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年輕“雅皮士”的標志性動作就是抱著大磚頭手機一通狂打,而電影《華爾街》中的臺詞“貪婪就是美德”更成為這一階層的宣言。到了90年代,富人們通??耧嬒銠壘疲饧娱_豪華跑車。
不過,時代已經(jīng)不同了,英美等國增長迅猛的新富階層中有不少人已不再喜歡賣弄財富。這一代人被稱為“Yawns”,英文意思是“Young and wealthy but normal”,即“年輕而富有,但看起來很平?!?。
與他們的前輩相比,這些新富不再熱衷于把錢用在個人消費上。他們正在尋找更有意義的生活方式。他們尋找保留財富的方式,而不是花掉它。據(jù)說錢還給“Yawns”們帶來煩惱,他們最擔心的是自己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能認識到金錢的真正價值。
“Yawns”一族還有個苛刻的別稱——“無趣族”。因為他們的最終社會象征是個人基金會,而不是私人飛機,他們的“制服”是“牛仔褲+T恤衫+慈善手鐲”,而不是LV。就公眾娛樂價值而言,“Yawns”一族幾乎一無是處。相比之下,老一代“雅皮士”比如紐約地產(chǎn)大亨、億萬富翁唐納德·特朗普的頭發(fā),以及甲骨文公司總裁億萬富翁拉里·埃里森的游艇,都更具趣味性和娛樂性。這些新富們的生活索然寡味——做善事不張揚、重視子女教育,除此之外毫無噱頭。
雖然生活看起來似乎很乏味,但“Yawns”的夢想很遠大,他們期待改變這個世界以拯救地球。其中一個代表就是2004年從西雅圖搬到印度的32歲的肖恩·布拉格斯維德。肖恩當時為微軟在當?shù)卦O(shè)立研究中心,但當他看到印度街頭充斥著乞討孩童時,他深有感觸。于是,他辭去微軟職位,創(chuàng)建了兩個求職網(wǎng)站,在用人單位和失業(yè)人群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梁。另一名“Yawns”的新富代表是37歲的里克·懷布林。雖然他早已因在多家網(wǎng)絡(luò)公司任職而成百萬富翁,但他把自己每年的開支限制在5萬美元以內(nèi),他沒有電視機,他的MP3音樂播放器才花了20美元,他只開低檔車,購物只去農(nóng)貿(mào)市場。
默默無聞的谷歌軟件工程師悉尼則是一個更為低調(diào)而典型的“Yawns”。在2003年將股票期權(quán)兌現(xiàn)后,他所獲得的金錢足以讓他一生無憂。不過,悉尼并沒有為自己在矽谷建造一棟占地930平方米的豪宅,而是選擇內(nèi)華達州一個只有4間臥室的房子過上了退休生活,然后把多余的錢捐了出去。
自己花費節(jié)儉,卻捐出大量金錢, “Yawns”的隊伍正在不斷壯大。這個趨勢完全符合情理,因為社會傾向于周期性的改變。再加上氣候的變化以及恐怖主義的威脅,因此人們將更注重精神方面的需要,而不是物質(zhì)享受。
林浪//摘自2008年5月13日《青年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