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召開的全國農家書屋工程建設工作會議上,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指出農家書屋是當前新聞出版的一號工程。同時,他也指出近年來農家書屋在取得重大成效的同時,也存在認識、協(xié)調、資金、質量、發(fā)展與服務等方面的問題。為此,筆者利用寒假時間,對江西省九江市的農家書屋建設情況作了一次實地調查,以期對農家書屋建設的推進有所裨益。
發(fā)展現狀
江西省九江市位于江西北部,轄2個市轄區(qū)、9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瑞昌市)。從2007年3月啟動農家書屋工程建設以來,按照每縣兩點的標準,全市于2007年底建成28個農家書屋,并由江西省宣傳部、江西出版集團、江西省新聞出版局及九江市市政府各級職能部門掛點幫扶。2008年,全市在原有的基礎上將重新布置220個點,以達到農家書屋在鄉(xiāng)鎮(zhèn)的基本普及。
一、 選點情況
九江市新聞出版局根據《農家書屋工程實施意見》,在農家書屋的選點上,傾向于那些文化氛圍較好,經濟較發(fā)達,閱讀條件齊全的行政村。從所選28個試點情況看,基本代表了九江市農村文化、經濟發(fā)展的水平及特色。如德安縣車橋鎮(zhèn)義門村作為試點之一,是因為該村擁有源遠流長的“義門村”文化,且目前正在打造影視基地,在國內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九江市開發(fā)區(qū)七里湖五豐村地處城鄉(xiāng)結合部,經濟條件比較發(fā)達,人們整體文化水平較高,農家書屋所需基礎設施較為完備。星子縣白鹿鎮(zhèn)秀峰村則位于廬山腳下,在發(fā)展中形成了優(yōu)秀的旅游文化。
試點村的群眾認識到農家書屋是一項有利于他們的工程后,能夠積極配合試點工作的開展,因此相對而言,選擇農家書屋試點村難度并不算大,相反,倒是試點村里農家書屋的具體選址筆者認為值得相關人員重視。因為九江市大多數地方屬于山地地形,不少試點村在地理上呈狹長形分布,選址直接關系到書屋的覆蓋面。在現有的28個試點村中,有的農家書屋設在村委會文化活動室,有的設在村民閑置的房屋。筆者建議農家書屋如若可能,可以與中小學校閱覽室、學校藏書一起管理。一方面,學校為方便學生上學,一般都選在村落的中心位置,地理位置較好,農家書屋選在此處,輻射范圍能夠最大。另一方面將農家書屋放在學校閱覽室,可以擴充中小學閱覽室藏書,擴大學生讀書面,另外可以發(fā)揮學校閱覽室的優(yōu)勢,有專業(yè)人員對圖書進行管理。
二、 資金保障
2007年中央財政為江西省農家書屋工程建設撥款30萬元,這筆資金由江西省新聞出版局,根據省內試點情況,向新聞出版總署及中央財政申報得來。其中,九江市分配到資金3萬元。由于九江市財政尚未配備專項資金,僅靠3萬元??顭o異于杯水車薪,因而農家書屋建設很難得到根本性的保障。在2007年布置的28個試點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未能達到新聞出版總署關于農家書屋的建設標準,“即原則上擁有圖書不少于1000冊,報刊不少于30種,電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種(張)?!逼渲?,報刊與電子音像制品顯得尤為匱乏。此外大部分圖書屬于社會捐贈,缺少有針對性的新書。在農家書屋建設的初步階段,無疑需要強調試點建設的質量,而非一味追求數量。
2008年中央財政加大了扶持力度,九江地區(qū)的每個農家書屋將獲得由中央財政及江西省財政(雙方各承擔50%)一同下發(fā)的2萬元專項資金。以2008年220個點的規(guī)模來看,將需要至少400萬元的資金保障。
目前單憑政府財政難以全面支撐農家書屋這一浩大工程,因而尋求社會幫助必不可少,如向企業(yè)尋求贊助,聯合民間力量。
此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作為公益事業(yè)的農家書屋能否與市場聯系,實現經營性發(fā)展,同樣值得思考。對此,九江市新聞出版局目前正規(guī)劃部分地區(qū)農家書屋的適當經營,嘗試在農村打造一批圖書發(fā)行網點。
三、 讀者參與
農家書屋的關鍵還在于農村讀者的參與,這是農家書屋工程的出發(fā)點,也是檢驗工程成效的試金石。筆者在走訪調查中發(fā)現各地讀者參與的熱情存在明顯差異,有的書屋幾乎就沒有村民光顧,而有些則形成了相對固定的讀者群體。究其原因,一是宣傳力度與方式,二是活動形式存在差異。
宣傳上,有的行政村只是在開村委會時作簡要說明,沒有形成影響力。在與一些村民的談話中,有相當一部分人表示沒有聽說過“農家書屋”。為了培養(yǎng)閱讀需求,營造閱讀氛圍,各地“農家書屋”還需做好宣傳工作,開展文化活動,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多樣化的嘗試。在初步階段,至少要讓農民知道“農家書屋”是什么,有什么用處。
在活動形式方面,應該要以多樣性來調動農民讀者的閱讀興趣。據江西南昌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于2004年5月進行的“江西省農民致富與傳播狀況”調查,電視與農民幾乎每天接觸的比例高達83.7%,有九成農民幾乎每天都看電視。處于第二位的是書籍,接觸率為33.7%,而報紙在農村的市場正在逐步“荒漠化”。面對電視聲訊的“獨裁”,“農家書屋”需要舉辦形式多樣的活動來調動農民閱讀的積極性。要使“農家書屋”不僅僅是一個閱讀場所,更是一個綜合的文化載體。
四、 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
“農家書屋”建設要持續(xù)發(fā)展,良好的管理必不可少。
(1)管理人員
就目前“農家書屋”管理人員問題,有人提議通過招聘、簽合同等方式,聘任一批文化水平高、思想作風正派且具有敬業(yè)精神的優(yōu)秀人才擔任“農家書屋”管理員,這種想法固然不錯,但是由于中央財政尚未安排書屋管理員的專項資金補貼,所有的管理人員暫時沒有任何收益,所以這種想法實施起來也有難度。目前江西省九江市各“農家書屋”都是由村干部、退休職工或者村民管理。
(2)管理制度
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對于“農家書屋”也是如此。目前只有一部分“農家書屋”制訂了圖書借閱制度,主要包括讀者須知、借閱冊數、借閱期限、圖書賠償等。而在實際當中,這些制度往往得不到有效的遵守,這一方面是書屋管理人員不夠嚴格,另一方面農民還存在著認識上的問題。白楊鎮(zhèn)黃橋村“農家書屋”管理員就告訴筆者,平時一些熟人來借書時根本不遵守借閱制度,而自己也不好強制其執(zhí)行。
此外,“農家書屋”的管理制度還包括采集規(guī)則、圖書分類加工規(guī)則、書刊剔舊規(guī)則、財務制度、安全保衛(wèi)制度及管理員崗位責任制。目前,書屋管理員很少承擔圖書的采購業(yè)務,在新書驗收、登記方式、圖書分類上也顯得不夠專業(yè),很多書屋甚至沒有對圖書進行分類??傮w上,“農家書屋”還沒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圖書文獻的整理和利用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流程。因而各書屋需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不斷規(guī)范操作,借鑒先進管理制度。
(3)品種管理
在圖書的品種選擇上,實際情況與我們的某些想法存在較大的差距。通過對一些農民讀者的走訪我們發(fā)現,他們真正感興趣的并不是我們經常提到的農業(yè)科技類圖書,少兒、娛樂類圖書似乎更受歡迎。另外九江市各個地方因地理條件等原因,在經濟結構上存在一定差別。因此圖書品種的選擇上要聽取各方意見,根據當地的特色,建立完善的圖書征訂機制。目前各“農家書屋”藏書大部分來自于社會捐贈,有一小部分新書由省新聞出版局提供。而所選圖書的品種類型主要以各縣、市上報的調研情況為依據,同時參考中國農家書屋網的相關推薦書目。但是這個過程統(tǒng)一調動難度較大,造成新書往往無法及時送達。所以今后“農家書屋”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暢通圖書的供應渠道,減少辦事程序以提高運作效率。同時政府也應發(fā)揮積極作用,推進圖書采購機制的建立。
另一方面,以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圖書更新不可怠慢。九江地區(qū)的“農家書屋”藏書量從800到3000冊不等,圖書的全面更新將是一項艱巨任務。如果不同地區(qū)的“農家書屋”可以相互聯合,整合現有資源,提升使用效率,實現一定區(qū)域內的“一卡通”。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各地“農家書屋”可配備電腦以達到信息檢索功能,擴大資源共享,并隨時掌握農民的閱讀需求。
未來展望
農家書屋作為我國新農村建設的一部分,屬于公益性質,但是作為一項有利民生的全國性工程,自然不應模式化,應該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積極引導和鼓勵國有、民營、個體以及其他組織投資建設,著力形成多元化發(fā)展格局。
2007年11月28日,由瑞昌市文化廣播電視站退休職工個人創(chuàng)辦的黃橋村“農家書屋”正式掛牌成立,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九江日報對此就曾進行多次報道。在九江市新聞出版局、各級圖書館的支持下,該書屋藏書量已達3000余冊,擁有各類期刊20多種。書屋還制訂了完整的借閱制度,擁有較好的閱讀氣氛。九江市新聞出版局表示可以為該書屋管理者提供出版物經營許可證,允許一定范圍內的圖書經營。
作為“編制外”的“農家書屋”,民辦書屋面臨著更多的困難,個人在承擔基礎設施后還要進行書屋維護,資金與管理成為最大難題。依靠主管部門的扶持自然是必不可少,但民辦書屋具有靈活性和自主經營性的特點,在保持一定公益性的同時可以大膽經營。黃橋村“農家書屋”負責人就表示書屋將會進一步擴大規(guī)模,并爭取與瑞昌市新華書店建立合作關系。如果能在“農家書屋”內設立代銷點,通過政府引導與出版社進行溝通,自主經營一批好書、新書,無疑會為民辦書屋增添活力。特別是現在中小學開始實行教材循環(huán)使用,民辦書屋可收集、整理相關教材為學生提供服務,同時可引進相應的教輔資料,吸引學生、家長購買。
據了解,九江地區(qū)各鄉(xiāng)鎮(zhèn)鮮有圖書發(fā)行網點,出版物的經營存在著廣闊市場。民辦書屋需要建立起自主發(fā)展機制,而且這種機制的運作將為試點內的“農家書屋”提供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