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白作為女性主義作家,其作品往往被拿來做中國當代女性主義文本的范本,但重新審視其近來的作品,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其行文的風格有了巨大的轉(zhuǎn)變,而作者的情緒也從自閉的孤獨中走向了明亮而燦爛的室外,這到底是女性主義的文本的末路還是另一處繁花似錦的開端,孤獨感是否還在繼續(xù)蔓延?但毫無疑問的是,這種勇敢的嘗試是極富意義的。
毫無疑問,“女性主義”加“個人化傾向”的大旗已經(jīng)在林白的作品上盤亙良久了,她的精靈般的詩意囈語,飛揚到極致的怪異孤標,總能給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女性主義文學典章的印象。但近些年來,我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林白用她那曾經(jīng)飽蘸著女性意識的筆寫出了另一處非同一般的廣闊景象,《萬物花開》中有著濃墨重彩紅男綠女的大千世界,《婦女閑聊錄》則更像一部自由而蒙昧的《農(nóng)村畫夢錄》,且讓我們重新抱著文本細讀的誠意來體味她的變化,希冀從中能找尋到此間變幻的因果,從而對林白的女性主義文學中的孤獨因子作一番粗略的論述。
在林白以往的小說中,我們往往能輕易地在文本中發(fā)現(xiàn)她獨有的女性主義孤獨的痕跡,和某些特定地點特定時間的記憶符號,她將這些符號摻揉混雜,在不同的空間和時間一股腦兒行云流水般釋放出來,霧氣騰騰的將讀者一下子裹在里面。敏感的作者將自己浸在個體的觀感中不知今昔何夕,讀者們卻從中隱約體悟到了凜凜的寒意。孤獨,是林白最頑固最強大的屏障,是她自己親手造就的森森堡壘,林白躲在自己建立的高高的城墻背后,冷眼對著一面碩大的鏡子,她在鏡子里看不見別人,看到的全是幾年前或者十幾年前的自己,她的強烈的女性自我意識、強烈的性暗示與偏執(zhí)的對世界的拒絕和拉扯在這里統(tǒng)統(tǒng)放大了百倍千倍。在一個談話里,林白曾這樣定義自己:“面對現(xiàn)實,我是一個脆弱的人,不擊自碎,不戰(zhàn)亦敗。對這樣的一個人來說,寫作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宿命?!彼^上罩著這個巨大的宿命,在文本里顯得不堪重負?!兑粋€人的戰(zhàn)爭》對抄襲事件她是這樣表述的:“我聽不見任何別的聲音,除了那兩個可怕的字,看不見任何別的事物,曾經(jīng)躍動閃耀的電影畫面消退成一片灰白,我既不餓又不渴,既不累也不困。我不明白為什么會這樣,仿佛被一種力量置放到一只碩大的真空玻璃瓶里,瓶外的景致在無聲流動,我既聽不見也看不到。”沒有焦慮,沒有恐懼,但行文中卻彌漫著一種無力卻深刻的孤獨感,筆者認為,文本的時間地點人物情節(jié)統(tǒng)統(tǒng)可以由作者虛構(gòu),但唯一例外的就是情緒,任何情緒無法在文本中虛構(gòu),文本中兼及的情緒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情緒的反射,孤獨的林白在內(nèi)心中綻開妖冶無比的巨大花瓣,將自己嚴嚴實實地包裹在里面,不留一點縫隙,直到窒息。
孤獨感一開始在《一個人的戰(zhàn)爭》里還只是潛伏在林白文本的各個角落,越到后來越是正大光明地登堂入室,特別是在她的許多的短篇小說里,她不必顧及結(jié)構(gòu),甚至人物也是次要的,于是孤獨的情緒在這里便成了主角,它們遮天蓋地,漫山遍野地彌漫開來,壓得讀者不敢喘息。多米實在是個認真嚴謹?shù)娜耍磺性从谒钐幘车谋拔?,多敏的多米因為病毒般孤獨、陰郁得無可散卻。 許多評論家都曾說,林白的多個主角的設(shè)置,雙線型的故事敘述模式是她對自我的反復讀解與透視,讓個人話語自由地穿梭于文本與創(chuàng)作主體的心悉之間,但又不是對個人經(jīng)歷的拷貝,而是個人經(jīng)驗、女性經(jīng)驗的碎片的被拼接,被擴展,被膨化。而筆者認為,多個主角的同時設(shè)置,在平行中交叉的獨特敘述模式正是林白孤獨內(nèi)心的表象。女性人格分身法和敘述方式瑣碎多變是作者用以模糊、隱匿自己以求自安的一個重要手段。所以,她總是把一個又一個虛化的鏡像虛實反復地投射到作品中,令初次讀她作品的讀者無所適從。也許讀者適應的是那種平直、間或有一些時空交錯的敘述但不影響整個作品的現(xiàn)實合理性作品。但讀林白的小說你要習慣于飛翔——不是很高,也許只是一種滑翔甚至是跳躍。在時間和空間的河流上下、在角色頻繁變換內(nèi)外。讀進去以后,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成了一個不時穿梭于各個軀體與時空的孤獨的靈魂,輕盈和詭秘是必須的。她把自己豐富成多個個體,讓多個自己在時空交錯中相遇,她們在文字中漸漸豐饒或者枯萎。例如《致命的飛翔》中,“我”李萵和北諾的交集。又或《同心愛者不能分手》中“我”嘟嚕和那個幾十年前小鎮(zhèn)上詭異而溫柔的女人的交疊。這些女人大多妖嬈且富有吸引力,卻統(tǒng)統(tǒng)陷在孤獨的深淵里不能自拔。我們可以明顯地從作品中感覺到,幽閉的生活中的作者是在一個怎樣與世隔絕的環(huán)境下日復一日地審視著自己的記憶,并從其中挑剔出一個又一個不同的自我,完善著,重新排列組合著。每個都有著明顯缺陷,但每個和每個之間都有著不可割裂的血脈聯(lián)系。那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自我,每一個自我愛上了另一個自我,她們在鏡中顧影自憐著,互相依偎又互相敵視,在跳躍與交換中不停地背叛和交媾。在我看來,林白的孤獨感可以說是天生的,自覺的。她好像擁有某種使命感似的讓自己遠離這個喧囂的俗世,我們可以輕易在她的作品中覺察她那種謹慎仔細、曲折迂回、怯生生地看世界的方式,而不是北方女人的直白和無所顧忌。她膽小慎微,像一只在漆黑夜晚獨自踱步的貓,才伸出半步,就要確定一下,腳下的地面是否堅硬,深黑色的夜色前方是否有不可名狀的未知危險。她是吃過一些虧的,但在她心里,完完全全地把它們放大了,她不是在陽光普照下生長的孩子,有些人即使出生在燦爛的陽光下,心里也會有莫名的陰霾和敏感到極端的情緒,林白就屬于這類人,她有著南方女子普遍的瘦弱和鮮有的堅強。她說她不熱愛生活,其實這也正根植于寫作的生活,不是一般的對世界的恐懼,而是因為寫作而引起的需要的脫離人群。崔衛(wèi)平曾在一個對話里說過這樣的話:“林白對于世界擁有某種恐懼,這次看到她在這個對話中說她不熱愛生活,這種現(xiàn)象我認為根植于寫作的生活,不是一般的對世界的恐懼,而是因為寫作而引起的需要的脫離人群。當然不是全部時有時無的拿起筆來的女性都這樣,這里有個進入語言和基本上沒有進入語言之分。進入語言即把寫作當作終身抱負的人才會深刻地體會到這點,林白是有寫作抱負的女性,她對于世界的某種逃離就是比較徹底的,那種恐懼是在為寫作的意義上才成立的?!?/p>
林白把自己祭獻給了孤獨的寫作,文字之花才能綻放得分外妖嬈而極富生命力。作者沉浸其中,感受到孤獨無助的女性的處境——為全人類的女性而感到孤獨,這就是林白那時的孤獨沒有出路的緣由。
但她偶爾也會用感恩的姿態(tài)說:“我不知道,忽然有一天我會聽見別人的聲音,人世的一切會從聲音中洶涌而來,帶著世俗生活的全部聲色與熱鬧,它把我席卷而去,把我?guī)У揭粋€遼闊光明的世界,使我重新感到山河日月,千湖浩蕩?!薄按蟮厝绱诉|闊,人的心靈也如此。我首先要做的是,把自己從紙上解救出來,還給自己以活潑的生命。”這才是真正的獨立完整而健全的心靈嗎?走出來了以后路在何方?女性自我解放心靈與身體的聲音在男權(quán)社會里總是顯得單薄而微弱 ,再加上女性本身綿延千年的心理積淀中傳統(tǒng)因素的影響 ,使得女性寫作始終負載著歷史與現(xiàn)實的壓力。林白是否有能力背負這樣沉重的負擔我們不得而知,但這種生命的嘗試是絕對有著深刻而且豐富的意義的。
注釋:
李小江.文學、藝術(shù)與性別.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2.89
艾云.用身體思想.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255
李小江.文學、藝術(shù)與性別.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