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評當今世上最好的經濟學家,也許眾說紛紜,難有定論。但若要評當今世上最好的經濟學家兼公共知識分子,則恐怕難有出保羅?克魯格曼之右者。年紀尚輕的克魯格曼雖尚未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但在貿易理論上多有建樹,他撰寫的《國際經濟學》,更是流行全球的經典教材?,F代以來,經濟學分科日趨繁密,各國精心培養(yǎng)的專業(yè)經濟學人也數量空前,但如馬克思、熊彼特、凱恩斯、加爾布雷斯等視域廣闊、獨樹一幟的大師,則似乎在今日頗為難遇??唆敻衤砑嫫樟炙诡D大學教授和《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既精于學術,又格局開闊,引領公共輿論,似乎有一絲承襲前賢的氣勢。
在經濟學界,克魯格曼又以常唱反調聞名。他在上世紀90年代初東南亞蒸蒸日上之時,便預言東亞經濟僅靠資本與勞動投入,沒有原創(chuàng)的新生產模式,勢必難以持久。90年代末,他又近乎單槍匹馬地挑戰(zhàn)所謂美國的“新經濟”。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fā),2000年美國網絡經濟泡沫破裂,都證實他的先見之明。與純粹的學院派經濟學家不同,克魯格曼辯論公共政策與政治議題。2000年布什政府上臺后,克魯格曼對其內政外交予以嚴厲批評,也引來美國保守派頗多抨擊,不過他始終高擎自由主義大旗,是美國自由派干將之一。
及至2004年大選,布什擊敗克里,當時輿論大多宣揚共和黨將乾坤永固,許多朋友也勸克魯格曼認清形勢,勿在對布什過分苛責,但克魯格曼仍堅持己見。果然在2006年的中期選舉中,由于民眾普遍厭惡伊拉克戰(zhàn)爭的情緒,民主黨重奪國會兩院,到2007年下半年,奧巴馬、希拉里等民主黨候選人也風頭甚健,這更讓克魯格曼相信,一個民主黨兼領白宮與國會的時代或許即將到來。于是在那個時候,他寫了《一個自由主義者的良心》一書,檢視一百多年來美國政治經濟變遷史,并勉勵民主黨人繼承羅斯?!靶抡钡木?,恢復美國自由派的勛業(yè)。
這個書名顯然是對1990年戈德沃特所著《一個保守主義者的良心》的回應。戈德沃特是1964年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在選舉中敗給約翰遜,被克魯格曼稱為“同里根同樣兇險的人物”。在此書中,克魯格曼并不只是針對當前形勢提出政綱方略,而是回溯美國百年歷程,以求鑒古知今。而這百年政經史的框架,依克魯格曼看來,可以用兩個“巨弧”來形容:一是經濟上的從極端不平等到相對平等,再回到嚴重不平等;二是從激烈的黨派傾軋到兩黨和諧,再回到兩黨極端對立。
行文至此,不得不提及一點,普通國人對于美國的看法,常常陷于兩個極端之間。革命年代曾稱美國為腐朽墮落的帝國主義國家,外逞兇狂,內施暴政。自20世紀70年代中美接近,尤其是后來中國實行市場經濟和開放政策以來,國人之中尤其是知識界提倡以美為師者,又往往對之不吝贊美,舉為理想國的楷模。至于對美國歷史的看法,前者斷定美國長期貧富分化、種族歧視、工人無權;后者則認為美國一直社會和諧、種族融合、民生安樂??唆敻衤@本書,似有助于我們從更深的歷史視角審視美國,突破那種簡單的印象化判斷。
克魯格曼生于二戰(zhàn)后不久,他回憶自己生長所處的美國,是個平靜祥和的中產階級社會。而二戰(zhàn)之前,尤其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所謂“鍍金年代”的美國,則與當今中國頗有相似之處:經濟增長,國力飛升,但社會分化嚴重,勞資矛盾尖銳,道德淪落,紛擾動蕩。當時政壇為財閥勢力操控,工人絕無工會保護,罷工常以流血收場。及至20世紀20年代,始有一些變革,但貧富差距依然巨大。而對貧富分化的平抑、戰(zhàn)后中產階級社會的達成,在克魯格曼看來,實是1929年“大蕭條”之后的羅斯?!靶抡敝Α?br/> 克魯格曼的觀點與美國主流經濟學理論不同,自米爾頓?弗里德曼之后,凱恩斯主義逐漸式微,新古典主義成為美國經濟學界的正統。而作為新凱恩斯主義者,克魯格曼在本書中多次以“經濟學101”這樣的說法,諷刺經濟學教科書宣傳的俗見。新古典主義認為貧富差距縮小是市場力量作用的結果,是經濟增長到一定階段的自然之理,但克魯格曼以嚴密的論證辯稱,其實是羅斯?!靶抡币越⒏@贫?、增稅、支持工會、戰(zhàn)時工資管制等政府手段,在短短數年之間讓美國的收入分配大大平均化。他將這一過程總結為“大壓縮”。
現今人們談及美國的好處,常常以“穩(wěn)固的中產階級社會”來形容,這似乎已是約定俗成的看法。但克魯格曼在書中說,他們年幼時認作理所應當、無足為怪的中產階級社會,其實已大體消逝。美國的貧富差距正在回到“鍍金年代”的水平。據伯克利大學經濟學家布拉德福德?德龍估計,財富超過兩萬名普通美國工人年產總值的人,在1900年有22名,1968年只有13名,而現在竟然有160名。美聯儲研究表明,20世紀70年代102家美國大公司主管的收入,是普通工人的40倍,而在本世紀初年,CEO的年薪達到了工人的367倍。
這一貧富大分化的過程是如何發(fā)生的?這就涉及到了克魯格曼認為的現今主宰美國政壇的主要勢力——保守主義運動。這一運動的先驅是一些對“新政”不滿的知識分子,如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和社會學家歐文?克里斯托爾。后來在財團的資助下,保守派形成一套環(huán)環(huán)相扣、勢力龐大的機構鏈條,包括新聞媒體、智庫等等。這一保守主義運動奪得共和黨的控制權,進而從里根開始主宰政府,推行傾向富人的經濟政策,才使美國的貧富不均大為嚴重??唆敻衤毖圆恢M地稱,這本身就是保守派的一場大陰謀。不過與那種捕風捉影的“陰謀論”不同,克魯格曼的這一觀點有大量事實、數字的支持與嚴格的論證。
現今對“無形市場之手”的崇奉,似乎已是通行的意識形態(tài)。筆者仍記得在弗里德曼和里根辭世之時,國內媒體一片贊譽之聲,奉其為保衛(wèi)自由資本主義與民主世界的英雄。而克魯格曼則稱弗里德曼有違背學術真誠之嫌,對于里根他更是評價甚低。此中差別,值得深思。
除中產階級社會神話外,克魯格曼此書對于另一些有關美國的俗見也予以刺穿。如世人常對美國社會“機會平等”的津津樂道,而克魯格曼以統計數字論證說,與學業(yè)的優(yōu)劣相比,家境的貧富才是影響一個美國年輕人能否大學畢業(yè)的主要因素。而子女突破父輩社會階層的可能性,即“代際流動性”最高的國家,其實是北歐國家,在這方面美國不僅落后于加拿大和法國,甚至可能連英國都不如。此外,美國還是發(fā)達國家中惟一沒有全民醫(yī)保的國家。而也許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是,克魯格曼斷定,美國極端保守勢力之所以能頻頻贏得選舉,主要原因就是利用美國奴隸制殘留下來的種族裂痕。不過他也闡述說,近年來美國的種族主義大大淡化,而這正有利于民主黨人。
克魯格曼還在此書中繼續(xù)嚴厲抨擊布什政府,不過這其實已是遍及全球的情緒,只不過克魯格曼與許多左派相同,從最開始就一直堅持而已。歸根到底,克魯格曼此書的主要受眾仍是美國公眾。故此他在該書的后半部分中,希望美國自由派能利用當前的有利形勢,實現一場類似當年羅斯福的新“新政”,恢復美國的中產階級社會,并為此提出了不少政策方略。
中國讀者閱讀此書,可以得到什么收獲?筆者認為,中國目前的進步須在一定程度上以西方為師,這已是共識。至于具體的做法,則似乎應是法乎其上,擇善而從,而不應精蕪不辨,囫圇吞棗,至于以丑為美,承其弊病,更是下下之策。美國無疑是中國改革的一個重大參照國,本書對于中國人從歷史的角度,更全面地從美國的發(fā)展歷程中汲取教訓與收益,定然大有好處。
克魯格曼剛開始讀經濟學時,主要興趣便在歷史方面,后來更是涉獵廣泛,故而行文格局開闊,旁征博引,對經濟、政治、歷史、社會學有興趣的讀者,相比均可從中有所收益。全書邏輯嚴整,流暢犀利,幾乎絕無煩言贅語,從不橫生枝蔓,而且克魯格曼的學術著作精深邃密,為普通讀者寫書卻全然不設門檻,就算毫無經濟學基礎的讀者,也可洞悉全文,了無滯礙。純粹從閱讀的角度而言,本書也不失為政論文的經典之作,堪稱一本有史以來最精致的美國政經簡史。
可以預料,本書在中國讀者之中,也勢必會像在美國一樣引起廣泛爭論,但筆者可以斷言,你可以對克魯格曼的觀點表達不同意見,但推翻他近乎天衣無縫的嚴密論證,實屬一項艱巨的學術與智力挑戰(zhàn)。不信就請先讀。
中國新時代 2008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