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愛
淮陰侯韓信有一段時間,窮困潦倒,在淮陰城下釣魚,聊以維持生計。
同樣在水邊的,還有一些前來漂洗衣物的婦女。其中有一個老婦人,見韓信餓得可憐,就把自己帶來的飯給韓信吃。她在這里漂洗了幾十天,就給韓信吃了幾十天。
韓信很感激這位老婦人,他說,將來我一定會報答你的。哪知老婦人聽后十分不悅,說,我給你吃飯,是因為你餓得可憐,哪是圖你將來報答的。
真正的愛,是生命藏在舉手投足之間的一種本能,是水到渠成的一種慣性。人世間,同樣是施愛,風景卻各不相同。有人施愛,就像種糧食,還未等種下去,滿心里想著的便是秋天的糧倉;而另一類人,認真地把種子撒出去之后,便頭也不回地絕塵而去。
結(jié)果是,第一種人總有歉收的感覺,因為這些人太在意得到的回報。而第二種人,卻總在收獲著驚喜。因為他們原本不曾想要得到什么,然而,一低頭,一回首,四野里,卻已盡是綿延的綠色。
環(huán)境
楚國人李斯,做秦國丞相之前,在鄉(xiāng)郡里當一個小官吏。
他發(fā)現(xiàn),廁所里的老鼠,所食的,盡是些不潔的東西。即便這樣,這些老鼠還要鬼鬼祟祟的,見到人和狗之后,要趕緊躲開。然而,糧倉里的老鼠卻不這樣,吃著吃不盡的儲藏的糧食,住在大屋子里,也不會受到人和狗的驚擾。李斯感嘆說:一個人賢能,還是不成材,就像這老鼠一樣,在于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罷了。
于是,李斯跟荀卿學習帝王之道。學成之后,西入秦,在秦國尋找到了成就自己的機會。
一個人的眼光、境界、理想、勇氣、膽識、智慧乃至品位,在不同環(huán)境中,情形迥異。
身在爛泥地,心也無法自拔,這是壞的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
好的環(huán)境對人的最大改變,是讓心騎上快馬。當一個人的內(nèi)心不可阻遏的時候,所有外在的形式都會隨之全速前進。
人生之境
劉伶嗜酒?!稌x書》記載,劉伶外出,常帶一壺酒,還讓一個人扛著鐵锨,跟在后邊。喝到爛醉處,他就對這個人說:死便埋我!
好個“死便埋我”,每每讀到此處,常常感慨不已。不是對他嗜酒爛醉的艷羨,而是慨嘆他的這份沉溺,這份專注,以及在任性中透出的率性,散淡之中流溢的灑脫。
這是人生的一種極致,風過疏林,月掛斜樓,人生至美之境,常在看不到的盡處。
如果把劉伶手中的酒換成書,換成學習,換成研究,換成事業(yè),換成對他人的愛,換成對民族與社稷的貢獻,那么,這樣的人生之境,何嘗不臻于完美!
報答
晉國有個刺客叫豫讓,他侍奉的主人智伯被趙襄子殺了,豫讓多次想辦法要替智伯報仇。
有一次,豫讓裝扮成受刑的人,躲在廁所里,刺殺未遂,被趙襄子抓住。趙襄子嘆他是個義士,就把他放了。后來,豫讓又“漆身為厲,吞炭為啞”,形貌聲音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連她的妻子都不認識了。他希望通過整容來刺殺趙襄子,結(jié)果又被趙襄子抓住。
趙襄子不解,問豫讓,你在侍奉智伯以前,曾經(jīng)侍奉過另外兩個人,那兩個人死了,為什么你不替他們報仇,單單為智伯報仇呢?
豫讓說,那兩個人對我,只像對待一般人一樣。而智伯,用國士的最高禮節(jié)待我。他這樣恩遇于我,所以,我要替他報仇。
你給別人拿出多少真誠、善意以及真心,別人就會以同樣的方式來回報你,這個世界的好多事情都是一樣的。
史沖 摘自《思維與智慧》2008年10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