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連式榜樣——單位篇
普通式精彩:一群身穿軍裝的年輕人,不是在戰(zhàn)場上拼搏奮斗,更不是在邊境線上巡邏放哨。他們腳踏祖國的山河,身背祖國的界碑,用自己的腳步丈量著祖國的每一寸土地,貢獻著自己的青春。他們見證了祖國疆土的完整,見證了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美。他們來自各部隊和地方院校,這就是新疆軍區(qū)某測繪大隊的年輕人。
沙漠忠誠
馬俊杰,2004年從新疆農業(yè)大學計算機系畢業(yè)。當他懷著對部隊的向往來到了測繪大隊,才發(fā)現(xiàn)理想中的渴望和現(xiàn)實中的軍營落差這么大,這里更多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和說不盡道不完的艱苦。
第一次出野外,他來到了阿爾金山區(qū),那里海拔高且荒無人煙。第二次出野外,他來到了羅布泊。那一天,他與6名戰(zhàn)友一同出發(fā)進入沙漠工作,工作地與鋼板差不多的地質狀況讓他們吃盡了苦頭。挖標準坑,因為無法用鋼锨等工具開挖,他們只好用鋼釬一點點地啃,一天只能挖一個,所有人的手都磨出了血泡。10天的時間,他們挖了10個坑,按照質量要求完成了任務。與他同期畢業(yè)的學生有的工作在城里,有的當上了高級技術人員,而他每年都在重復著一樣的工作,初春離開城市,深秋回到城里。
癡心機臺
郭書全是測繪大隊地圖印刷隊膠印中隊的機長,憑借著一種強烈的求知欲望、執(zhí)著的鉆研勁頭、敢闖的實踐精神,共印出上千萬張多類型、多比例尺軍事地形圖,在完成一項項的業(yè)務生產(chǎn)任務中,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
在印刷中吉勘界地圖的任務中,出現(xiàn)了紙張在印刷中過量吸入潤版液而卷曲綿軟、前后印張之間墨色有明顯差異、印張墨色偏淡水墨失衡等問題,郭書全不服輸?shù)木髣庞稚蟻砹?,他帶領全組人員三天三夜沒有離開機房,從規(guī)范操作上人手,用最小的壓力、最小的水量、最小的墨量,在滾筒、墨輥、水輥的平穩(wěn)上反復的試驗,最終以82幅100%的優(yōu)良率圓滿完成了任務,所印圖幅受到總部表彰。
郭書全還探索出了“郭氏印刷法”,解決了套印中走紙不穩(wěn),壓合不準,進紙的速度快慢不一等問題。目前,郭書全在北疆片區(qū)已成了小有名氣的“機器診斷師”。地方印刷廠高薪聘請郭書全當業(yè)余顧問,他回絕了,小郭這樣講道:“部隊為我提供了學習的機會,我要把學到的技術全部用在本職工作上,為部隊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zhàn)爭發(fā)揮專業(yè)特長?!?/p>
科技攻關
測繪工作是一項技術含量很高的工作,如何讓這些專業(yè)人才迅速成長,成為大隊黨委一班人重點關注的問題。
汪東勝來到測繪大隊后曾任勤務連連長,盡管他盡心盡力,但連隊建設起色不大。大隊黨委敏銳地感到,汪東勝并不適合帶兵,應該讓他在自己的專業(yè)上施其能、盡其才。汪東勝改任外業(yè)中隊長后,在自己的專業(yè)中如魚得水,不但帶領中隊官兵先后完成了中哈、中吉邊境的野外勘測作業(yè)任務,還完成了多項技術革新。
高級工程師賈守義要進行技術創(chuàng)新,大隊不但從工作安排上照顧他,還拿出專項資金2萬元用于科研經(jīng)費,幫助支持他進行科技攻關。經(jīng)過幾年不懈努力,賈守義先后完成了十多項技術革新。“立體坐標儀”、“野外測繪車載專用電源”等成果還獲得了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
目前,在這個測繪大隊里,專門設立了“軍事測繪獎勵基金”和“科技創(chuàng)新獎”,鼓勵在工藝改造、技術革新中取得突出成績的科研人員。幾年中,先后有10名官兵完成了27項技術革新,其中有8項革新項目榮獲軍隊科技進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