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陳是“80后”的一名年輕教師。和我一樣,小陳老師也擔任兩個班級的教課任務。每日,很少見她靜下心來認真?zhèn)湔n,倒是經(jīng)常和對面辦公桌的另一個“80后”,或聊聊如何在網(wǎng)上購物,或談談如何料理還在哺乳期的孩子,也間或向我問上幾個教學上的問題,參考參考我的備課教案,聽聽其他老師的講課思路。每當看到這種情況,我很擔心和懷疑她的教學態(tài)度和能力。然而,一學期下來,期末教學成績總評,她居然比我和其他幾個同事還高。不覺間,我的內(nèi)心充滿了矛盾、疑惑和不服。我開始更多地留意和關注她的教學兵法。
她所教的兩個班級中,一個是重點班,另一個是非重點班。每當課間,她總是愛將一些上課違紀的學生叫到辦公室進行“訓話”。每次,學生倒也乖巧地接受小陳老師的“雷電交加”或“和風細雨”。這似乎也沒有什么特別。但是,我卻逐漸地意識到每次主動或被動來辦公室的學生大多都是那個非重點班的學生。他們或找小陳老師問問題,或閑聊一些發(fā)生在同學之間的瑣事。非重點班上的學生和學習氣氛,大多數(shù)老師是不敢恭維的,事實也是如此。然而,不可思議的是,在這位小陳老師的心目中,她卻更喜歡這個非重點班的學生,更愿意給非重點班的學生上課。至于那個重點班的學生,她卻很少提及給她留下的好印象,對此,我有些不解。
每次下班后,走在回家的途中,總能見她和學生有說有笑地推車而行。對此,我并沒有太多的在意和思考,或許因為我要急著回家做飯,或許因為我和學生年齡相差太多,缺少共同語言,產(chǎn)生了“代溝”。
旁觀“80后”,靜心思考,為什么小陳老師的教學成績比我們這些老教師還要高?為什么她的教學觀點(指更喜歡非重點班的學生)和我們截然相反?其實,答案并不像我們所想象的那樣復雜。她看似沒有認真?zhèn)湔n,而詢問教學上的問題,參考別人的備課教案,聽取別人的講課思路,實則正是她另類的備課和學習方式。也就是說,她巧用了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很省時省力地就吸納了別人教學上的精華。因此,她的教學成績不低于我們也就完全在情理之中了。至于她能夠和非重點班的學生和睦相處,原因或許就是因為她的個性和成長過程與那些非重點班的學生有著更多的相似之處,也就能使他們相處融洽。
旁觀“80后”老師,我們不必心存過多的擔心和憂慮,因為他們有他們自己的方式和方法與學生“交鋒”。
(作者單位:天津市寧河縣漢沽管理區(qū)第1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