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蛆蟲的價值是多少,一瓶防蟲劑的回答是不到10塊錢,而一個橘子的回答是上百億元。
這是一場橘子領域的危機公關。四川小農村的個案卻爆發(fā)成了全國性的橘子恐慌,根源是發(fā)達的通信手段的誤導,深層原因還在于頻頻爆發(fā)的食品安全事件造成了公眾的過度恐慌。
王德貴在1988年開始便成了川北的一位果農。這個小山村上千戶人20年來的謀生方式也幾乎同他一樣:種橘為生。
在2007年之前,當地人對于橘子生蛆一事還知之甚少。
2008年10月,王德貴和他住了近50年的雞鳴山卻成了蟲子風波的中心。在四川省農業(yè)廳的組織下,王和當地村民將雞鳴山果園1180畝果樹上的約26萬斤橘子全部摘下,就地挖坑深埋,并撒上石灰。每斤橘子的采摘費用為1毛錢,而果農每斤可獲補貼3毛錢,在他們看來,當地政府的處置是合理且及時的。
但意想不到的是,全國的柑橘卻因此出現大面積的滯銷,將損失上百億元。
旺蒼果園的“蟲蟲危機”
從旺蒼縣城出發(fā),在經過近一小時的跋涉,記者來到了“著名”的雞鳴山果園。
在王德貴等村民的指引下,記者在稀疏的果林地中發(fā)現了數十個新土掩埋的土坑,依稀可以看到石灰的痕跡。
據王德貴介紹,之前大實蠅在當地村民中是個陌生的詞語。橘子生蟲在他20年果農生涯中鮮有發(fā)生,每年他們都會為果樹殺蟲,一瓶防蟲劑不到10塊錢,可以噴灑大約1畝的果樹。對于畝產達上千元的橘子樹,他并不吝嗇這10塊錢。
但到了1997年,旺蒼縣決定將分散的柑橘園收回統(tǒng)一管理。爾后,旺蒼縣嘉川鎮(zhèn)的雞鳴山果園約1180畝被當地人張某以30年期承包經營,大部分村民便“失去”果農的身份,每年從每棵果樹上僅獲得1毛錢的補償。
2007年開始,王德貴他們便沒有領到這“1毛錢”了。2007年10月,雞鳴山果園中的100余畝地被“轉包”給四川東河牧業(yè)公司改造成容納上萬頭生豬的飼養(yǎng)基地。按照當地人的計算,這1180畝果園,今年總產量260萬噸,總產值也就二三十萬元,但這樣一個養(yǎng)豬場一年總產值可達1000萬元以上。果園疏于管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但這種疏忽導致病蟲害滋生讓他們付出了代價。
2008年9月22日,旺蒼縣農業(yè)局接報當地橘子生蛆,經四川農業(yè)廳調查后發(fā)現,柑橘生蛆主要因大實蠅產卵造成,在旺蒼縣尚武、白水、嘉川3個鎮(zhèn)的果樹上均有發(fā)現,而這三地柑橘樹占全縣柑橘樹總數的8.9%,“蛆果”率為1%左右。
旺蒼縣嘉川鎮(zhèn)石橋村委書記昝軍德介紹,這些橘子已在10月10日前,由當地政府組織進行了“處理”,沒有一個水果流入市場。
10月21日,四川省農業(yè)廳召開新聞發(fā)布會稱,已組織力量對源發(fā)地柑橘就地銷毀,旺蒼縣銷毀了1252噸柑橘,有蟲柑橘僅12噸,并阻止了旺蒼柑橘外流。
四川省農業(yè)廳近日派出了7個督導小組分赴四川柑橘主產區(qū)調查并未發(fā)現新的柑橘生蛆情況。10月22日到24日,農業(yè)部專家組也在廣元展開調查,結論是柑橘生蛆事件并未擴散。
全國的橘子恐慌
然而,全國市場的柑橘事件卻愈演愈烈。
據農業(yè)部種植業(yè)司近日對柑橘主產區(qū)和部分批發(fā)市場調查,廣元柑橘事件已引發(fā)湖北、重慶、江西、北京等部分主產區(qū)和主銷區(qū)柑橘銷售受阻,銷量和價格大跌。
四川省農業(yè)廳的信息顯示,四川今年的柑橘總產量約為200萬噸,只有幾十萬噸柑橘銷往北方各省市,而湖北、湖南、浙江等南方省市柑橘主產區(qū),幾乎沒有四川柑橘的銷售。大實蠅的傳播只能靠果實傳播并不能隔空傳播。
但借由手機短信和互聯網的廣泛傳播,四川蟲橘已“爬”往全國。
2008年10月,許多國人都通過手機、互聯網等收到消息:“告訴家人和朋友暫時別吃橘子,今年廣元的橘子發(fā)現小蛆病蟲?!?0月20日前后,重慶、北京、廣州、新疆、江蘇等地均有傳媒稱市民在當地發(fā)現生蛆柑橘,事實上除了四川其他地區(qū)都是虛驚一場。
隨之各地市場柑橘滯銷,果農損失慘重。湖北等地柑橘收購價跌到每斤1毛,還不夠采摘人工費,果農寧可讓柑橘爛在果樹上。
四川省農業(yè)廳認為,這次柑橘事件是由于某些媒體的誤解和公眾對食品安全的過度恐慌所致,已向公安機關報案以查處造謠者。農牧專家和市場人士則認為,不算及時的公開澄清和查處造謠者的聲明遠遠不能挽救中國橘子的命運。
拯救中國橘子
在四川省農業(yè)科學院副院長劉建軍看來,廣元柑橘事件不存在故意損害行為,當下最應該做的還是公開信息,以及促進柑橘銷售。
柑橘是中國僅次于蘋果的第二大水果,是總產值超過260億元的支柱產業(yè)。廣元橘子事件將對整個柑橘產業(yè)造成上百億元的損失。
一場全國范圍的拯救橘子運動全面展開。
記者從農業(yè)部獲悉,我國已在全國范圍內設有完整的農業(yè)保護體系網絡,各省市都設有植保站,縣、鄉(xiāng)都設有農業(yè)局、植保點。一旦有農牧疫情,該體系馬上采取措施予以防治。
但柑桔等水果產業(yè)在流通領域還沒有完整科學的質檢體系,以及尚不健全的農業(yè)保險體系,意味著水果等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風險難以應對,果農受損難以彌補。
“確立一種干預農產品質量問題的有效機制和農牧保險機制迫在眉睫?!比A中師大農村問題研究中心教授鄧大才認為,在食品安全越來越受重視的情況下,相關部門對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提前干預,讓消費者得到及時、透明而完備的信息,才不至于使發(fā)生在農產品身上的個別事件造成對行業(yè)的整體影響。
鄧大才說,廣元橘子事件實際上是一場農產品領域的危機公關事件。類似的農產品傳言危機事件已經出現很多次了,把危機處理成本列入農產品的管理成本顯得十分重要。
而橘子危機也呼喚政府能建立一套成熟的信息管理機制,以免謠言滋生造成巨大的產業(yè)損失,也引導不明真相的公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