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先,應明確修志的目的。任何時候修志,都有明確的目的性,都是為了把想記載的事情記載下來,以“志”這種載體流傳下去?!笆⑹佬拗尽?。這是建國后的第二輪修志。這一輪修志,其意義、目的是什么?這是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是簡單地照第一輪志的模子,把后二十多年的事情接上,把變化、發(fā)展裝進那個“筐子”里呢?還是說,建國快六十周年了,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了,檔案事業(yè)和其他事業(yè)一樣,都在與時俱進,此時修志,應當把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河北檔案事業(yè)走過的路程、發(fā)展的狀況盡量完整地記錄下來,以傳接于后呢?在座的同志都認真地想一想。不然,就不知道怎么寫、主要寫哪些東西。那個會我參加了,付志方常務副省長主持的。凡事都這樣,只要明確了目的,就好辦了。如果只對第一輪的志進行些補充,或者糾錯,修修補補,倒也好弄。但我認為,第二輪修志,不是單純地對上志進行修補,而應是力求把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河北檔案、檔案工作、檔案事業(yè)發(fā)展變化的整個過程和全貌重新進行梳理,落筆于志上。這樣,編纂的志,是一本新志。這個志,應以反映發(fā)展全貌為根本目的,以廓清沿演變化為主線,以體現(xiàn)與時俱進為主題。任何編書、修志,總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二、目的決定內容。內容決定編目,決定章節(jié)。一句話,目的,決定了我們這次修志,要怎么寫、寫哪些內容。如果說,以客觀反映發(fā)展的全貌為目的,以廓清發(fā)展、變化為主線、以體現(xiàn)與時俱進為主題,新志要有鮮明的時代特征的話,這第一輪修的志,篇幅內容肯定要長于第一次。上一次修到1986年,是37萬字,這一次寫多少內容為宜?分寸難拿,寫少了,怕寫不全,寫多了,編排不好,又可能太雜。這要求我們,應按照新志主要要“志”什么去考慮內容、構思大綱。既要考慮,如何把第一個志的有價值、成熟的東西保留住,又要考慮,如何把整個的發(fā)展狀況編排好。比如,1986年,不可能有檔案數(shù)字化、信息化。而當今,數(shù)字化、信息化,正是代表檔案發(fā)展方向的重要標志。如果沿用老綱目、老編法,無論怎么塞,也難以把數(shù)字化、信息化裝進去。
三、正確處理繼承與發(fā)展的關系。新與舊,是對立的統(tǒng)一;任何事,不過是辨證地統(tǒng)一于史上的一個痕跡。建國后的兩次修志,更是個繼承與發(fā)展的關系。新志不可能將舊志一筆抹煞。如果將舊志一筆抹煞,任何地方不可能修出“新志”。所以,對這個關系,一定要正確處理好。處理好這個關系的關鍵,在于志的章、節(jié)、編、目,如何去設計??茖W地設計編、章、節(jié)、目,難度大??茨銈兘o我的草稿,感覺對此考慮的不夠,這個不夠,不是別的,是新意少,舊框框多。比如說,已考慮檔案數(shù)字化、信息化了,但對機構和法制建設如何處理,語焉不詳。所以,應當在明確二輪修志目的的基礎上,再修訂、完善章節(jié)目。至于下限設到2007年,還是2008年,這個沒大關系。既然上一次已經(jīng)突破了要求的下限,這一次也可以,不過,總是要有個下限的。正確處理好繼承與發(fā)展的關系,通過編章、節(jié)、目,把內容重新融通、整合,即使文字增加了,也值的。重復一下:這本志,既不是對那本老志的否定,又不是那本老志的原模再刻,它們有著內在的揚棄關系。
四、不要怕工作量大。不能說,上一次寫了日偽檔案,咱這本就不寫了;已寫過熱河、察哈爾,這本就不寫熱河、察哈爾了。新志要把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從1949年到2007或2008年,這58年或59年一段完整的歷史,一段完整的發(fā)展過程,一個完整的發(fā)展結果,記載下來,交待清楚,不說是一項浩大的工程,起碼,工作量是很大的。在我們館里,歷史檔案,占相當大的比重。改革開放以來館藏的檔案,占總館藏的多少?起碼,這個概念咱得清楚。如果再清楚點,就是記載建國以前的各類檔案有多少卷?記載建國到1979年的有多少?1979年到現(xiàn)在有多少?雖然,改革開放以來的大量檔案,因為受館的面積限制,十七八年沒有成批的接過,但畢竟是有這些檔案的,只是暫時沒在咱的館而已。
五、利用檔案寫志,不能僅限于我們的館藏。修志,主要以檔案為憑。以檔案為憑,不是僅以我們館藏的檔案為憑,如果僅以現(xiàn)有館藏為憑,是寫不出反映全貌之志的。結合查閱檔案,應參考大量其他有價值的資料才行。所以,應結合檔案接收、檔案資源調查,把可以利用的有價值的歷史記錄盡量地全用上。比如,河北省政協(xié)、河北省人大常委會,自成立以來,沒向館交過檔案,可是不能因為沒這塊檔案就不寫啊。所以說,寫出一部好志,要充分考慮利用館內檔案和館外檔案這兩種資源、兩種方式。修出一部客觀、真實、有價值、對后人有用的新志,是我們的歷史責任。請大家注意,《河北省檔案志》,決不是簡單的介紹館藏的志。大家看看這個目錄草稿,第一編,明清、民國檔案;第二編,日偽檔案;第三編,革命歷史檔案;第四編,熱河、察哈爾檔案;第五編,特種檔案;第六編,機關檔案。這基本上就是介紹館藏了,怎么行呢?編好一部河北的檔案發(fā)展志,很有學問。比如,寫機關檔案,就應把團體、企事業(yè)單位檔案考慮進去。第一個志時,沒把團體包括進去,企事業(yè)也不包括,特別是,那時還沒有民營企業(yè)檔案這一說,當時就這基礎。上次,附錄河北省檔案工作大事記,寫到1993年?,F(xiàn)在就沒這么簡單了。因那個時候還不是局館合一,我們是從1994年開始,實行局館合一的。那時,單設一編“檔案館事業(yè)”顯得順理成章?,F(xiàn)在的局(館),既是我們工作的平臺實體,又是我們單位法定的名稱。要寫到市與縣,就更不簡單了。如,邯鄲地區(qū)檔案館、邢臺地區(qū)檔案館,現(xiàn)在連“地區(qū)”的名字也沒有了,全改稱了市。所以,對全省上下檔案事業(yè)的發(fā)展,都要歷史的、綜合的去看。應考慮,河北省檔案志單獨出版問題。
六、機構沿革與法制建設是兩條鮮明的主線。檔案法制建設與業(yè)務指導,從何入手?有什么內容可以寫?應當說,我們有大量的、活生生的材料。檔案機構設置與檔案法制建設,這個題目,你們再多想想。上一編開始的時候,《檔案法》還沒出臺,只是到了截稿時,才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這二十多年來,情況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機構變動與檔案法制建設,是反映重大變化的兩條鮮明的主線。法制建設又體現(xiàn)到哪里呢,體現(xiàn)在依法設置機構、依法行政、依法指導、依法檢查等方面。所以說,機構與法制建設放在一塊,有它的合理性。我們的局,過去是河北省檔案管理局,以后,去了“管理”,就剩“河北省檔案局”了,這可不是個簡單的簡稱問題呀?!昂颖笔n案局”,現(xiàn)在也具有行政職能,由于全是事業(yè)編了,嚴格、規(guī)范意義的行政職能,就差了。那時候,局,完全是行政編制、行政職能。經(jīng)過這二十多年的演變,就成了今天這個樣子。要是單弄一編“檔案法制建設”,當然好,但與機構不太好錯開。說到機構與法制建設,這里面還應包括全省檔案干部隊伍的變化等。全省各級各類,專、兼職檔案工作者,十萬余人,統(tǒng)稱十萬大軍。對河北省檔案局、河北省國家檔案館的來龍去脈,應寫清楚,對11個市檔案局、市國家檔案館,以市為單位寫,都要寫清楚。作為市,不僅有局館合并,還有地、市局館分設,地、市局館合并。寫縣(市、區(qū))局和館,可能情況又各有不同,是寫個總的敘述,還是分幾類來寫,都可。今年在全省檔案工作會結束的時候,我用了二十分鐘講這些問題。當時說,大致五類。存史真實,按照歷史、現(xiàn)狀、發(fā)展的真實,本著對歷史負責,對后人負責的態(tài)度,秉筆直書,它是什么就是什么。所以說,可以弄個總述,然后分述,省局(館)單獨一章,11個市局(館)一章,每個市一節(jié),在市這一節(jié),把市轄的縣(市、區(qū))檔案局(館),一個不少地分列進去,到時一排目錄就全出來了。
七、寫市、縣,特別是館藏,要突出特色。經(jīng)過這些年的發(fā)展,省、市、縣三級國家檔案館館藏的國家檔案,無論是數(shù)量、內容,還是結構,均與二十年前又有了巨大不同。如寫到縣,記述情況,既要全面,又要注意寫有特色的東西,否則就容易千篇一律。如吳橋縣有的,可能東光縣沒有,東光有的,博野縣沒有,這就是特色。讓各縣自己把握,一般情況要有,更要注意多寫有特色的內容。寫家庭建檔寫什么呢?每縣都是幾句,建立家庭檔案多少戶,這是大話,太雷同了。我看,也應當多寫特色。特色、特點怎么會少呢?比如說,新河縣國家檔案館,存有董振堂烈士檔案多少卷,阜平縣存的晉察冀革命歷史檔案有很多,蔚縣存有《大清律例》,青縣接收了大量的破產或轉制企業(yè)檔案,等等。企業(yè)館、高校館也是如此,如開灤館的美國前總統(tǒng)胡佛檔案、宣鋼館的若干民國要人檔案等。特色不光這些,如某檔案局,哪年被國家評為先進集體,哪年出個什么大事等等。100年后翻起來,2008年修的志,把當時全省各級檔案工作機構及工作狀況、館藏特色,全標上了,這多好。
八、其它各類檔案館要寫全。上一個志,只寫了幾個館,因為那時可能就這幾個。經(jīng)過這些年的發(fā)展,全省各級各類檔案館增加了很多,有部門檔案館、企業(yè)檔案館、高校檔案館、新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檔案館等。企業(yè)檔案館又分國有與民營。開發(fā)區(qū)還有的稱檔案局的。縣(市、區(qū)),雖沒有專門立節(jié),但是縣一個不少的都在所屬的行政區(qū)分列出來了。講完了市、縣,應是各種其它檔案館。專門檔案館應當標頁碼,寫全,目錄上體現(xiàn)出館的名稱,清楚無誤地顯示出來。有的,雖不叫館,稱“室”或“處”什么的,但規(guī)模大,館藏多,富有特色和代表性,也可考慮寫進一些。盡量反映全貌嘛。
九、認真學習、領會好方志編纂委員會的文件精神。昨天開了整整一下午會,說了六七個問題。今天,你們拿來了一個新的目錄草稿,討論之前,我又看了省方志編纂委員會文件。對照文件,昨天我們所談的內容,與編纂委員會的要求,大體是相符的。但我們談的,還粗淺,不夠全面、深刻。比如說,文件要求的基本體裁,為述、記、志、傳、圖、表、錄七種,以志體為主。別嫌我說話直,先領會領會“述”?!笆觥?,就是如實反映,而不是過多地去評價什么,是個什么、是個什么過程,交代清楚了,就是“述”??丛蹅兊哪夸?,可說基本上全是述,缺少記、志、傳、圖、表、錄的整體考慮。再比如,文件明確指出,篇目的設置要突出具有時代特征的事物,特別是新生事物、新興產業(yè),在設置中不能丟漏,等等。我認為,還是要反復地學習文件,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統(tǒng)一認識,提高水平,把志寫好。今天拿的這個草稿,考慮了全面,突出了重點、主線,比昨天的好了。
十、舉全局之力,動員全省各方面一齊抓。法制建設,以尉遲荔為主,和學圃商量商量。執(zhí)筆的任務要和各個處室結合起來。全省統(tǒng)一部署以后,總編室負責哪些,各處、室負責哪些,市、縣承擔哪些?上下盡快一起動手??偩幨以O在收集開發(fā)處,負責章節(jié)目的構思,負責日常工作的安排、協(xié)調,負責對市、縣和各方面的聯(lián)系、指導,以及審核把關,合攏、定稿。編檔案志不是一個處室的任務,而是全局館的任務。要寫的不僅僅是省局館本身的事,而是全河北省的。所以,要加強領導,成立強大的班子。要明確任務,并把任務層層分解。11個市,承擔市的任務,縣的任務,由一百多個縣(市、區(qū))來承擔,各專業(yè)館、企業(yè)館、開發(fā)區(qū)館,都各自承擔各自的任務。編、章為網(wǎng)綱,節(jié)、目如網(wǎng)眼,想全面、想系統(tǒng),盡量疏而不漏。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積極性。
十一、要弄清“總述”與“綜述”的關系。全書,應當有個總述,或叫“概述”。“總述”,就是總體概括的意思,起到總括省情、提煉精華、溝通聯(lián)系、彰明因果、評量得失的作用。但每一編,還要有個“綜述”,就是對這一編,起到提示分類、畫龍點睛、明確事條、勾勒脈絡的作用。這叫過了篩子又過籮,盡最大的智慧和能力,把這本志編好,以流傳于后。總述里,撿著第一級的概念,把最重要的點點就可以了?!翱偂迸c“綜”,如處理不好,容易前后重復,重復也不要緊,比遺漏好。如果咱們下的功夫大,處理的好,還真“法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了。編書修志,客觀準確地記錄這些年來真實的狀況,怎么會沒話呢?這里再體會一下述、記、志、傳、圖、表、錄7種并用,就豐富多彩啦。述是說話,話沒的說了,拿圖來說,拿表來說等。照片本身也是檔案啊,河北革命委員會的圖章不也是檔案么?看看當年編的指南,也有很多可參考的。關鍵是大家熟悉的好寫,不熟悉的不好寫。如,要寫清楚長蘆鹽務檔案,其中2000多卷的外文檔案怎么寫么?至今譯不出來,介紹不了。寫?zhàn)^藏,應是咱們最拿手的。寫依法接收檔案,加強國家檔案資源建設,比寫?zhàn)^藏更重要,修志不能丟了這一大塊。
十二、重點檔案的搶救保護,也應重重的寫一章或一編。如統(tǒng)計一下,建國以來,我省各級財政用于檔案的搶救與保護的資金,是相當不小的數(shù)據(jù)了。這是咱們中國共產黨人執(zhí)政對檔案的貢獻。建國以來,對搶救與保護采取了多少舉措,推出什么政策,投入是怎么樣的,干了哪些工作,都應細致地寫上,如我們不說,誰去說呢?寫重點檔案的搶救保護,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志的形式,把中共執(zhí)政以來,在重點檔案的搶救與保護方面推出的舉措、政策、投入、取得效果等,一一如實寫上。檔案,最終屬于全人類,不屬于中共本身啊。
十三、對上一個志的精華章節(jié),一定要汲取保留下來。所謂精華章節(jié),就是確有傳承價值的內容。如上一個志,記述我省檔案機構的發(fā)端,寫有這樣的話:河北省各縣和省轄市所屬區(qū)的檔案事業(yè)行政管理工作原為檔案局監(jiān)管,后成立檔案局科,河北縣級檔案館始建于1958年秋,在當時黨政檔案工作尚未統(tǒng)一管理的情況下,藁城、正定二縣把中共縣委、縣政府的檔案室的檔案和兩個檔案室的干部合并,成立檔案館,明確館長。檔案館除負責本身工作外,還負責縣委、縣政府兩個機關檔案室工作。這種做法很快在全省得到了推廣,得到了中央秘書局和國家檔案館領導的贊揚,并被國家檔案局制定的縣檔案館工作通則吸取。到1959年,全省66個縣建立檔案館。檔案館除承擔本館的檔案管理外,還負責全縣檔案業(yè)務工作指導和干部培訓??h檔案館既是中共黨的機構又是縣政府機構。為加強黨對檔案工作的領導,縣檔案館由縣委辦公室主任直接領導。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有的縣檔案館改為縣革命委員會辦公室的檔案組或檔案室,等等。像上一個志這些文字,可以整塊的拿過來。每本書,每部志,寫得再好,不可能完美無缺,或多或少總有缺憾,有瑕疵。對擬將入志的浩瀚資料,要做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汲取精華、剔其糟粕,一是要下大功夫去尋、去找;二是要多用歷史的眼光去打量。干“去、存、取、剔”的事,不下功夫不行,沒有歷史的眼光不行。事物本身是發(fā)展變化的,詞匯也是發(fā)展變化的,要把事寫準,就要多使用些反映發(fā)展變化的中性語言。所謂“中性語言”,算我的一個創(chuàng)造吧,就是樸實、客觀的語言的意思,不要使用那些類似廣告的語言。在技術處理上,當粗則粗,當細則細,疏密結合。有的,分的越細,可能反倒越不細了。編忒多了,難免重復,還會出現(xiàn)剛才說過的畸輕畸重。所謂技術處理不當,說白了,就是咱們的文字水平和歷史眼光有局限。對基層基礎檔案建設,包括鄉(xiāng)(鎮(zhèn))、村、社區(qū)、企業(yè)、機關團體等,都要費腦子梳理。
十四、無論怎么說,“國家”二字非常重要。大的、重要的、標志發(fā)展的,當然要重筆來寫。但是,從修志的角度講,有些事,是大是小很難說。編,可說是志的“綱”,立編,總要著眼于反映事物發(fā)展全貌的大方面。這幾個建設,我可沒少說。明年要對各市、縣開展綜合評估,重點也是這幾個建設。提出幾個建設以后,為了便于記憶,瑯瑯上口,又稱過幾大工程??擅看危铱傇凇肮こ獭焙竺?,再加兩個字“建設”。檔案機構和隊伍建設、檔案法制建設、國家檔案館建設、檔案資源建設、檔案數(shù)字化、信息化建設、家庭檔案建設等等。昨天我沒說這些事,覺得這么說是不是有點太現(xiàn)代?如你們覺得,用“建設”,能基本涵括建國58年的發(fā)展變化主脈的話,就以此立編。其實,省、市、縣三級檔案工作,三級局、館,還有其他方面,都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少到多,從初級到高級發(fā)展的。其他館,如過去的郵電館,因現(xiàn)在郵政局沒了,就成了“網(wǎng)通館”了。還有,像民政館、科技館、各級各類的,確實很多了,但這些館無論多么大、多么現(xiàn)代化,在今天看來,它跟“國家檔案館”還是有區(qū)別的。我不愿多提什么綜合不綜合,這應當是個過時的概念。哪個館就藏一種檔案???科技館就不綜合了?外交部檔案館,單看名字,就是外交方面的檔案館。其實呢,它包括了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科技、教育等等各方面的檔案,什么沒有?“國家館”與“綜合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國家館是綜合的,但綜合的不一定都是“國家館”?!皩W會”可以放在隊伍里,“網(wǎng)站”跟著宣傳或信息化。還應再附上幾大錄才好。還是那句話,過了篩子又過籮。說著說著,我又想起來了,法制建設,咱開過幾次會,強調過“依法設置、依法稱謂、依法解釋、依法執(zhí)行”這四句話。當時剛到咱們單位,覺得外部人,也包括我們一些同志,對這個局、這個館的國家法律地位說不清,引出不少麻煩。所以,在承德會上,要求一律依法稱呼“國家檔案館”,全省上下,很快都辦了??梢园堰@寫進去,讓后人評去了。不論怎么說,“國家”二字非常重要。
十五、可以按照六大編、幾大錄的基本框架,再完善整體思路。上一個志,共四編。這次分六編,如再附上幾大錄,應當說厚實多了。英模錄,從評先以來的,特別是國家級的,應一個不少地錄上;成果錄,大大小小的成果評過多次,系統(tǒng)一下,全錄上;說到英模、成果,就想到全省檔案系統(tǒng)高級專業(yè)職稱人員,上一次寫志,可能還沒評聘呢,現(xiàn)在,省局(館)全部參照公務員管理,不須再評職稱了,一個歷史的過程要結束了。河北檔案系統(tǒng),產生過多少正高、副高?全錄上。通過六大編、四大錄或五大錄,力求涵蓋主要事業(yè)、重要工作、基本面貌。這次比上一次多的兩編,就多在法制和信息化建設上。別的,別管叫什么名,基本上屬于“換湯不換藥”。要是你們都覺得可以的話,從明天開始,按照這個思路重新作編、作章、作節(jié)、作目吧。第一編,檔案機構與隊伍建設;第二編,檔案法制建設;第三編,國家檔案館建設;第四編,國家檔案資源建設;第五編,檔案信息化、數(shù)字化建設;第六編,基層基礎檔案建設。“建設”,這兩字,本身就是工作的又一稱,“建設”,就是這五十多年走過的路,發(fā)生的變化。每一編名,如多加幾個字,顯得豐滿,可以多加幾個字。比如說,河北省檔案機構與隊伍建設,河北省檔案法制建設,河北省國家檔案資源建設,河北省各級國家檔案館建設,河北省各級國家檔案館信息化、數(shù)字化建設,河北省基層基礎檔案建設。多幾個字,還是少幾個字,是精益求精的事了。好文章,好書,是下功夫磨出來的。這個磨的過程,就是付心血。
十六、對“錄”,也要精心研究。把六大建設作為六編,力求客觀、樸實、凝重、全面。但對每一個錄,也要精心研究,馬虎不得。錄,要著眼于帶有標志性的事情。如重要文件錄,應原文錄。什么是重要文件?省委、省政府批準建檔案局的那個文件,怎么也得有。建館也應有個文件。從頭開始往后找,找標志性的。如1994年局館合并的文件,2000年三定方案文件,政府辦公廳轉發(fā)的縣級檔案館建設意見的文件,省委、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檔案工作意見的文件。漫長的五十多年,包括歷任局長的標志性講話,也可以錄一些。從局建立以來到我,是第四任局長吧。找一找韓局長當時重要的講話,錄上一個兩個,找一找黃局長有代表性的重要講話,錄上一個兩個,找一找勝杰局長有代表性的重要講話,錄上一個兩個,我的講話,錄上一個兩個。這兩三年,我講過的話,認為比較重要的,提出“資政惠民”算一個;“全省學遷安,新館興起來”算一個;再往下,“以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和民族責任感把該接收的檔案盡快接進來”、還有“四個依法”。昨天你們說過立傳問題?!吧涣鳌保覀兛梢該煊⒛.斨械木?,以事系人,總可以吧。你們覺得這五十來年,在檔案事業(yè)上,工作時間長、貢獻大、人品好、在社會上口碑好,樹得住的,該有多少人?張連婷應該算一個吧;王克軍應算一個吧,明擺著干出了那么多業(yè)績,都老在檔案上了;楊學英怎么樣?也應算一個吧?這三人都獲得了“功勛杯”。對做出重大貢獻,有比較大影響的檔案人,無論什么職務,都盡量不要遺漏了。韓局長,任職橫跨了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最初評選的勞模,個個都是過硬的?;貞涍^去,有的人可能不在世了。但我們不能當不孝子孫,要尊先、敬老,全面、客觀、公道。同時,還應想一想大事記如何寫的問題。
十七、結合修志和當前工作,考慮明年建館50周年館慶問題。最近,我跟局長們商量過了,明年是建國六十周年,同時也是咱們建館五十周年,該怎樣慶一下?建國六十周年,國家肯定要慶祝。建館五十周年,對于咱們局館來說,也是半世紀的一個歷程、一個大事。我們取得了很大的成績,與共和國一道前進。如何借建國六十周年,建館五十周年之機,既抓好既定的各項工作的推進,又開拓出新的思路?搞一些對工作有促進、對振奮同志們精神有幫助的活動,需要各處都要考慮意見。搞哪些活動、抓哪些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應有多種,其中一項,能否在建館五十周年時,推出一套“資政惠民”叢書,公開出版?與河北師大聯(lián)合的《中國長蘆鹽務檔案精編》,先出;“建國以來河北省省會變遷始末”,爭取明年出版;“抗渡1960年到1963年特大自然災害的歷史警示”,能否在五十周年出版?還有“建國后河北省撤縣并縣復縣史鑒”等,果能推出一套在社會有良好反響的書,那多好,給你們獎勵。不要老是說難,從資料上、從時間上、從領導重視程度上說,我覺得不難,缺經(jīng)驗可能是真的。同志們爭分奪秒地干吧,經(jīng)驗只能靠實踐、靠積累。如果遲遲入不了門,別說明年,再有五年、十年也拿不出來。下定決心,攻破一個難題,思路一順,書就出來了。查檔案,只是一個過程,一個工作方式而已,關鍵在于解放思想,開拓思路。一定要為建館50周年獻禮,為社會、為后人留下點有用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