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艾酒是一種高酒精度(50~75%)的草本液體蒸餾酒,其歷史可以追述到18世紀的末期,一個叫Pierre Ordinaire的法國醫(yī)生用苦艾(Wormwood)、茴香、茴芹、牛至和其他草本植物蒸餾后再摻入酒精給他的病人當藥喝下去,酒液碧綠透明,氣味很怪,口感極苦,特殊成分是酒液里的苦艾腦(Thujone),它類似于大麻中的有效化學成分,使人產(chǎn)生一種特別的興奮感,是苦艾酒致幻作用的來源。
后來,酒商拿到了這個配方,并很快將其推廣。由于它特殊的口感及不同于其他酒的飲后“副作用”,很快風靡歐洲。在衛(wèi)道士們看來,它簡直就是去精神病院的門票。然而接觸到它的人都深深地愛上了它,沉醉在它所帶來的夢境里無力自拔。無論是勞工階級還是上流社會都很迷戀這個酒。勞工階級用它來消除一天的辛勞,上流社會借它來忘記孤單的生活型態(tài)。
在十九世紀下半葉,尤其受到歐洲藝術和知識界人士的喜愛,在法國更成為流行時尚,被稱為“綠色小精靈”。很多大名鼎鼎的畫家都與苦艾酒有各種瓜葛。高更在巴黎初見凡高,就向他推薦苦艾酒,還說,這是唯一適于藝術家喝的東西。而后,苦艾酒則成了凡高的至愛。
隨著一場轟轟烈烈的禁酒運動席卷歐洲,由于苦艾酒的高酒精度和致幻作用造成的道德風險,以及對葡萄酒產(chǎn)業(yè)的嚴重威脅,導致這個禁酒運動在法國的矛頭直指苦艾酒。1915年,法國政府在強烈的抗議聲中徹底禁絕苦艾酒的生產(chǎn)和銷售,隨后不久,部分歐洲國家也實行了同樣的禁令。
把酒徒所有過激的行為都算在苦艾酒頭上的做法只能看作是欲加之罪,不過冤枉歸冤枉,質量低劣的苦艾酒對人體確實有傷害,生產(chǎn)商往往會向這些酒里添加大量的乙酸銅色素,以獲取碧綠的顏色,而為了在兌水后仍保持相應的濃度,他們還會加入銻化合物。這兩種化學添加劑對人體的危害是很大的。
到了1998年,經(jīng)過廣大民眾的呼吁和政府部門詳細的研究之后,英國首先取消了禁令。兩年之后,苦艾酒的故鄉(xiāng)法國也取消了禁令。但百年禁錮還是對苦艾酒造成了巨大的損害。最明顯的就是通曉傳統(tǒng)生產(chǎn)工藝和技法的人幾乎都已去世,市場上現(xiàn)在所銷售的多是靠色素和香精來調配出需要的顏色和味道,這與百年之前的苦艾酒已經(jīng)相去甚遠,僅能得其形似罷了。好在一些專事生產(chǎn)苦艾酒的廠家通過不斷改進配方,把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含量控制在最低,酒的口味也在不斷提升。
喝苦艾酒有不少專用的工具和特定的調制方法,專用的酒杯會有一個刻度位,用來量度苦艾酒的份量;專用的勺子可方便溶解砂糖;專用的水壺,用來注入冷水。
傳統(tǒng)的喝法是先將適當份量的苦艾酒注進酒杯,然后在杯口置上勺匙,上放一顆方糖,再注入冷水,將糖溶入酒中,酒和水的比例大概是1:3到1:5,苦艾酒含油性成份,和水混合后變成乳白色。加糖是為了減低苦艾酒的苦味,份量視個人口味而定;而注入冷水則是為了喚醒苦艾酒里面的香草成份,由于苦艾酒里的茴香,會掩蓋其它香料的味道,加水后就能夠讓苦艾酒里的香草各種香味散發(fā)出來。(路 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