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中國的夏糧實現豐收的一年。然而,在這個豐收年里,不少國有性質的儲備糧庫卻收購不上來糧食,這直接威脅到下一年的糧食儲備安全以及國家對糧食價格的掌控。
記者調查發(fā)現,導致國庫收糧難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國家規(guī)定的用于防備“谷賤傷農”的糧庫“托市價格”低于目前市場價格,農民不愿賣糧。在基層糧庫束手無策之時,外資乘虛而入。
一些國有性質糧庫為了完成儲糧任務、獲取國家的各項補貼收入,不得不暗中提高收購價。而另一些“膽子小”的國有性質糧庫只能自籌資金,按市場價收購商品糧,日后再想辦法還貸。
在這些扭曲的糧食收購行為背后,凸現的是中國糧食價格體制改革道路的艱難坎坷。
國有糧庫收糧銳減
7月初,廣袤的華北平原布滿綠油油的玉米苗,它們已經能沒過人的腳踝。田地里,小麥收割后留下的麥茬大多還在,遠遠望去,一片燦黃。
2008年,被認為是一個豐收的年份,中國的夏糧(主要指小麥)實現連續(xù)第五年增產,國家糧食局預測將有望達到1.12億噸,這在新中國成立以來還是首次。
但基層國家糧食儲備庫的負責人于鴻運卻感到頗為沮喪,在于的眼里,往年紅火的夏糧收購場面并沒有如期出現,他管轄的河北省滄州市泊頭國儲糧庫的糧食收購工作基本處于停滯狀態(tài)。
面臨同樣境況的不止是泊頭國家糧食儲備庫,還有河北、山東等產糧大省境內眾多已啟動了夏糧收購的中央儲備糧直屬庫以及省市級國家糧食儲備庫。這些糧庫引不來農民交糧的原因大致相同:國家收購價比市場價低廉。
盡管如此,大部分的國家糧食儲備庫以及中央儲備糧直屬庫的負責人,卻幾乎一致地堅持:要“嚴格執(zhí)行國家收購預案”價格。
讓人擔心的是,一旦錯過了時機,糧源不足可能會導致明年糧食市場出現波動,甚至會因糧食儲備不足而削弱國家對糧食市場的掌控力。
豐收糧農不賣糧
“要我說,小麥的價格應該達到每斤2元錢才算比較合理?!?月3日,山東德州寧津縣的一位農民對記者說,各種生產成本的大肆上漲已經讓農民們難以承受,對農民來說,種地的收益在急劇下滑,國家的最低收購價距離他們的心理預期相差太遠。
在國際糧價大漲、糧食危機顯現的背景下,國內的糧食市場價格雖然表面上顯得“波瀾不驚”,但仍然在不知不覺中步入上升通道。
據了解,現在河北、山東等地小麥的市場價格已經達到0.82元/斤以上(5月份,國際市場小麥價格已接近1元/斤),遠高于國家規(guī)定的2008年小麥最低收購價0.77元/斤(以三級白麥為標準),按照最低收購價“敞開收購”的各大糧庫對農民顯然沒有多少吸引力。
在記者走訪的河北、山東各地,農民們給記者計算出的成本收益變化大同小異,“現在柴油、化肥的價格漲得太厲害了。拿化肥‘二胺’來說,年初的時候140多元一袋,現在已經漲到了260多元一袋。一位農民給記者計算,拋開人工費用,從種到收,今年種植小麥的每畝成本已經達到600元,如果按照畝產1000斤小麥,售價0.77元/斤計算,每畝小麥的純收入只剩150元左右,而這個數字在2007年還是將近400元。
從河北省滄州南皮縣寨子鄉(xiāng)農民張貴軍的述說中記者了解到,他種植小麥的所有收入都需要投入到玉米種植中,而所有的土地收益就只剩下秋天收獲的玉米,按照畝產1000斤以及現在玉米價格0.85元/斤的價格計算,他全年從土地中所獲得的總收入不過3400元,種地對他來說顯然已經沒有多少吸引力,“也就是為自己種口吃的”,他這樣說。
但生產資料的上漲以及國際糧價的飆升顯然使得農民們意識到了什么,“所有東西都漲價了,為什么就糧食不漲?”
滄州泊頭國家糧食儲備庫主任于鴻運這樣解釋農民們的心理變化,“老百姓對國家的政策越來越明白,每天看電視聽廣播,中央總在說保護農民利益,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所以大家不慌,肯定不會出現賣糧難的問題。每天電視上都說國際油價在漲,國際糧價在漲,老百姓就會覺得國際上的價格漲,國內的糧價也應該上漲?!?/p>
在于鴻運看來,這種成本推動型的糧價上漲預期已經普遍形成,“平心而論,現在的糧價并不高,只是高于‘托市價’而已。而之前國家給與農民的糧食直補,在經過這一輪的生產資料上漲之后早已經顯得杯水車薪。”
于提到的“托市”正是現階段各中儲糧直屬庫和省市國家糧食儲備庫正在實行的收購政策,它來源于2008年5月21日實施的《2008年小麥最低收購價執(zhí)行預案》(以下簡稱《預案》),國家的“托市價” 以國標三等小麥為標準品,白麥每市斤0.77元,紅麥、混合麥每市斤0.72元。
記者了解到,從2004年開始,我國糧食產量連年豐收,2004年到2006年,三年內糧食累計增產1335億斤,糧價下跌,為避免谷賤傷農,國家決定執(zhí)行最低收購價政策預案,也就是“托市收購”政策。當糧食市場價格低于最低收購價時,國有糧庫須按照最低收購價敞開收購,資金來源是國家財政撥款和農業(yè)發(fā)展銀行的貸款,資金統(tǒng)一由農發(fā)行提供給糧庫。
“目前市場價0.82元/斤已經高出托市價0.77元/斤。”于鴻運認為,“托市收購”幾乎行不通了,“要想給農民帶來實惠,糧食收購價必須上漲”。
記者發(fā)現,另一個導致“托市收購”遭遇尷尬的因素是,通過前兩年的托市收購集中賣糧,農民家里幾乎都已經沒有陳糧,農民們普遍把今年的收成存下來自留。種了5畝地的南皮縣寨子鄉(xiāng)農民張全富就把新收獲的4000多斤小麥堆在了自家東屋,他今年沒有賣糧的打算。
“一旦每家每戶都開始儲存糧食的話,整體的糧食供應肯定會大幅度減少,因為糧食本來就是一個‘緊平衡’的狀態(tài)?!焙颖蹦掀たh糧食局副局長邵文新對記者說。
不僅是中儲糧庫和國儲糧庫收不上糧食,私人糧庫也糧源緊缺。
近日,在山東德州寧津縣的張大莊鄉(xiāng),當地有名的糧食市場,記者看到,這里將近20家私人糧倉沿著馬路排在兩側,他們有著統(tǒng)一樣式的二層白色辦公樓,院落當中或大或小的糧囤用防雨布罩著。記者看到,來賣糧的糧販(現在普遍叫他們經紀人)寥寥可數,且送來的多為玉米。
國有糧庫收糧比例降低
于鴻運告訴記者,中儲糧北京分公司的人也認為最低收購價不調整,今年的托市等于沒啟動。但是,中儲糧北京分公司目前也在“雷打不動”地執(zhí)行上述價格政策。
近日,中央儲備糧河北某直屬庫傳達了中儲糧北京分公司關于做好今年夏糧收購工作的通知。
不過,該糧庫的李主任向記者坦陳,今年的托市收購政策很難執(zhí)行,除了市場價格已經高出國家規(guī)定的最低收購價之外,當地在小麥的收獲期(主要是6月13日至6月19日期間),遭受連續(xù)降雨,導致部分小麥生芽、發(fā)霉,影響了小麥的質量,“這是多年來沒有遇到過的情況?!倍鴩业耐惺惺召弻Z食的質量是有嚴格要求的,某等級的糧食就只能執(zhí)行其相應的收購價,所以兩方面的不利因素使得李主任在執(zhí)行《預案》時遭遇“收糧難”。
“我們已經把相關的情況向上級反映了,但現在看來,仍然要我們嚴格執(zhí)行最低收購價。我們畢竟是中央直屬庫,不可越雷池半步?!崩钪魅握f。
根據《預案》,在河北、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湖北6個小麥主產區(qū)的中央儲備直屬庫都必須嚴格執(zhí)行最低收購價的價格體系。
但是,和前兩年中儲糧直屬庫以及國家糧食儲備庫大量收購、存儲新上市的小麥不同,到目前為止,進入流通環(huán)節(jié)的小麥主要是通過私人糧商送達面粉加工企業(yè)的倉庫里。
“德州地區(qū)到現在為止已經收購了十幾萬噸小麥,比去年同期的收購量略有減少,但其中大部分是被加工企業(yè)收購的,國有糧庫占的比例大大降低。”德州市糧食局調控科王健民科長對記者說。
于鴻運向他的同行好友“求救”:“現在托市托不起來,趕緊幫我運作商品糧收購資金吧?!?/p>
記者發(fā)現,除了安徽、河南一些地區(qū)能夠執(zhí)行“托市收購”之外,其他地區(qū)的市場價都較高(0.82元/斤以上), 由于啟動托市收購的前提是“市場價格低于最低收購價”,而目前情況剛好相反,大部分小麥產區(qū)的國有糧庫只能另想辦法。
于鴻運同樣在想辦法籌措收購商品糧的資金,“我們還會繼續(xù)收購,準備申請農發(fā)行的貸款,我們是河北省的優(yōu)質客戶,所以應該不成問題。”
另據一位糧食行業(yè)分析師透露,今年5月份的時候,鄭州糧食批發(fā)市場曾經召開過一個糧食問題座談會,據與會人員介紹,很多糧庫負責人都說自己的庫容已經空了很大一部分,急需要補充新糧。然而,今年的糧食收購形勢如何填補糧庫的空缺,這令人擔憂。
“托市收購”背后的利益
據記者了解,托市收購普遍受到各級糧庫的青睞,因為這其中隱藏著一項“旱澇保收”的誘人收入。
業(yè)內分析人士介紹,根據今年國家最低收購價執(zhí)行預案的規(guī)定, “中儲糧公司委托的收儲庫點按最低收購價收購小麥所需貸款,由所在地中儲糧直屬企業(yè)統(tǒng)一向農業(yè)發(fā)展銀行承貸,并根據小麥收購情況及時付給委托收購庫點,保證收購需要?!?/p>
對于沒有中儲糧直屬企業(yè)的地區(qū),為保證收購需要,“可暫由中儲糧分公司指定具有農發(fā)行貸款資格、資質較好的收儲企業(yè)承貸。農業(yè)發(fā)展銀行要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最低收購價格和合理收購費用及時足額供應。收購費用為每市斤2.5分,由中儲糧總公司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包干使用?!?/p>
由此可見,托市收購所需的資金由農發(fā)行提供貸款,同時國家財政提供相應的收購費用,全部所需費用都通過農發(fā)行撥付到糧庫。
事實上,每斤托市收購糧除了2.5分的收購費用外,國家還向收儲庫點支付3.5分的保管費,以及0.05分的監(jiān)管費用。算下來,每斤托市收購糧能得到將近7分錢的國家財政補貼,這對各個糧庫無疑是一筆巨大的收入。而且,極具誘惑力。據業(yè)內人士透露,承擔托市收購的糧庫一般都需要先墊付一些收購糧食的啟動資金。等收購期結束,驗收合格后,國家才把補貼款給付糧庫。
一位業(yè)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很多承擔托市收購任務的糧庫已經將收購價格適當提高了2、3分錢,“原因很簡單,托市收購的利潤足夠豐厚,各個糧庫愿意少得些補助,而把一部分利益讓給農民,比如,在河南市場,把0.77元/斤的價格提高為0.79元/斤-0.80元/斤,就很接近市場價了,可以被糧農認可?!辈贿^,這些糧庫對上級打報告時,仍然會宣稱是按照國家最低收購價0.77元/斤收購的?!斑@樣,他們才能從國家領到7分/斤的補貼款。”
據一位糧食分析師胡紅(化名)透露,各個中儲糧庫和國儲糧庫的收入大致可分為3部分,一是承擔國家或者地方儲備任務所得的財政補貼;二是自我經營的收入;三是執(zhí)行托市收購政策所得的財政補貼。
糧庫承擔的國家儲備任務的補貼標準為70元/噸,也就是3.5分/斤利潤微??;而自我經營,風險很大,有賠有賺。比較起來,托市收購業(yè)務給糧庫帶來的收益最大,而且旱澇保收。
于是,在如今托市收購無法正常執(zhí)行的情況下,上述“變通”的托市收購手段被發(fā)明出來,這些手段恰恰解釋了,為什么某些中儲糧和國儲糧庫堅持“全力執(zhí)行”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