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來,我都有種感覺:同是那個太陽,落日比朝陽更富愛心。
說不清楚這是因為什么;當然也可能是:眼睜睜看它又帶走一份歲月,英雄終將遲暮地惺惺惜惺惺,想到死的同時就想到了愛。
……這么說著,我想起已到過的許多地方,見過的各種落日。
戈壁落日很大,泛黃古舊,半透明,邊緣清晰如剪紙。此時起了風。西北一有風則蒼勁。芨芨草用力貼緊了地,細沙水汽一般游走,從太陽那邊撲面而來,所以感到風因太陽而起;恍惚之間,太陽說沒了就沒了,一身鬼氣。
云海落日則很飄又很柔曼,一顆少女心。落呀落,落到深淵了吧,突然又在半空高懸,再突然又整個不見了,一夜之后從背后起來。她的顏色也是變化的——我甚至見過紫色的太陽。這時候連那太陽是否屬實都沒有把握。
平原落日總是一成不變地漸漸接近地平線,被模糊的土地浸潤似的吞食。吞到一半,人沒了耐心,扭頭走開。再回頭,什么都沒啦:一粒種子種進了地里??创蠛B淙帐窃诿绹??;蛟S因為是別人的太陽,總感到它的生命不遂意:你無論如何也看不到太陽是怎樣浸進海水的,隔得還有一巴掌高吧,突然就粘在了一起——趁你眨眼的時候。這時美國朋友便驕傲地說,看,一顆水珠在輝煌地接納火球了。我說唔,唔唔。
說到底,我看得最多的,還是淺緩起伏的田野之上的落日;說起它就想起莊稼和回家的落日,普通得就像一個人。在我居住的中國川東,就是這種太陽。
我常常單騎出行,駐足國道,倚車貪看丘陵落日。那地勢的曲線是多層的,顏色也一一過渡,從青翠到濃綠,從濃綠到黛青,而最近夕陽之處一派乳白,那是盆地特有的霧靄。
似乎一下子靜了一陣,太陽就這樣下來了;紅得很溫和,柔軟得像泡過水,讓我無端想起少女的紅唇和母親的乳頭。
有時候有如帶的云霞繞在它的腰際;
有時候是羅傘般的黃桷樹成了它的托盤;
農舍頂上如縷的炊煙飄進去,化掉了;竹林在風中搖曳,有時也搖進去了。
……當路人不顧這一切時,我很焦急,很想說喂,看哪!
兩只小狗在落日里追逐;老牛在落日里舐犢……有一天有一個老農夾在兩匹馬之間,在光滑的山脊上走進了太陽。馬馱著馱子。老農因為老了,上坡時就抓著前面的馬尾巴。后面的馬看見了,就將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搖著。
我不禁熱淚盈眶:一種無法描述的愛浸透全身。
這個遲暮的老農!他隨心所欲的自在曠達讓我羞愧……我突然想到就人生而言,遲暮只有一瞬,長的只是對遲暮的憂慮而已。
這個起伏田野上的落日啊……我曾經反復思索這種落日為什么特別豐富——曲線?層次?人物活動?抑或角度的眾多?
最終承認:僅僅因為它是家園落日。
家園!這個毫無新意的單純的話題!
家園的感覺何以如此?說不清。譬如在我生長的重慶——我心知凡是她能給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給予;然而一切的給予,又都代替不了家園。
關于這個,一切的學術解釋都是膚淺、似是而非的。只能說:家園就是家園。而人在家園看落日,萬種感覺也許變幻不定,有一種感覺卻生死如一:那才是我的太陽?。?/p>
(選自《中國青年報》)
靈犀一點
這篇文章以落日為抒情線索,極力渲染愛國愛鄉(xiāng)的濃烈情懷,扣人心弦,撼人心魄。文中的一組排比段將鏡頭聚焦于戈壁落日、云海落日、平原落日和大海落日,如簡筆勾勒的速寫,展示了各自的特點,似為散漫之筆,實是有心之作。它為后文寫家園的落日作鋪墊,形成強烈的反差和映襯,宛如烘云托月之勢,營造了濃烈的抒情氛圍。接著,就以如椽大筆,潑墨渲染,如“地勢的曲線是多層的,顏色也一一過渡,從青翠到濃綠,從濃綠到黛青”“紅得很溫和,柔軟得像泡過水”等,描繪家園落日的奇觀,贊美家園落日的壯美,抒發(fā)了自己一腔濃烈而深沉的愛鄉(xiāng)情懷。這里,作者對家園落日內涵“特別豐富”的一番聯想和感悟,畫龍點睛,有力地增強了文章的厚度和力度,頗具感染力。結尾一句“那才是我的太陽?。 豹q如交響樂中轟然奏響后的戛然而止,深情無限,神韻無限,給人以深深的遐思和悠悠的震撼。
【王震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