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檔影院林立的城市,看電影是件很平常的事——只要愿意,你可以隨時隨地欣賞到喜歡的影片。但不知怎么回事,我總也找不到少年時代看電影的那種美妙感覺。那在打谷場上懸掛著的雪白的銀幕,那精彩紛呈的露天電影,常常不招自來,偷偷潛入我的夢境,喚醒我塵封的記憶。鄉(xiāng)村電影,記載著我那難忘的少年時光。
上個世紀80年代的豫南農(nóng)村,人們剛剛解決溫飽問題,文化活動還很貧乏。除了趕廟會的時候偶爾聽聽書看看戲,平時基本上沒有什么別的娛樂方式,看電影就更是一種奢侈了。每一部影片,往往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熱門話題,甚至對許多人的人生道路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我家的一個親戚,就因為李連杰主演的電影《少林寺》,走上練功習武之路的。
可惜那時看電影的機會太少,由于經(jīng)濟條件所限,常常每個村幾個月才能放映一場電影,因此,看電影就成了鄉(xiāng)村的一樁盛事。尤其是精力旺盛的年輕人,往往有電影必看,即便看過的電影,仍然看得津津有味,記得《高山下的花環(huán)》我至少看過4遍,《劉三姐》至少看過10遍。有時為了看一場電影,走七八里的山路也沒有怨言——看電影的愉快使人忘記了趕路的辛苦?,F(xiàn)在想起來還感覺不可思議,那時對電影真是太癡迷了!
放電影的地點通常是打谷場。如果是秋冬季節(jié),地里的莊稼收割完畢,低洼地就成了最佳的露天影院。因為那里地勢開闊,能容納更多的觀眾,又依山勢漸次抬升,即使坐在后排,也有良好的視聽效果。鄉(xiāng)村的露天影院雖然有些簡陋,卻有許多豪華影院所不具備的優(yōu)勢——環(huán)境幽雅,空氣清新。旁邊就是青山綠水,夜風裹挾著青草和莊稼的氣息迎面吹來,讓人的心里有說不出的舒暢。當然,如果遇到天公不作美,狂風大作,甚至下起雨來,也難免大煞風景,只是這種情況畢竟少見。
為了讓十里八村的鄉(xiāng)親知道放電影的消息,電影隊老早就在桐樹上掛起了電影銀幕,高音喇叭也調(diào)到最大音量,流行歌曲(記得當時最時髦的曲目是《回娘家》、《十八的姑娘一朵花》,還有《少林寺》和《霍元甲》的主題歌)。的聲音隨風傳送到十里之外。天黑的時候,通往露天影院的山路上人聲喧嘩,星光閃爍,那是手持電筒扛著板凳興沖沖趕來看電影的男女老少。很快,現(xiàn)場人頭攢動,連銀幕的后面也坐得滿滿當當。熟人見面免不了熱情地寒暄,談論著莊稼地里的事兒和將要播映的電影,精明的小販不失時機地兜售著瓜子兒、甘蔗和糖果,真是好不熱鬧。
電影開映的時候,燈光熄滅了,喧鬧的現(xiàn)場漸漸安靜下來。人們被銀幕上的故事所吸引,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時而高聲尖叫,時而發(fā)出愉快的笑聲,時而切齒地咒罵,完全模糊了現(xiàn)實和虛幻的界限。電影散場的時候,已是半夜時分,月亮升高了,清光籠罩著遠遠近近的山嶺,山路上又是人語喧嘩,還夾雜著此起彼伏的狗吠聲。漸漸地,人聲狗吠變得隱隱綽綽,終于消失了,只能聽見蟲鳴唧唧,山村又恢復了它慣有的平靜。
我懷念鄉(xiāng)村電影,懷念那混合著青草味兒的清新空氣,懷念那濃烈的現(xiàn)場氣氛,懷念那至純至真的鄉(xiāng)土之情,雖然為了看一場電影,我常常不得不忍受奔波之苦。也許,正是因為看電影的機會來之不易,所以才會倍加珍惜。鄉(xiāng)村電影給我打開了一扇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子,形成了最初的對于美丑善惡的判斷,并使我對明天產(chǎn)生了一種朦朧的向往。
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需要辛辛苦苦地走很遠的山路去看露天電影了,豪華的影劇院,層出不窮的新影片,為人們欣賞電影提供了優(yōu)越的條件??上У氖?,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去影劇院看電影成了一項貴族消費,動輒近百元一張的電影票把眾多收入不高的影迷拒之門外。粗制濫造的劇本,狂轟濫炸的炒作,暴力、兇殺、色情題材充斥銀幕,使電影越來越淪為商人牟利的工具??措娪俺蔀闀r髦和小資的代名詞,很少有人僅僅抱著欣賞的目的(而不是為了獵奇或者跟風)去看一場純純粹粹的電影了。
鄉(xiāng)村電影,裹挾著純樸的鄉(xiāng)土風情的,像淅淅瀝瀝的春雨滋潤著我的心田的鄉(xiāng)村電影,莫非只能到兒時的記憶里去尋找嗎?
題 圖:李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