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冬冬生來體質較弱,在她去年未滿周歲時,也就是剛來到人世的第一個夏天里,曾多次發(fā)燒纏綿難退而住院,經(jīng)醫(yī)生對血常規(guī)、大小便常規(guī)及其他功能的全面檢查,又未發(fā)現(xiàn)病理性改變,最后被診斷為“夏季熱”,又稱“暑熱癥”,也有人叫“病夏”。
小兒“夏季熱”都發(fā)生在每年的6~9月份,以6個月至3歲的嬰幼兒多見。身體發(fā)燒呈遷延性,往往連續(xù)一周以上,有的甚至持續(xù)1~3個月;熱型不定或不規(guī)則,體溫波動在38℃~40℃之間,外界氣候越熱,體溫越高。除發(fā)燒外,孩子還厭食、易煩躁、愛哭鬧、睡不踏實、唇干舌燥、口渴欲飲,飲水量多(日進水量達2000毫升以上,個別可高達4000毫升),排尿也多,無汗或少汗,皮膚干燥灼熱,時間一長,患兒精神萎靡,形體逐漸消瘦,“病夏”由此而來。對此,很多家長又心疼又害怕。其實,“夏季熱”是嬰幼兒常見的一種季節(jié)性發(fā)熱性疾病,家長不必過于擔憂。但要注意,“病夏”兒抗病能力下降,要是護理不當則會誘發(fā)感染各種疾病。
“夏季熱”主要發(fā)病原因是:在該年齡段的小兒,由于身體發(fā)育尚未完善,神經(jīng)系統(tǒng)不成熟,發(fā)汗機能不健全,體溫調節(jié)功能較差,不能很好地保持正常的產(chǎn)熱和散熱動態(tài)平衡,以致排汗不暢,散熱慢,難以適應夏季酷暑環(huán)境,所以體溫會隨之上升,即使用解熱藥,往往也無法使體溫下降,只有在氣候涼爽或雨后,體溫才會有所降低。但到了秋涼之后,上述不適癥狀便可不治而愈。不過,次年夏季到來常常復發(fā),甚至連續(xù)多年,可癥狀多比上年度輕,病程亦較短些。
小兒“夏季熱”目前尚缺乏特效藥物,防治的重點在于加強護理,具體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
1、在炎熱夏季,小兒居室要注意采取適當?shù)慕禍卮胧?,并?jīng)常通風換氣,以保持室內(nèi)空氣清新。小兒衣服及包被不宜太多,一般建議媽媽自己穿幾件,寶寶就穿幾件,頂多再加一件即可,以免妨礙小兒的體溫調節(jié)與皮膚散熱。家長應注意保持小兒皮膚清潔衛(wèi)生,給予勤洗澡、勤換衣服及尿布。孩子少汗或無汗時,最好讓他(她)洗溫水澡,每天1~2次,以促使皮膚血管擴張,有利散熱。小兒的體溫若比較高,不妨采取熱毛巾或50%酒精擦身,也可用冷水浴、冷敷等物理降溫的辦法。
2、在講究營養(yǎng)的基礎上,日常飲食宜清淡??山o孩子多吃些高蛋白、高維生素而又易于消化的流質、半流質食物,如乳類、蛋類、肉類、新鮮蔬菜、水果類等;適當補充含卵磷脂、腦磷脂、神經(jīng)脂和微量元素鋅的食物,如蛋黃、瘦肉、魚等,以促進小兒腦神經(jīng)的健康發(fā)育。具有解毒、止渴和利尿作用的食物、飲料,如西瓜、冬瓜和綠豆湯、烏梅湯、金銀花露等,也是消暑的上佳之品,小兒也可常吃些。
3、小兒“夏季熱”,家長千萬不能擅自給孩子亂用藥,尤其是抗生素之類藥物。因為“夏季熱”并非細菌侵入人體所致,亂用抗生素等不僅無益,反而可能招來不良反應,損害孩子的健康。所以,小兒發(fā)生“夏季熱”,特別是體溫持續(xù)超過39.5℃,并伴有驚叫、嗜睡,甚至驚厥、昏迷等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時,一定要及時送醫(yī)院診治,以免延誤病情,造成嚴重后果。
最后再介紹幾則相關食療方,以供廣大家長選用:
荷葉湯 新鮮荷葉1張,切小塊,水煎取湯,加蜂蜜或冰糖少許調味飲服,每日1劑。
蠶繭紅棗湯 蠶繭20個、大棗20枚,加水共煎湯。去蠶繭、食大棗,飲湯,每日1次。
清涼綠豆粥 綠豆30克、粳米50克,加水煮為稀粥,撒入薄荷末3克,攪勻后再煮片刻,用冰糖或食鹽調味服食。尤宜于暑熱少汗患兒。
黃瓜豆腐湯 黃瓜250克去瓤切條,與豆腐250克共煮為湯,加鹽調味食用。最適于暑熱伴口渴多飲患兒。
菊花粥 粳米50克,冰糖適量,加水煮粥,粥快熟時加入菊花6克(布包),再煮約10分鐘即成。有清熱解暑、提神醒腦之功效。
精肉瓜湯 精豬肉100克切絲,絲瓜250克切塊,兩者用菜油炒后一起煮湯,熟后加鹽調味服食。尤宜于暑熱食少、體形消瘦患兒。
清熱豆腐飲 豆腐2000克,生石膏50克打碎撒在豆腐上,隔水用小火蒸2小時,濾出汁液,加鹽少量調味飲用。最適于體溫較高的患兒。
蘿卜飲 蘿卜加水煎服,取湯任意飲用。有下氣補中、利腸胃作用,令人健食,有益無損??芍涡焊邿煌恕?/p>
瓜皮荷葉湯 鮮西瓜皮、荷葉適量,煎湯代茶飲用,有生津止渴、清熱解暑功效。
六味鮮汁飲 將西瓜汁、番茄汁、梨汁、鮮藕汁、甘蔗汁、荸薺汁六汁混合當茶飲。適用口渴、心煩、食欲不振及小便赤黃等癥。
荷葉冬瓜湯 嫩荷葉1張(切碎),鮮冬瓜500克(切片),加水1000毫升煮湯。湯成后去荷葉,加鹽少許服食,對夏季低熱、口渴心煩療效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