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在尋找那根叫做幸福的水草,想伴著它一起長大。
——題記
幸福的聲音
水草拔節(jié)而長,骨子里透著稚嫩的執(zhí)著和對未來的憧憬。那拔節(jié)的聲音就是幸福的聲音,我小時候就傾聽過這些幸福的聲音。
小時候的樹是我的城堡,茂密的樹枝就是城墻,我坐在樹上,擁有整個城堡。我喜歡吹海螺,那深沉的聲音會把我?guī)蛞黄蠛?,海浪輕吻著沙灘,微風(fēng)帶來絲絲清涼。我細細地聽著海螺的聲音,這幸福的聲音。
小時候的我喜歡坐在草地上,傾聽那些比我大的孩子吹笛的聲音。悠揚的笛聲中夾雜著牛反芻的聲音,有令人不可抵擋的魔力。那幸福的聲音簡直就像在夢中響起。
小時候的我喜歡坐在田壟上,望著天空,云兒在天空游玩,鳥兒也會附和地唱上幾句,如一支深遠的歌。我就喜歡這樣的幸福。
幸福的味道
水草散發(fā)著泥土的氣息,那氣味清香且柔美。我喜歡這幸福的味道。
童年的我和伙伴在河邊追逐,沿著無盡的河岸,微風(fēng)送來泥土的氣息。我們就這樣跑著,累了就坐下,摘一朵花兒在嘴邊嚼。嘴邊有散不盡的清香,引得蝶兒也飛過來,想嘗嘗這幸福的味道。
童年的我仍抵不住酸酸甜甜的誘惑,纏著媽媽去給我買冰糖葫蘆。一串下肚,嘴角邊總有那調(diào)皮的微笑,這就是幸福的味道。
幸福的姿態(tài)
水草在綠波中飄舞,擺動著天使般幸福的姿態(tài)。少年時代的姿態(tài),就是詩一樣的舞蹈,活在那幸福的天堂。
少年不識愁滋味,但孤獨卻怎么也少不了。一個人孤獨或等待時,總喜歡手指交叉著手指,讓自己擺出一副孤獨的姿態(tài)。
在書桌前,看陽光從窗外射來,把木窗分成田字格。風(fēng)兒來過,風(fēng)鈴用歡快悅耳的歌聲在問候。那聲音如鳥兒掠過樹梢,如風(fēng)兒拂過細葉,清脆而安寧。
幸福的顏色
水草常常是綠色的,因為幸福通常都是充滿希望的。
我的幸福有的是綠色的希望,顯示青春的張揚;有的是紅色的熱情,是毫不遏制的激情釋放;還有白色的失望,是成長的無奈……
點評
本文明以“水草”為線索,貫穿全文,其實暗以自己為線索,道出了作者的成長過程。
首先,本文的題記雖然沒有其他文章的精妙,但卻緊扣標(biāo)題。
接下來,用“幸福的聲音”“幸福的味道”“幸福的姿態(tài)”分別寫出了成長中的三個過程——“小時候”“童年”“少年”。
最后以“幸福的顏色”對內(nèi)容作結(jié),成長中有“希望”,有“張揚”,有“激情”,有“失望”,也有“無奈”。但作者均將其視為幸福,可見其思想境界之高。
【作者系安徽省望江縣第二中學(xué)高二(2)班學(xué)生,指導(dǎo)并置評:江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