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坐出租車上班,電臺的節(jié)目正在討論關于迎接奧運圣火的話題,主持人和一個聽上去火氣很大的聽眾正在討論5月2日這天,大家穿上紅衣服支持奧運的建議。那個聽眾認為,這樣的全民活動,讓他想起了“文革”。
開車的司機忍不住了,大罵對方是否神經病,完全忘了自己原來是在對著空氣說話。坐在后座的我看著這一幕忍不住問司機,2號會不會去看火炬?zhèn)鬟f。這下他可打開了話匣子:“當然要去,我還準備在車上貼上貼紙。對了,一有時間,我準備去換那件‘中國加油’的T恤。作為中國人,為中國加油,怎么了?!”
出租車司機說的這件“中國加油”的T恤可是劉德華寫的字,一推出就被搶購一空。如何迎接奧運火炬,政府只負責火炬的安排,民間的歡迎活動,政府并沒有出面,因為5月2日并不是假期。民間團體就發(fā)出倡議,大家在5月2日穿上紅色衣服表示支持。一些學校組織學生沿途觀看奧運傳遞,因為政府也向學校發(fā)出通知,建議把這一天定為特別活動日。
5月2日這一天,雖然天空偶爾會下起雨,但是火炬?zhèn)鬟f的過程相當?shù)捻樌?,火炬手的笑容,沿途的歡呼聲,還有香港特有的景致,讓這場火炬進入中國第一個城市的傳遞顯得特別的溫馨好看。既沒有出現(xiàn)混亂場面,也沒有失去全民參與的快樂氣氛。
雖然很多人覺得,香港人只關心賺錢,不關心政治,但是大家看到,不管是火炬手,還是民眾,大家臉上的笑容是如此的真誠。像奧運這樣的大事,香港人的全情投入是發(fā)自內心的。
雖然因為火炬手的名單問題引發(fā)了一些質疑,也為了其他一些大或小的事情產生了爭議,但是當火炬開始傳遞的時候,大家的心里都非常的清楚——此刻,所有的人歡迎的是火炬,是奧運,是奧運代表的精神。
而站在街上,穿著紅色衣服支持奧運的香港人,他們有的特地用這樣的方式為中國加油,有的只是為了表達對奧運的支持,有的為了來目睹奧運火炬,還有的則是專門為了自己喜愛的擔任火炬手的明星打氣,典型的追星族。但是這些都不重要,所有的這些出發(fā)點匯集在一起,形成了一種自自然然的歡樂氣氛。
香港人的這種簡單和可愛,從公布火炬手的那一刻就展現(xiàn)出來了。火炬手之一的陳慧琳作為藝人代表的一分子,在被問到自己擔任火炬手有怎樣的感想的時候,她很認真地告訴記者,她在犯愁,怎樣穿那套制服才顯得漂亮?因為大會要求把上衣束在褲子里面。
就在火炬?zhèn)鬟f的這一天,公司里很多同事穿上了紅衣服,有意思的是,來自內地的同事是用責問的口氣問我:“你為何不穿紅衣服?”而土生土長的香港同事,最多相互之間調侃一下:“你也穿上了紅衣服了?!币虼耍瑢τ谙裎疫@樣沒有穿紅衣服的人來說,一點也感受不到壓力。
這就是香港式的愛國方式,表達自己,而不強求別人和自己有相同的看法。
香港人的愛國是在實際行動中體現(xiàn)的,不管是剛剛過去的南方雪災,還是之前的水災,香港人都是積極捐款捐物。不單是對內地的同胞,香港人的這種仁愛心,也是給全世界的。印尼海嘯,來自香港的捐款是最多的,這讓世界看到了香港人的胸懷。
閆強//摘自《環(huán)球》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