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試題的分析與評價
第一題:(哈爾濱市香坊區(qū)期末測試題選擇題第1題)下列錯誤的實驗操作中,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的是()。
A.取用液體 B.點燃酒精燈 C.取用固體 D.滴加液體
此題的基礎性和知識性都很強,題中涉及多項化學實驗,考查學生對實驗的基本操作掌握的情況,同時也考查學生的審題能力,要仔細審核題目中的圖形和說明。按照課本的規(guī)范操作,認真回憶做過的類似實驗,從實驗的基本要求、安全可靠和注意事項等幾方面可將有關的錯誤找出;但此題不局限于操作的正誤,而是進一步考查學生對錯誤的操作產生的后果的了解,深化了知識的基礎性。
第二題:(哈爾濱市香坊區(qū)期末測試題選擇題第4題)通過化學的學習,你一定對一些化工生產中應用的原理有所了解,下列生產中不發(fā)生化學變化的是:()。
A.鋼鐵冶煉B.氮氣制氮肥
C.分離液態(tài)空氣制氧氣D.氧炔焰焊接金屬
此題的生活性及實踐性很強,本題以化學變化為知識的支撐點,以生產實踐為研究方向,理解化學變化在實際中的應用,正確理解化學反應的實質。以4種工業(yè)生產為背景,描述4個變化,學生在理解了化學反應的概念、掌握4個變化的原理的基礎上,才能正確地解出此題。訓練學生能夠利用所學的化學知識,聯(lián)系日常生活和生產實際,解決或解釋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
第三題:(哈爾濱市道外區(qū)期末測試題非選擇題第25題)如下圖是A、B、C三個原子的模型,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A.原子B.原子 C.原子
從原子結構上看,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① 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該題選自哈爾濱市道外區(qū)寒假作業(yè)的第25題,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也是我們平時訓練題的變形題,原題的題干是一個表格:
本題作為開放性試題,提供的信息很多,知識量比較大,可采的點也較多,所以,學生可以在理解分子、原子的基礎上,結合信息從宏觀和微觀等多方面尋找答案。掌握的知識點越多,回答越輕松。
第四題:(哈爾濱市南崗區(qū)期末測試題填空題第22題)有下列物質:氧氣、自來水、二氧化碳、硫、高錳酸鉀、氯化鉀、空氣、冰。請按下列表格的分類,將選擇的物質填入適當?shù)目崭駜取?/p>
本題通過對物質的組合綜合考查學生對混合物、單質、氧化物等的理解和對物質的判斷能力,只要正確理解概念的含義,把握不同類物質組成的特點,便可得出結論。本題訓練學生對每一種物質要進行正確的分析和判斷,特別是生活中常見的物質,一定要對其組成進行了解,把握各類物質的分類標準。
第五題:(哈爾濱市南崗區(qū)期末測試題第31題)右圖是探究分子運動的實驗裝置圖。 向盛有約40mL蒸餾水的燒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攪拌均勻觀察溶液的顏色是:______。將燒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別倒入A、B兩個小燒杯中,另取一個小燒杯C,加入約5mL的濃氨水。用大燒杯罩住A、C兩個小燒杯,燒杯B置于大燒杯外,見上圖。幾分鐘后觀察到A和C燒杯中的現(xiàn)象為:_________ 、________;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是。
此題是一道探究題;是根據(jù)課本中的“活動與探究”內容而編寫的習題,“課程標準”要求:“科學探究既作為學習的方式,又作為學習的內容和目標,必須落實在其他各主題的學習中?!睘榱丝茖W探究學習目標的實現(xiàn),出題者把科學探究建立在原有科學課程學習的基礎之上,既鞏固了學科基礎知識,又加強了學生對科學探究方法及原理的掌握。
二、試題的研究與創(chuàng)編
1.選擇題:醫(yī)用注射用水屬純凈物,下列水適用的是(D)。
A.涼開水 B.自來水C.礦泉水D.蒸餾水
知識點:純凈物的概念、純凈物制取的初步知識、水的凈化軟化等知識。
背景:從《醫(yī)療衛(wèi)生報》上了解到:有些醫(yī)療事故與注射用水不純有關。又由于學生對日常接觸的水有一個定式,所以對各種水是純凈物還是混合物分辨不清。
教材中的原題是分知識點考查的,這些水多數(shù)時都出現(xiàn)在不同選擇題的備選答案中,在這里我把知識點進行了整合,許多省市的中考題中,常有對水、純凈物知識的考查,考查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本人一方面要讓學生深刻認識純凈物的意義,另一方面也是填補過去中考題中的空缺。同時提醒學生,多注意身邊發(fā)生的事情哪些與化學知識有關。讓學生體會到化學與社會的關系。
2.選擇題:下列變化中不包含化學變化的是
( B )。
A.木柴燃燒B.融雪劑融雪
C.葡萄酒變酸D.白菜腐爛
知識點:化學變化、物理變化、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區(qū)別。
背景:今年春節(jié)期間,南方發(fā)生冰雪災害,為了救急,使用了融雪劑,有些融雪劑會對環(huán)境產生污染的,為了提醒學生關注融雪劑及其他物質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發(fā)生的變化而出了此題。
這是一類中考必考題,課本上也有這樣形式的原題,全國各地的中考題中也有很多這樣的題:如2007年天津市中考題的第一題就是這類題,原題是:下列現(xiàn)象中,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的是()。A.冰雪融化B.鞭炮爆炸C.食物變餿D.鐵生銹。備選答案也是生活中常見的變化,我是在原題的基礎上組織了新的備選答案。讓學生鞏固化學變化、物理變化的知識,引導學生多注意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哪些發(fā)生的是物理變化,哪些發(fā)生的是化學變化。時刻注意,化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把學到的知識與實際聯(lián)系起來。
3.新世紀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探究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之和會不會變化的問題。
[提出問題]他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與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存在什么關系?
[猜想與假設]他們提出了3種可能:(1)反應物的總質量等于生成物的總量;(2)反應物的總質量大于生成物的總量;(3)反應物的總質量小于生成物的總量。
[收集證據(jù)]途徑一:回憶已有知識:在化學變化中元素和原子的種類不變,原子的質量不變,原子的數(shù)目不變。
途徑二:實驗探究;他們分別用下列裝置及托盤天平對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質量進行測量,進行證明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
[實驗結論]他們對實驗進行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的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反思與評價] 在實驗中他們發(fā)現(xiàn)有一組反應前后容器中物質總質量不相等,它是C ;他們分析的容器中物質的總質量不相等的原因稀鹽酸與石灰石反應后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揮發(fā)到空氣中,剩余物質稱量所得質量不是生成物的總質量。
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質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背景:本題以“課程標準”中“有關科學探究學習的案例”為基礎,結合教材中的探究實例和學生已有的化學知識而創(chuàng)編的。
“化學課程標準”中的案例明確了探究的目標。本人創(chuàng)編的意圖是將化學反應中原子、分子的知識與質量守恒定律相鏈接,并把探究的內容進行拓展,訓練學生應用元素、分子、原子的知識解釋質量守恒定律。同時,讓學生學會依據(jù)自己提出的問題設計實驗,培養(yǎng)學生依據(jù)有力的證據(jù)證明自己的結論的能力,學會明確、簡潔地表達結論。本題探究學習的重點將放在實驗計劃的設計和結論表述上。
三、試題的反思與矯正
(一)范圍和數(shù)量:2007-2008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試卷中3道題。
(二)反思矯正的目的:通過對試卷的反思,對學生現(xiàn)存的知識缺失及時補救,對出現(xiàn)錯誤之處進行及時的引導和強化。做到章章清,節(jié)節(jié)清,不留知識死角。
(三)題目的反思與矯正編制。
第1題:(試題的第13題)質量相同的硫、碳、鎂、鋁4種物質中含有非金屬原子個數(shù)最多的是()。
(1)硫(2)碳 (3)鎂(4)鋁
該題的通過率為0.64,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數(shù)的學生讀題不認真,忽略了“非”字,還有一部分學生分不清金屬和非金屬。所以導致丟分。根據(jù)這種情況采取的補救措施是,將該題進行改編后訓練。一是將“非”去掉,二是將“多”改成少。這樣就成為一變三的訓練了。加強了這部分知識的鞏固。
①質量相同的硫、碳、鎂、鋁4種物質中含有金屬原子個數(shù)最多的是()。
(1)硫(2)碳 (3)鎂(4)鋁
②質量相同的硫、碳、鎂、鋁4種物質中含有金屬原子個數(shù)最少的是()。
(1)硫(2)碳 (3)鎂(4)鋁
③質量相同的硫、碳、鎂、鋁4種物質中含有非金屬原子個數(shù)最少的是()。
(1)硫(2)碳 (3)鎂(4)鋁
第2題:(試題的第26題)市場上銷售的小食品“妙脆角”的包裝袋中常常充入一種氣體,請你分析充入這種氣體的兩個作用是:__________。如果這種氣體是空氣中的某種單一氣體,它可能是___________(填一種或兩種都可以)。如果要證明你的猜想是正確的請?zhí)顚懴铝袑嶒瀳蟾妫?/p>
該題的通過率為0.35,通過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的腦袋里只有思路而不能準確地形成語言。主要是平時的訓練比較少,所以對此題采取重復性訓練,讓學生在多次的重復性訓練中學會用化學語言描述化學的操作及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并作出相應的結論。
第3題:(試卷中的第28題)在化學課堂上老師和同學們在進行一個探究實驗,在三支試管中分別加入氯酸鉀、二氧化錳、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用酒精燈給三支試管加熱并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
[提出問題]他們在探究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
[猜想與假設]________________。
[制定計劃]________________。
[進行實驗]給三支試管同時加熱觀察實驗現(xiàn)象。
[收集證據(jù)] 觀察實驗現(xiàn)象是:
1.加入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試管中 ________________ 。
2.只加入氯酸鉀的試管中________________。
3.只加入二氧化錳固體的試管持續(xù)地用酒精燈加熱沒有明顯現(xiàn)象。
[解釋與結論] ________________。
該題的通過率為0.45。從試卷看,學生對設計實驗沒有思路,不知道該怎樣設計,對提出的問題說不準,制定計劃不嚴密,與結論不一致。針對以上情況,決定采取強化訓練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編寫出下面的專題訓練試題:
課外活動小組在進行一個探究實驗,探究紅磚粉對氯酸鉀的分解有催化作用。
[提出問題]他們探究的問題是 ________________。
[猜想與假設]________________。
[制定計劃] ________________。
[進行實驗]觀察實驗現(xiàn)象。
[收集證據(jù)] 觀察實驗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
1.加入氯酸鉀和紅磚粉的試管中________________。
2.只加入氯酸鉀的試管中________________。
3.只加入紅磚粉固體的試管持續(xù)地用酒精燈加熱沒有明顯現(xiàn)象。
[解釋與結論] ________________。
以上是我在這次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提高教學質量交流活動中一點收獲,敬請同行們給予評價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