠。”看到女孩家長面有不快之色,我忙接過話茬說:“小順的家長,我沒有及時聯(lián)系上。我已經讓小順把這件事告訴他父母了。他的家長明天會來。現在你對這事的態(tài)度是什么?”
“那我要看小順家長的態(tài)度才能決定?!毙≥x家長說。
女孩家長見此情景,思忖了片刻:“這樣吧。我看孩子也只是皮外傷,沒有大礙。你要么給我到指定眼鏡店配一副眼鏡,要么給我450元錢我自己去配。我的孩子看書學習不能沒有眼鏡?!?/p>
看到小輝家長仍然猶豫不決,我就脫口而出:“孩子沒有出事是最大的幸運!這位家長這么通情達理,作為班主任老師,我很感動。小順家長的工作我來做,如果他不愿意承擔賠償責任,我替他賠償?!痹捯怀隹冢揖陀悬c后悔。但又一想:這也算是對我治班不嚴的處罰吧。小輝家長聽我這么一說,也不好意思了。答應先讓家長自己配眼鏡,愿意承擔絕大部分的賠償責任。
第二天,兩位肇事者的家長都來到了學校。當我搬出椅子給小順媽媽坐時,沒想到她說:“老師,我的孩子一點責任也沒有。我和他談什么呀!”另一位家長尷尬地站在一旁,嘟囔著:“你怎么能沒有責任呢?”我按捺住心頭的不快,心平氣和地說:“這件事的發(fā)生,我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是我管教督促不到位。女孩人身沒有受到傷害,這是萬幸。她的家長也很通情達理,沒有提出過分的要求。你也不必擔心,怕自己承擔了責任就惹火燒身。再退一步說,你的孩子牽涉到了這件事,他也有一部分責任。如果你確實拿不起這錢,我可以承擔這部分費用?!?/p>
小順媽媽聽了我的話,大概心有所動,說回去和老公商量以后給我回話。小輝家長也表示,如果對方不愿意賠,他愿意在承擔大部分責任的前提下賠償全部損失。
星期四上午,我接到了小順家長的電話,說愿意承擔150元的賠償,并已讓孩子把錢帶來。中午放學時和小輝家長見面,他很爽快地付了剩余的300元。
反思心得:
1.有些學生天生好動。在課間活動中,難免互相有些碰撞。所以作為班主任就要細心,任何一點的疏忽大意,都可能導致不良后果的發(fā)生。當意外發(fā)生時,生氣怒吼,于事無補。只有冷靜沉著,分析思考,才有回旋余地,才能找到處理事情的最佳方案。
2.在處理這種事情的過程中,還要堅持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的原則,始終采取以理服人,以情動人的方法,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并且決不推卸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才能使事情圓滿解決。
當然,在這件事的處理上,我也有不理智的地方,在班上的表現也很不妥,不應該把氣撒到學生身上。對肇事學生也不能一味斥責,更不能遷怒于其他無辜的學生。所以在事情發(fā)生時不妨“冷處理”。
(江蘇省鎮(zhèn)江市丹徒區(qū)世業(yè)中學耿昌福)
【回貼三】 為什么會這樣
首先我們應該理解被撞倒孩子的家長的心情,一家一個孩子,別說額頭被縫了針就是孩子摔了個跟頭,做家長都會心疼得要命。而撞人的學生家長,他已經做到了應該做的一切,可以說是個比較通情達理的人,如果作為老師都能遇到這樣的家長可以說是比較幸運的了。那么在這個事情上是誰出了問題導致這樣的校園常發(fā)事件遲遲不能收場?
我認為是這個老師的態(tài)度不明朗所致。盡管在文章的最后老師也說應該借助法律手段等,其實這個事件沒有那么復雜,如果借助了法律手段來解決這個事情,那么這個事情就必將要升級。校園中像踩踏、器械傷人等事件在什么時候哪個國家都有發(fā)生,可以說這是校園里的常事。
事情發(fā)生了,這個老師是怎樣處理的呢?聯(lián)系家長、抓緊時間去醫(yī)院這都是很好的。問題就出在后來這個老師把這個事情簡單處理成兩個家長之間的事了,這里從客觀上說確實沒有老師的責任,任何學校都有禁止在樓內跑跳的規(guī)定,任何老師都反復強調??衫蠋熑绻谶@個時候能夠很快明確下來各自的責任,如跑的孩子無論是否內急,在樓里跑肯定是有一定責任的,被撞的孩子是否走在一邊?是否應該有自我保護的意識?最后如果老師敢于把責任攬過來,敢于在雙方家長面前檢討自己工作上的疏忽,表示沒照顧好孩子及對雙方學生和家長的歉意,我想學生家長恐怕就不會覺得自己那么虧。再者礙于老師的情面,任何學生家長都可以給老師這個面子的。像文中的陳老師那樣,找來家長把自己摘除到事外, 家長的情緒和怨氣就無地釋放。所以,上面江蘇耿老師在處理一場眼鏡風波時的做法,個人還是比較認同的,畢竟孩子還是要和老師朝夕相處的。
事件中的老師表面上看沒有承擔什么責任,而實質上,他內心恐怕已經有更多的心理責任和負擔吧,而且這種內心困擾還將伴隨他更長的時間。
作為老師如果從這個事件中能讓雙方家長認識到管教孩子方面的責任,在事件中讓他們獲得了一些教育孩子的啟示,并成為朋友,同時讓兩個孩子學習到一些自我防護的常識,這樣才是一個成熟的老師,才是整個事件的收獲。
(北京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
語文工作室姜輝麗)
【回貼四】 對校園傷害的思索
針對這個案例,我認為老師的做法有優(yōu)點也有不足。優(yōu)點:首先,陳老師在第一時間把受傷的小萍送往醫(yī)務室;其次,馬上聯(lián)系小萍的家長,并一起將小萍送到醫(yī)院,處理完畢后才回到學校;第三,回校后立即調查此事,了解情況,當晚與責任人小江的父親取得聯(lián)系;第四,陳老師就兩家賠償多少錢的問題和雙方家長進行磋商,最后,得到解決。從以上四點可以看出,陳老師已經盡了責任和義務。但是,老師在這件事上也受了“夾板氣”,對校園傷害問題估計不足,沒有拿起法律這個武器,去妥善處理問題,反而使自己受到了困擾。如果這件事發(fā)生在我的身上,我的做法是:
1.通知學校。如果是雞毛蒜皮的小事,自己解決得了的還可以,但發(fā)生傷害或危害學生人身安全的事件,作為教師決不能隱瞞不報,必須上報學校,讓學校領導幫你去處理這樣的事情,以校方為單位去合理解決此事。
2.訴諸法律。如果真出現像小萍家長的不依不饒,而小江父親又不從的情況,只好訴諸法律,讓法律還給他們一個公道。
通過這件校園傷害案,給我們教師的一個啟迪。那就是:校園無小事,有事就不小。尤其現在的家長、學生、社會的維權意識的增強,動輒以法律來說話,這為以育人為本的學校、老師增加了新的課題,亟需提升學習法律法規(guī)能力,豐富這方面的知識,緊跟法律法規(guī)的腳步,完善學校的管理制度,積極探索,樂于學習,為創(chuàng)建學生、家長、學校三位一體的和諧環(huán)境、和諧校園而努力。
(雙城市韓甸中學王景陽)
在以上的評論中,我們看到大多數教師都認為假如這件事無法解決,最好的辦法就是付諸法律,那么如果運用法律手段來解決,案例中的當事人都負有什么責任呢?我們請到了黑龍江圣通律師事務所的姜勇律師來為大家做一下解釋。
誰來負責任,應負什么責任?
首先,從小江同學方面來說,他是不小心從后面撞到小萍并致使小萍摔倒受傷,侵犯了小萍的人身權利。由于小江沒有故意傷害他人的主觀目的,因此從性質上界定,該行為應屬于民法上的侵權行為,小江應當對此行為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但是,由于小江年齡尚小,不具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主要為侵權賠償責任),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相關規(guī)定,應由其法定監(jiān)護人,即小江的父母對此責任進行承擔。
其次,學校在此事件中是否承擔責任,要看學校是否存在過錯?!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規(guī)定:
“對未成年人依法負有教育、管理、保護義務的學校、幼兒園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職責范圍內的相關義務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賠償責任。
第三人侵權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學校、幼兒園等教育機構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p>
如果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已經對學生的在校行為進行了規(guī)范,在本案中如課間的秩序、出入路線的安排有明確規(guī)定的,學生對學校的相關規(guī)定也是明確的,教師也盡到了相應職責,那么應當認為學校對此事件沒有過錯,也就不應承擔民事責任。反之,就要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
那么,如何避免類似事件的再次發(fā)生,建議學校,首先,完善學生在校的行為規(guī)范;其次,由于未成年人民事行為能力及自控能力較差,因此學校及教師有必要不斷強化學生的安全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第三,教師也要認真履行相應的職責,及時糾正學生違反規(guī)范的行為,將可能出現的不良結果消滅在萌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