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已經是第三次與吳廣元通話了。
憑聲音先入為主。從未謀面的對方語速、聲音的高低急緩進行性格判斷,成了我采訪的一種思維定勢。軍人出身的吳廣元聲音不高,卻中氣十足,帶著相當?shù)拇┩噶?,怎么聽都不像一個經歷過八次大手術并且還換了肝的人。
隨著他的講述和對這個故事的深入了解,我漸漸知道在這場生死接力的過程中,吳廣元的堅強并非與生俱來,尤其是他的第7次大手術——肝臟移植,所有人都認為換肝成功是個奇跡,而吳廣元自己卻說奇跡總是人創(chuàng)造的。而一個人的力量又是不足以創(chuàng)造奇跡的。陪他拼力一搏,堅持到底,給他生的希望,就是這樣一些人。
他說的是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二附屬醫(yī)院全軍器官移植中心的醫(yī)生護士們。
1998年,吳廣元經常感到腹部一陣陣不適,他不敢去想自己是不是哪個零件又出了什么問題,心也跟著腹部的疼痛一陣陣下沉和抽緊。隨著疼痛的頻繁發(fā)作,吳廣元的擔心被證實了。
“你患上了丙型肝炎?!贬t(yī)生的話在耳邊嗡嗡作響。
2007年,經沈陽多家醫(yī)院會診,專家們一致認為他的肝臟已經壞死,進行肝移植是最佳也是生存下來的唯一選擇。沈陽軍區(qū)第202醫(yī)院傳染科武英主任是他多年的朋友,武主任的一句話給了他最后拍板的勇氣“你的身體狀況目前還算可以,立刻做手術吧。哪兒也別考慮了,直接去309!你的手術只有在309做我最放心!”
武英說的309醫(yī)院,吳廣元并不陌生,他已經聽很多業(yè)內人士提起過,并且在網絡上也多次看過全軍器官移植中心的介紹。309醫(yī)院已更名為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二附屬醫(yī)院,器官移植中心的石炳毅是我國和軍隊器官移植領域的領軍人物,他帶領的器官移植中心成功開展過腎臟移植1400多例,肝臟移植300余例,解決過多項醫(yī)學難題。武英主任的建議和吳廣元慎重考慮的第一人選不謀而合。跟愛人商量后,他決定盡快趕來北京和石炳毅進行接觸。
見到石炳毅后,情況跟吳廣元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石主任毫無專家的架子,對他提出的每一個疑問都進行了認真的解答。隨后,石炳毅安排肝移植科副主任杜國盛具體負責吳廣元方案的初步制訂。杜國盛也是東北人,和吳廣元一樣直率。杜國盛告訴吳廣元:“由于你已經進行過6次腹部手術,腹腔里廣泛的粘連給手術剝離帶來很大的困難,像你這樣的病人,中心也是第一次遇到。”杜國盛就移植手術的難度和風險與吳廣元進行了第一次深度對話。
手術定在2007年11月27日。當吳廣元再次睜開眼睛時,已經過去13個小時了。吳廣元從手術室出來后就被送進移植中心的ICU病房,雖然手術的過程還算順利,但接下來只有不出現(xiàn)排斥反應和躲過多個并發(fā)癥才算成功。令人擔心的情況還是發(fā)生了。術后幾個小時,吳廣元先后出現(xiàn)了肝動脈栓塞和血胸,B超顯示他的胸腔里有大量積液。杜國盛立即為他進行開胸手術,這也是吳廣元的第8次手術。
像經歷生死的輪回,等他再睜開眼睛時,已經是肝移植術后的第3天了。他看到的第一個人就是胡子拉碴、眼睛發(fā)紅的杜國盛。從下了手術臺到現(xiàn)在的70多個小時,杜主任和另外兩名醫(yī)生朱志東、宋繼勇就這樣一直守護在吳廣元身邊。而監(jiān)護室另外一張床上則躺著剛剛睡著的石炳毅主任,他的手背上還吊著液體。臺上十幾個小時的手術,對已經年過半百患有糖尿病的石炳毅的身體,絕對是個挑戰(zhàn)。因為過度勞累,還要時刻監(jiān)測吳廣元的病情變化,石主任不能按時注射胰島素,飲食也不定時,導致他的血糖居高不下。就是這樣,杜國盛還是怎么勸都勸不走,只好由著石主任。
杜國盛、朱志東和宋繼勇從吳廣元下了手術臺直至病情穩(wěn)定轉出ICU病房,陪著他住了22天。杜國盛的身體一直處于透支狀態(tài)。他有心肌缺血的老毛病,一勞累就犯,但杜國盛不能說出來,他希望吳廣元只要睜開眼睛就能看到自己在身邊。作為他的主治醫(yī)生,杜國盛要遵守約定,和吳廣元一同走出這個生死之地。朱志東和宋繼勇22天沒回過家已經不是第一次了,這是他們器官移植中心的規(guī)矩,就連新婚不久的宋繼勇的愛人也都習慣了。幾個大男人寸步不離地守候在吳廣元身邊,像至親一樣,只要他一翻身,一皺眉,一喊疼,一挪動,他們馬上就會圍過來。
“在ICU那段時間,我脾氣特別不好,總是沖著醫(yī)生護士們發(fā)火,控制不住?!边@位東北漢子有些懊惱和歉意。但醫(yī)生護士們是不會介意的,大家用不同的方式為吳廣元加油打氣。
與疾病斗爭的過程是一場持久的消耗戰(zhàn),也是信念與絕望的對抗賽,一面徹悟人生的實質,一面滿懷生命的熱情,吳廣元勝利了。他并非孤軍作戰(zhàn),他身后站著一群人,那是他最堅強的后盾。
石炳毅常說,軍人需要戰(zhàn)場的檢驗,而醫(yī)生的戰(zhàn)場環(huán)境就是大手術和疑難病癥的處理,只有經過這一個又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歷練,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移植外科醫(yī)生。朱志東做了很多年石炳毅的部下,他認為在器官移植中心工作會培養(yǎng)很多好的習慣,比如責任心,這是最基本的醫(yī)德,而醫(yī)德比醫(yī)術更重要,但石主任短、頻、快的工作作風真不是每個人都受得了。宋繼勇有些靦腆,他說自己付出的相比石主任、杜主任,只是汪洋中的一滴水。災難改變命運,與之抗衡則讓我們的精神世界變得強大無比。吳廣元不會忘記,病榻之上,無數(shù)雙溫暖的手與他緊緊相握,那些醫(yī)者的大愛與童心讓他穿越生死,給他重生的力量!
責任編輯 李 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