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結合物理教學實踐,從教學反思的重要性、反思的特征、反思的主要對象及反思的方式等幾個方面,論述教學反思是教師提高教學水平與自身素質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物理教學;反思;探討;整合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6148(2008)10(S)-0019-2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和再學習活動。我國古代著名的教學論著《學記》中指出:“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每位優(yōu)秀教師在其成長過程中都離不開不斷的教學反思。教學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是教師成長的有效途徑。
1 反思的重要性
1.1 反思會使教師自我超越,提高自身素質
眾所周知,教師的教學能力是在教學實踐中提高的,同時教育觀念的轉變也只有在教學探索中才能逐步實現(xiàn)和提高。美國學者波斯納曾提出了教師的成長公式:“教師=經(jīng)驗+反思”,可見教師的成長過程應該是一個總結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教學中的成敗得失,并對其積極反思的實踐活動。反思會使從事反思的人對未來充滿希望,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nèi)容更合理的表達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的新方式。反思如同照鏡子,它可以使教育者進行自我認識、自我矯正,進而達到自我超越。所以,為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了自身素質的提高,教師必須進行教學反思。
1.2 反思是教師迎接新教育理念挑戰(zhàn)的技能
新教育理念要求:“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也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苯虒W過程是師生溝通、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教師的主要職能已從知識的傳播者轉為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這一轉變無論在思想上,還是在對物理內(nèi)容、對課堂教學的把握上,都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物理教師對這些新概念的領悟、接受和落實,不是通過短期的學習就能達到的,必然要經(jīng)過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的循環(huán)往復過程。因此物理教學反思是實施新教育理念的技能要求之一。
1.3 反思會促進教師由“經(jīng)驗型”逐步走向“合理型”
教師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會有意無意地形成許多帶有個人認知特點與行為習慣的教學經(jīng)驗。這些經(jīng)驗常常使老師在處于類似教學情境時通常不再重新審視情境本身的具體特點,而直接照搬過去的“成功經(jīng)驗”去解決新情境下所面臨的問題。誠然,成功的經(jīng)驗可能使我們節(jié)省許多時間和精力,可是,經(jīng)驗本身所帶有的局限性也是顯而易見的。因為每一條教學經(jīng)驗的產(chǎn)生都有其特定的制約條件和背景。在21世紀的今天,面對新的教育理念,教師需要去感受新的物理教育思想,實踐和發(fā)展對物理學習和物理教學的新認識,重新定位物理教學活動中學生和教師的角色,嘗試新教學觀念下的教學活動。這就要求物理教師以理性態(tài)度審視自己的教學,把物理教學實踐建立在對物理教育教學理論客觀分析的基礎上,而不是在過去的“成功經(jīng)驗”上。只有通過反思才能充分發(fā)揮先進的教學理念對教師行為的指導作用,才能增強理性的認識,從而使教學實踐趨于合理、科學,培養(yǎng)出新時代要求的人才。因此,物理教學反思將會大大促進教師由“經(jīng)驗型”向“合理型”轉化。
2 物理教學反思的特征
物理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對自己物理教學實踐行為研究時,不斷反思自我對物理內(nèi)容,物理教學的目的、方法、手段以及學生對物理概念、規(guī)律學習的效果等,積極捕捉、挖掘并解決教學實踐中的問題,進一步提高教學實踐的合理性、科學性。
2.1 教學反思以探索和解決教學問題為基點
反思不是一般地回顧教學情況,而是探究處于教學的決策和技術以及理論等層面的教學主體、教學目的、教學方法、教學工具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它旨在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因此,它使反思的教師獲得了創(chuàng)造性思考,乃至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機會。
2.2 教學反思是“師生”共同的實踐過程
教學反思強調(diào)兩個“學會”,既讓學生“學會學習”,又讓教師“學會教學”,不但使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同時教師的教學實踐也得到全面提高。
教學反思會增強教師的責任感,我們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充分體現(xiàn)出教師責任的重大。教學反思使教師感到不僅讓每個學生成才是自己應有的責任,而且認為學生成才的關鍵是教師的教學表現(xiàn)。教師的這種不斷探索的敬業(yè)精神會感染他的學生,為學生樹立了探索知識的典范。
3 物理教學反思的主要對象
3.1 反思備課
教師課堂教學重在課前準備(備課),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鉆研教材、了解學生、設計教法;教師像導演一樣,在教學的導入、展開、結束的程序安排上,在板書的呈現(xiàn)方式上,在演示實驗的操作上(特別是多媒體課件的設計思路上),在教學的提問、設疑、討論的組織上,在教學語言與非語言的表達方式上等等諸多方面,都需要精細策劃,立足學生的思維、理解需要,做到“有備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
3.2 反思學生的主體參與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又很像主持人。教師要設置情境,創(chuàng)造學習氛圍,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要轉換角色,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平等自由交給學生。教師要降低“教”的“富營養(yǎng)”,增強學生“學”的“饑餓感”,能讓學生自己做的事,教師決不去插手,更不能“越俎代皰”,努力做到“書”讓學生自己讀,“問”讓學生自己提,“果”讓學生自己摘,“情”讓學生自己抒,“話”讓學生自己說。老師要引領學生“實話實說”,在“誤”中“悟”,“錯”中“磋”,“探”中“嘆”,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fā)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chuàng)新,逐漸步入“教”與“學”的互促互動,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環(huán)軌道。
3.3 反思課堂教學的調(diào)控
課備得再充分,它必竟不是“實況直播”,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肯定會出現(xiàn)預設的與實際的不相符情況,所以,“主持人”要根據(jù)教學計劃的實施,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推進,統(tǒng)籌全局,隨機應變,靈活掌握,調(diào)探課堂,合理反思提高教師的調(diào)控能力。
3.4 反思對學生學習方法和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師要授人以漁,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把提高他們分析能力、抽象思維能力、推理和歸納等綜合能力視為實現(xiàn)學生發(fā)展的重要途徑。教師通過對教學實踐的反思,將那些樸素而有效的方法歸納、提升,使之成為課堂教學的中心議題。
4 物理教學反思的方式
4.1 寫課后日記
課后日記是教師完成一節(jié)教學任務后,積極主動地對自己教學活動進行評價記錄。課后日記可以作為完善教案,改進教學、總結經(jīng)驗、探索規(guī)律的根據(jù)。日記的內(nèi)容可以包括:(1)記錄教學中每一環(huán)節(jié)的成功與不足。比如:對物理概念、規(guī)律等重、難點的突破情況、教學方法是否恰當、教學中的閃光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及困惑、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見解等等。(2)記錄解決不足之處的修補措施。在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對不足或不理想之處再進行仔細揣摩、推敲,從而改革創(chuàng)新尋找更合理的方法。同時,養(yǎng)成寫課后日記的習慣能使以后的教學揚長避短,常教常新、越教越精,這對物理教師提高自身教學水平,提高教學效果,優(yōu)化課堂教學非常重要。課后日記沒有固定的格式和要求,不拘一格,非常靈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風格。
4.2 跳出自我,交流討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教學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這就需要經(jīng)常地開展聽課交流,多研究優(yōu)秀教師、特級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方法手段,教師通過學習比較,從而找出理念上的差距,找出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并深入分析和思考“假如讓我上這節(jié)課(或讓自己重新設計這節(jié)課),將如何設計教學”等問題。
反思活動不是一種個體行為,它更需要群體的支持,加強與同事間誠摯的交流對話。來自交流對象的反饋往往也會激起自己更深入的思考,激發(fā)自己更多的創(chuàng)意和思路,同時也將自己對某一問題的思考和解決方法跟大家一起交流討論,在相互詰問的基礎上,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意識和行為,使自己跟大家共同進步、提高。
參考文獻: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
(欄目編輯黃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