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人們在創(chuàng)造物質(zhì)文明的同時,也在不斷創(chuàng)造著精神文明。在時代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過程中,人們創(chuàng)造出了形式多樣的文化藝術(shù),涌現(xiàn)出了大量的藝術(shù)家。而這些藝術(shù)家們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shù)文化,陶冶了我們的情操,滌蕩了我們的心靈。感受藝術(shù)的魅力,就是在提高我們的精神文明。
小溪巴赫
肖復興
巴赫確實太偉大了,太浩瀚了。他的音樂影響了300年來人們的藝術(shù)世界,也影響了人們的精神世界,無以言說,難以描述。
巴赫,德文的意思是指小小溪水,涓涓細流永不停止。似乎這個德文的原意一下子解讀開巴赫的一切,讓我豁然開朗。
真正有價值的音樂,即使看來再弱小,只是潺潺的小溪,是不僅埋沒不了的,而且不會因時間的久遠而蒼老,相反卻能常青常綠。
小溪,涓涓細流,就那樣流著,流著,流淌了三百年,還在流著,這條小溪的生命力該有多么的旺盛?!?/p>
大河可能會有一時的澎湃,浪濤卷起千堆雪。但大河也會有一時的冰封,斷流,乃至干涸。小溪不會,小溪永遠只是清清地、淺淺地流著,永遠不會因為季節(jié)和外界的原因而冰封,斷流,干涸。我們看不見它,并不是它不存在,而是因為我們眼睛的問題,根本沒有注意到小溪的存在罷了?!?/p>
在險峻的懸崖上,它照樣流淌;在偏僻的角落里,它照樣流淌;在陽光、月光的沐浴下,它照樣流淌;在風霜雨雪的襲擊下,它照樣流淌……小溪的水流量不會恣肆狂放,激情萬丈得讓人震撼,但它讓人感動是持久的,不會一暴十寒,不會繁枝容易紛紛落,不會無邊落木蕭蕭下,而總是一如既往地水珠細小卻清靜地往前流淌著。它擁有巴洛克特有的穩(wěn)定、勻稱、安詳、恬靜、圣潔和曠日持久的美。它的美不在于體積而在于它滲透進永恒的心靈和歲月里,就像刻進樹木內(nèi)心的年輪里。它不是一杯烈酒,讓你吞下去立刻就煙花般怒放,烈火般燃燒;它只是你的眼淚,在你最需要的時候,珍珠項鏈般地掛在你的脖頸上,或悄悄地濕潤著你的心房。
這才是小溪的性格和品格。
這才是巴赫的性格和品格。
有人說巴赫偉大,稱巴赫為“音樂之父”,說在巴赫以后出現(xiàn)的偉大音樂家中,幾乎沒有一個沒受過他的滋養(yǎng)。貝多芬、舒曼、里姆斯基·科薩科夫、雷格爾、勛伯格、肖斯塔克維奇……
偉大不見得都是巍巍乎、昂昂乎,如廟堂之器哉。偉大可以是高山,是江河,但偉大也同樣可以是溪水。巴赫就是這樣清澈的小溪。
……
聽巴赫的音樂,你的眼前永遠流淌著這樣靜謐安詳、清澈見底的小溪。
在寧靜如水的夜晚,巴赫的音樂(那些彌撒曲和管風琴曲),是孔雀石一樣藍色夜空下的尖頂教堂正沐浴著皎潔的月光。教堂旁不遠的地方流淌著這樣的小溪水,九曲回腸,長袖舒卷,蜿蜒地流著,流向夜的深處,溪水上面跳躍著教堂寂靜而瘦長的影子,跳躍著月光銀色的光點……
在陽光燦爛的日子,巴赫的音樂(那些康塔塔和圣母贊歌),是無邊的原野,青草茂盛,野花芬芳,暖暖的地氣在氤氳地裊裊上升,一群云一樣飄逸的白羊,連接著遙遠的地平線。從朦朦朧朧的地平線那里,流來了這樣一彎清澈的小溪,溪水上面浮光躍金,卻帶來親切的問候和夢一樣輕輕的呼喚……
(選自肖復興《音樂筆記》,有刪改)
美文點讀:
本文抒寫了作者對大音樂家巴赫其人、其音樂作品的獨特感受,歌頌了巴赫不以奪目的光彩示人的高尚品質(zhì),表達出作者對巴赫的敬仰之情,同時說明了真正的藝術(shù)是不朽的。本文從巴赫的音樂藝術(shù)的角度來寫,將小溪、巴赫的音樂及巴赫的品格三者融合在一起,文筆細膩,意味雋永。
閱讀思考:
1.文章寫了什么內(nèi)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小溪巴赫》這個題目的真正含義是什么呢?文章將小溪、巴赫的音樂及巴赫的品格三者融合在一起的寫法有什么好處?
3.貝多芬曾經(jīng)這樣評價巴赫:“他不是小溪,是大海!”文章中也說:“巴赫確實太偉大了,太浩瀚了!”,但文章的題目是“小溪巴赫”,全文也是圍繞“小溪”這一中心意象展開的,你認為二者矛盾嗎?
從羅丹得到的啟示
[奧地利]斯蒂芬·茨威格
一個偉大的人給了我一個偉大的啟示。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為我一生的關(guān)鍵。
有一晚,在比利時名作家魏爾哈侖家里,一位年長的畫家慨嘆著雕塑美術(shù)的衰落。我年輕而好饒舌,激烈地反對他的意見?!熬驮谶@城里,”我說,“不是住著一位與米開朗琪羅媲美的雕塑家嗎?羅丹的《沉思者》《巴爾扎克》,不是同他用以雕塑他們的大理石一樣永垂不朽嗎?”
當我傾吐完了的時候,魏爾哈侖高興地拍拍我的背。“我明天要去看羅丹,”他說,“來,一塊兒去吧。凡像你這樣贊美他的人都該去見他。”
我充滿了喜悅,但第二天魏爾哈侖把我?guī)У降窨碳夷抢锏臅r候,我一句話也說不出。在老朋友暢談之際,我覺得我似乎是一個多余的不速之客。
但是,最偉大的人是最親切的。我們告別時,羅丹轉(zhuǎn)向我,“我想你也許愿意看看我的雕刻,”他說,“我這里簡直什么也沒有??墒嵌Y拜天,你到麥東來同我一塊吃飯吧。”
在羅丹樸素的別墅里,我們在一張小桌前坐下吃便飯。不久,他凝視著我,溫和的目光中充滿著激勵,他本身的淳樸寬釋了我的不安。
在他的工作室,有著大窗戶的簡樸的屋子,有完成的雕像,許許多多小塑樣——一只胳膊,一只手,有的只是一個手指或者指節(jié);他已動工而擱下的雕像,堆著草圖的桌子:一生不斷地追求與勞作的地方。
羅丹罩上了粗布工作衫,因而好像變成了一個工人。他在一個臺架前停下。
“這是我的近作,”他說,把濕布揭開,出現(xiàn)一座女正身像?!斑@已完工了?!蔽蚁?。
他退后一步,我仔細看著這身材魁梧、闊肩、白髯的老人。
但是在審視片刻之后,他低語了一句:“就在這肩上線條還是太粗。對不起……”他拿起刮刀、木刀片輕輕滑過軟和的黏土。他健壯的手動起來了……“還有那里……還有那里……”他又修改了一下,他走回去。他把臺架轉(zhuǎn)過來,含糊地吐著奇異的喉音。時而,他的眼睛高興得發(fā)亮;時而,他的雙眉苦惱地蹙著。他捏好小塊的黏土,黏在塑像身上,刮開一些。
這樣過了半點鐘,一點鐘……他沒有再跟我說過一句話。他忘掉了一切,除了他要創(chuàng)造的更崇高的形體的意象。他專注于他的工作,猶如在創(chuàng)世的上帝。
最后,帶著舒嘆,他扔下刮刀,以一個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種溫存關(guān)懷般地把濕布蒙在女正身像上。接著,他轉(zhuǎn)身要走,那身材魁梧的老人。
在他快走到門口之前,他看見了我,他凝視著,就在那時他才記起,他顯然對他的失禮而驚惶?!皩Σ黄?,先生,我完全把你忘記了,可是你知道……”我握著他的手,感動地緊握著。也許他已領(lǐng)悟我所感受到的,因為在我們走出屋子時他微笑了,用手撫著我的肩頭。
在麥東的那天下午,我學到的比在學校所有的東西都多。從此,我知道凡人類的工作必須怎樣做,假如那是好而又值得的。
再沒有什么像親見一個人全然忘記時間、地點與世界那樣使我感動。那時,我參悟到一切藝術(shù)與偉業(yè)的奧妙——專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業(yè)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弛散的意志貫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領(lǐng)。
……
(選自《外國散文欣賞》,有刪改)
美文點讀:
著名作家茨威格從大雕塑家羅丹身上得到的啟示自然也啟示了我們:唯有專心致志、完全沉浸在工作中,才能成就大業(yè)。仔細觀察,留心生活,就不難發(fā)現(xiàn),日常生活中有不少觸動我們心靈,讓我們?yōu)橹鸷车膱鼍?、現(xiàn)象或是細節(jié)使我們印象深刻,難以忘懷。把我們的所見所聞所感記錄下來,就構(gòu)成了一個個生活中的小故事,我們就成了有故事的人。
閱讀思考:
1.作者從羅丹身上得到了什么啟示?是從哪件事得到的啟示?
2.真正的藝術(shù)大師帶給人的啟示絕不僅僅是單方面的。羅丹的為人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默讀全文,從中概括出羅丹的優(yōu)秀品質(zhì)。
畫家的故事
董懿娜
我的一位朋友是畫家。他原先在大學里學的是國畫專業(yè),他的才華和勤奮不懈的精神是他必勝無疑的籌碼。一年半以前,他毅然地投入到前衛(wèi)藝術(shù)中去。他瘋狂地迷上了現(xiàn)代藝術(shù),并且在這方面顯示了出眾的才華。在兩年后的現(xiàn)在,他的現(xiàn)代畫開始引起別人的注目,朋友們稱他:現(xiàn)代藝術(shù)家,而不是畫家。
……
一個涼爽的黃昏,我走進了那個到處扔滿了瓶瓶罐罐和畫布的畫室。我感到凌亂之外隱隱飄來一些傷感。這是一幅正在進行的藝術(shù)作品,大約已進行了一半。它有一個名字——話語。過去的歲月猶如一些飄逝而過的話語,是一些碎片。它是一個人對往昔歲月最深刻的印象——一個中國藝術(shù)家的感受,于是廣而擴之成為一個人所理解的生活,現(xiàn)在通過藝術(shù)來表現(xiàn)就如同用一種話語在向別人訴說。畫的規(guī)模很大,大約有近三十二張畫布構(gòu)成。上面粘滿了如指甲般大小的碎片。我站在畫布前好一陣發(fā)怔,只是隱隱地感到有一份難言的壓抑在壓得我的神經(jīng)發(fā)痛。
既而我們離開那幅未完成的作品,坐在他布置得極為雅致的客廳里聽他聊前衛(wèi)藝術(shù)。周身是黑管柔和而略帶沙啞的訴說,墻上掛著兩幅他獲過獎的國畫和一些他后來創(chuàng)作的前衛(wèi)藝術(shù)畫。國畫中的線條是那么柔和,筆觸間可隱約地感到有一份溫婉而細膩的情感涌動。對于他的國畫我有一種特別的偏愛,他的那些束之高閣裱過或還未裱的國畫我都看過。我一直很固執(zhí)地稱他畫家,從不叫他現(xiàn)代藝術(shù)家。我知道他曾被一份愛戀糾纏了多年,后來一位搞前衛(wèi)藝術(shù)的朋友用一些莫名其妙的作品、打扮和處世態(tài)度輕易地奪走了他愛的女孩,那是一個對藝術(shù)和愛情報以同樣熱忱的女孩。自此以后他消沉過很長一段時間。待他不再消沉的時候,他便發(fā)誓不再畫國畫而要去搞前衛(wèi)藝術(shù)了。他要超越一個無所謂存在與不存在的目標,盡管別人已經(jīng)不再介意他的感情,可是他仍不罷休。他每日在他與自己的作品之間對話,他選擇了一種讓人推崇的競爭方式,他沒有傷害任何人,然而他選擇了一種自我傷害的方式來完成他的作品。他的現(xiàn)代藝術(shù)品一方面受到很嚴厲的貶斥,另一方面又得到莫大的禮遇,有人愿意出不小的價錢買他的作品??伤孟駨膩頉]有真正快樂起來的樣子,他也絲毫不為外界的評價所干擾,只是每日投入到他的創(chuàng)作中。
后來我知道他又徹底地放棄了前衛(wèi)藝術(shù)。那個女孩被她癡迷到極點的丈夫所棄,開始了孤獨的生活。我看到他的時候已是盛夏,他消瘦而頹唐,那幅作品依然是半成品。他說自從聽到那個消息后就再也沒有握過筆,他感到身上所有的激情、靈感都已逝去了,一旦目標逝去,所有的力量也都消解掉了。他說想調(diào)整一個心態(tài),他依然要回到他的國畫中去,他認為他真正鐘情的藝術(shù)還是國畫。
好多朋友都在惋惜,說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藝術(shù)家夭折了。我想不是,這樣也許可以找回一個真正的畫家。
(選自“中國人人網(wǎng)”,有刪改)
美文點讀:
本文通過我的朋友由開始畫國畫繼而投入到前衛(wèi)藝術(shù)中,瘋狂地迷上了前衛(wèi)藝術(shù)后又徹底地放棄了前衛(wèi)藝術(shù),依然回到國畫中去的經(jīng)歷的敘述,字里行間表現(xiàn)了我對國畫和前衛(wèi)藝術(shù)的情感和態(tài)度。
閱讀思考:
1.我的這位朋友一年半以前,毅然地投入到前衛(wèi)藝術(shù)中的原因是什么?后來他又為什么要徹底地放棄前衛(wèi)藝術(shù)?
2.什么樣的畫家是真正的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