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老夫子曾在他的《論語·泰伯》中寫過一句話:“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彼囊馑际遣惶幵谀莻€職務(wù)上,就不謀劃有關(guān)事務(wù),也就是說讓人不要多管閑事。
粗略一看,這句話似乎很有道理。但細細一品,覺得不敢茍同。
牛販子退敵的故事大家一定聽說過吧!牛販子的名字叫弦高,在那個重農(nóng)輕商的時代,他只是鄭國的商人,而那時候商人的地位是多么的卑微。護城御敵本應(yīng)是國君與朝廷的事,可是位卑的弦高在經(jīng)商路上遭遇到要去攻打鄭國的秦軍時,面對這足有三百輛兵車的秦軍,弦高的表現(xiàn)是這樣的:“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曰:‘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于敝邑,敢犒從者。不腆敝邑,為從者之淹,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wèi)?!沂瑰岣嬗卩?。”弦高作為鄭國的商人,他又有何位?若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那么他何須“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又何必有這些舉動呢?“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鄭國若是滅亡了,那么作為臣子的弦高還不是會淪為亡國之奴?于是,即使他不在其位,他也要力謀其政!正是他的不在其位而謀其政,才在青史上留下了一則“弦高犒師”的佳話,才會使秦軍徒勞無功。
生活在春秋末期戰(zhàn)國初期的魯國的墨子,他只是一個小生產(chǎn)者而已,在他聽說公輸盤將為楚國造云梯之械來攻打宋國的消息后,他竟行十日十夜至郢面見公輸盤,并讓公輸盤帶他去見楚王,他要勸楚王不發(fā)動戰(zhàn)爭。結(jié)果他憑著自己的機智和勇敢說服了楚王不攻打宋國。試想,如果墨子也守著“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原則,那么楚宋交戰(zhàn),又與己何干?但,正是墨子那種為了維護和平,反對侵略而不憚其勞的自我犧牲精神,那種不在其位也謀其政的思想,才使得弱小的宋國免遭強大的楚國的侵略。
由此可見,孔子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說的還是有些偏頗。讓我們看看當(dāng)今社會,在“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意識的影響下,當(dāng)有人在公交車上看見小偷行竊時,他們熟視無睹;當(dāng)行人車輛違反交通規(guī)則時,他們只是詛咒一聲,袖手旁觀;當(dāng)草坪上扔滿垃圾時,他們只是感慨一聲“環(huán)衛(wèi)工人干什么去了”……這一切皆因“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我曾聽說,菜場附近有一對乘坐三輪車的夫婦,因為幾句口角,那其中男子毆打了年邁的三輪車夫,圍觀的人群都只是明哲保身,離事發(fā)點五十米處的協(xié)警也熟視無睹。我想誰聽了這事都會不寒而栗。當(dāng)我們這個社會的人們不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如圍觀人群,而且“在其位而不謀其政”,如那位協(xié)警時,我們這個社會還能有希望嗎?
綜上所述,我認為我們不僅要在其位謀其政,而且還要不在其位也謀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