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行網絡課程已能為學習者提供不受時空限制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資源,但如何根據學習者的個性特征將其靈活拆分重組卻尚未得到有效解決。該文以學習風格為問題突破口,首先介紹了Honey Mumford的學習風格理論,接著以此為據,提出了網絡課程個性化教學策略的設計方案,最后指出了需要進一步研究的關鍵問題。
【關鍵詞】學習風格;網絡課程;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 (2008) 07—0087—03
一 引言
網絡課程作為一種新的課程表現形式,要凸顯自身優(yōu)勢應滿足兩個條件:首先應能為學習者提供不受時空限制的學習環(huán)境和豐富的學習資源,其次還應能根據學習者的個性特征靈活拆分重組,使其達到個性化獲益。就目前我國網絡課程的現狀而言,第一個條件已基本滿足,但個性化程度卻較為欠缺,具體表現在:大部分網絡課程僅具有基本信息登記模塊,與學習更為相關的知識水平、學習風格等個性特征測試模塊很少見到,與之相應的個性化教學內容呈現、個性化教學活動安排更無從談起,但這些卻恰恰是真正個性化的需求所在。
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會表現出明顯的個性差異,其中學習風格的差異是個性特征在學習中的基本表現。雖然學習風格本身并無好壞之分,但如果能夠為不同風格的學習者提供與之相應的教學策略,顯然學習效果會更好一些。因此,為進一步提高網絡課程的自適應性,必須充分考慮學習風格對教學過程的影響,并在相關理論的指導下對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活動、認知工具等核心要素做出綜合考慮,形成完整的個性化教學策略。
二 Honey Mumford的學習風格理論
在心理學研究領域,“風格”是對個體差異進行的描述,指個體在認知、個性等方面一貫的外在表現方式?!皩W習風格”一詞由Herbert.Thelen 于1954 年首次提出,現已成為教學心理學、學習理論和教學論等學科共同關注與探討的一個重要課題,被譽為“現代教學的真正基礎” [1] 。英國學者Honey Mumford[2]認為“學習風格是對決定學習方式偏好的態(tài)度和行為的描述”。在此概念框架的指導下,他們根據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偏好情況,將學習者分為行動者、反思者、理論者和實用主義者四類,并編寫了支持該分類模型的測量量表LSQ(Learning Style Questionnaire),從而形成了完整的學習風格理論。
近年來Honey Mumford的學習風格分類模型和測量量表得到越來越多研究者的認可,現已被INSPIRE[4]、3DE、KOD、SMILE[5]等國外著名的在線個性化學習系統(tǒng)所采納,在大量實驗數據的支持下,證明了其在網絡教學環(huán)境下良好的適用性和信效度。Honey Mumford對四類學習者的典型特征描述如表1所示:
Honey Mumford根據學習者的風格特征,進一步提出了相應的學習活動建議和改善劣勢風格的措施,從而為推動學習風格在教學實踐的應用提供了可操作依據。他們認為[6] “當學習活動與風格匹配時,學習較容易發(fā)生;反之,學習者會對該學習活動產生一定的逃避行為,除非獲得一定的幫助進行克服”。
三 網絡課程的個性化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是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或課程目標而采用的一整套比較靈活的教學行為,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依據教學計劃、學生的身心特點對教學原則、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一種變通性和靈活性的運用[7]。因此,為適應學習者的個性差異,應在教學策略中充分考慮學習風格的影響作用,并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來充分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降低認知難度[8]。根據四類學習者的風格特征,參照Honey Mumford給出的學習活動建議,可對網絡課程的教學策略進行如下個性化設計:
1 行動者教學策略
(1) 根據風格特征,編制個性化學習指導。
(2) 鼓勵該類學習者擔當團隊的領導者,以發(fā)揮他們的優(yōu)勢,調動其學習積極性。
(3) 提供豐富多彩、富有挑戰(zhàn)性的活動,讓該類學習者在活動中獲得經驗。
(4) 提供應用知識的環(huán)境(如實驗、角色扮演等),讓該類學習者有機會“嘗試一下”,但不要給與過多的限制與指導。
(5) 在常用工具欄中為該類學習者提供QQ學習群、課程論壇、聊天室等通訊工具,以滿足其與他人交流協(xié)作的需求。
(6) 鼓勵該類學習者三思而后行,在采取行動前做到綜合考慮。
(7) 由于該類學習者偏好“做中學”,因此當他們學習知識點時,網絡課程主內容區(qū)應首先呈現系統(tǒng)設定的活動。綜上,可以將行動者的學習活動流程安排如下:參與活動(必選)→閱讀學習材料(推薦)→聽課(推薦)→做作業(yè)(必選)→完成測試(必選)。
2 反思者教學策略
(1) 根據風格特征,編制個性化學習指導。
(2) 網絡課程中要為該類學習者提供充足的素材和背景材料。在學習材料的媒體呈現上,除文本外,還要充分利用圖片、表格、動畫等視覺材料,以發(fā)揮他們的觀察能力。
(3) 能夠認真聽取他人意見是反思者的一個重要特征,因此應建議他們認真聽取教師的講解,以獲得對學習內容的全面把握。
(4) 由于該類學習者喜歡在沒有壓力和時間限制的情況下做出決定或完成任務,因此在作業(yè)提交的時限問題上,可對他們稍微放松。
(5) 在常用工具欄中為該類學習者提供筆記本和搜索工具,以滿足其搜集資料和記錄信息的需求。
(6) 鼓勵該類學習者參與實踐活動,以增強其應用知識的能力。
(7) 由于該類學習者善于反思和觀察,因此,當他們學習某一知識點時,網絡課程的主內容區(qū)首先應呈現以視覺媒體為主的學習材料。綜上,反思者的學習活動流程可以安排如下:閱讀學習材料(必選)→聽課(推薦)→參與活動(推薦)→做作業(yè)(必選)→完成測試(必選)。
3 理論者教學策略
(1) 根據風格特征,編制個性化學習指導。
(2) 為該類學習者提供結構良好、組織緊湊的學習材料,并有效控制超鏈接的深度。
(3) 學習材料強調含有理性或邏輯的概念、程序和原理。
(4) 要用概念圖、思維導圖等概括化工具為該類學習者提供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使其在腦海中形成全景圖,這將有利于他們將新信息同化到原有圖式中,實現意義建構。
(5) 在常用工具欄中為該類學習者提供筆記本和教師E-mail,以滿足其分析與獲取幫助的需求。
(6) 鼓勵該類學習者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增強其應用知識的能力。
由于授課教師作為該領域的專業(yè)人士,一般而言都對學習內容有著較深的理解和把握,而且在備課過程中會對學習材料進行加工梳理,提取重、難點,使學習材料以良好的組織結構和邏輯順序出現。因此,對于該類學習者,當他們學習某一知識點時,網絡課程的主內容區(qū)應首先呈現教師的授課視頻。綜上,可以將理論者的學習活動流程安排如下:聽課(必選)→閱讀學習材料(推薦)→參與活動(推薦)→做作業(yè)(必選)→完成測試(必選)。
4 實用主義者教學策略
(1) 根據風格特征,編制個性化學習指導。
(2) 為該類學習者提供學習內容時,應突出學習目標與實際問題之間的聯(lián)系。
(3) 注意安排與學習內容相關的實踐活動,如果有條件可建立虛擬試驗環(huán)境。
(4) 有機會讓該類學習者從示范中學習,可以是真人示范,也可以是視頻教學。
(5) 在常用工具欄中,為該類學習者提供課程論壇、教師E-mail等交流工具。
(6) 鼓勵該類學習者在實驗或實踐中多思考,以提高其理論水平和抽象概括能力。
(7) 由于該類學習者對學習目標的需求度較大,且具有實用價值的目標會使其學習動機大幅提高,因此,當他們學習知識點時,網絡課程的主內容區(qū)首先應呈現學習目標。綜上,實用主義者的學習活動流程可安排如下:閱讀學習目標(必選)→閱讀學習材料(必選)→聽課(推薦)→做作業(yè)(必選)→完成測試(必選)。
由上述分析可知,該教學策略設計方案基本體現了學習者的個性需求,并且對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活動、認知工具等網絡教學核心要素進行了綜合考慮。對于學習活動流程的安排,在整體上遵循這樣一種指導思想:充分利用優(yōu)勢風格,積極鍛煉劣勢風格。因此,該個性化教學策略不但含有與其風格特征匹配的學習活動(即上述學習活動流程中的第一項),同時也鼓勵他們積極參加與風格失配的學習活動(即上述學習活動流程中的推薦選項),以達到風格的平衡發(fā)展,使其在以后的學習活動中能更好的應對各種情景。
此外,為了保證教育的公平和資源的有效利用,網絡課程還應將主要的學習資源如電子文檔、授課PPT、授課視頻等以超鏈接的形式放在“課程學習”主頁面的導航欄中,以便各類學習者隨時獲取,幫助他們順利完成意義建構,為學習者構建了資源豐富而又不乏個性的學習環(huán)境,做到以學習者為中心,體現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思想。
四 結束語
隨著開發(fā)技術的成熟,網絡課程的個性化建設將逐漸引起研究者的重視,該文以學習風格為切入點,在Honey Mumford的理論指導下,提出了較為完善的個性化教學策略設計方案,但“學習風格在線測試”、“個性化學習指導生成”、“個性化學習內容組織”、“個性化認知工具設定”、“個性化學習活動流程安排”等具體模塊的設計和技術實現,仍是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討的問題,另文刊出。
————————
參考文獻
[1] 胡繼淵,沈正元,張玉昆.中外學習風格研究現狀綜述[J].外國中小學教育,1999,(3):16-20.
[2][3][6]Honey, P., Mumford,A.The Learning Styles Questionnaire 80-Item Version [M],Berkshire:Peter Honey Publications, 2006: 3-7.
[4]Grigoriadou, M., Papanikolaou, K., Komilakis, H., Magoulas, G.INSPIRE: An Intelligent System for Personalized Instruction in a Remote Environment [A].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ser Modeling[C], 2001: 215- 225.
[5] Sampson, D., Karagiannidis, C.Accommodating Learning Styles in Adaptation Logics for Personalized Learning Systems[EB/OL]. /4PLR126/sampson2002.pdf, 2008-5-15.> [7] 馬麗,戴心來.認知風格理論對研究性學習教學策略設計的影響[J].電化教育研究,2007(1):59-62. [8] 葉曉玲.網絡課程中適應不同學習風格的教學內容發(fā)送策略的研究與實現[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06. Research for Teaching Strategies of Network Curriculum Based on Learning Style SHEN Xia-juanMA Ying-fengGAO Dong-huai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21, China) Abstract: Network curriculum has been able to provide rich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but we can’t resolution and reorganization them in the base of the learners’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So, from the point of learning style,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Honey Mumford's learning style theory, and proposes the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strategies based on it. Finally, it points the key issues which need to further study. Keywords: Learning Style; Network Curriculum; Teaching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