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高明說,現(xiàn)在是該對食品污染宣戰(zhàn)的時候了。食物鏈中化學品和激素的進入將給人的健康帶來災難性的后果 。要從根本上解決食物污染問題,全社會需逐步放棄“速成”食物。政府要加強嚴格的食品安全監(jiān)督,早日還國民一個放心健康的飲食環(huán)境。
最近,筆者在某養(yǎng)雞場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雞場的看門狗出奇得肥胖,早已失去了它應有的靈性,像個乖寵物,而半年前這只德國黑貝還是兇猛異常。原來,雞場老板圖省事,將喂雞的合成飼料用來喂狗,結果這只狗開始變肥,再用原來的煎餅和剩飯飼喂,它就開始“絕食”,因此只好一直喂下去,直到今天的模樣。
雞飼料是當?shù)匾患液苡忻娘暳瞎句N售的,售價140元/袋。這些飼料中混入了激素、重金屬、動物蛋白等成分。有了這種飼料,籠養(yǎng)雞經過短短41~45天,就可以由剛出殼的幼雛長到5斤以上。而利用純糧食喂養(yǎng),需150天才能長到3斤左右。由于速成、見效快,這種養(yǎng)殖模式很快擴大到養(yǎng)豬、鴨、鵝、魚、蝦、蟹、鱔、龜?shù)鹊刃袠I(yè),甚至一些養(yǎng)殖戶開始用雞飼料喂牛。還是得益于飼料添加劑,農民養(yǎng)豬的周期由傳統(tǒng)方式的12個月左右,縮短到4個月出欄。
上述雞飼料既然能夠改變狗的生物習性,那么進入人類食物鏈之后對人的身體健康肯定好不到哪里去。在城市,超市和農貿市場到處都充斥著“速成食物”,包括肉、蛋、水產品、反季節(jié)蔬菜和農藥、大化肥種植的糧食,居民別無選擇。
目前食品添加劑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例如硼砂原來是一種化工原料,用于陶瓷、光玻璃纖維、冶金、醫(yī)藥、化妝品、肥料,現(xiàn)在卻有人用作食品添加劑。廣西某市針對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調查顯示,13種食品中有12種不同程度地檢出硼砂,陽性率高達92%,某中學群體性食物中毒的元兇就是該化工產品添加進了食物中。
頂花帶刺的西瓜、鮮艷無比的西紅柿、金光燦爛的鴨梨,殊不知這些誘人的水果里也充滿著對人體不利的成分。濟南、西安相繼報道,三四歲兒童因吃催熟的“激素水果”,出現(xiàn)男孩長胡須、女孩乳房發(fā)育的性早熟癥狀。從幼苗至成熟,果農們先后使用十幾種激素:赤霉素促進發(fā)育,膨大劑讓果實長得大,乙希利促早熟催紅等等。激素可增產,坐果率又提高,果實還能增大,有這么多的好處果農焉有不爭先恐后使用的道理? 激素最早是在果樹培育上使用的。二十五年前,筆者上植物生理學的時候還為這種新技術激動不已。如今,這個發(fā)明帶來的負面影響卻不得不令我們反思。
其他導致“速成”食物的還有微量元素(多為重金屬成分)、加工過程中的各類增白劑、防腐劑、工業(yè)顏料、轉基因(潛在風險)等等,科技進步的一些成果大規(guī)模進入食物生產領域,而這個領域是身體最敏感的。人類為解決溫飽而長期斗爭,目前雖取得了重大進步,但這些進步的代價也是巨大的,從人類生存的角度來看甚至可能是一種倒退。
雖然飼料添加劑在防治畜禽疾病、促進生長發(fā)育、引領畜禽高度集約化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但是,飼料添加劑本身或其代謝產物對人體及生態(tài)系統(tǒng)健康造成的危害也日益顯現(xiàn)出來。食用含有大量瘦肉精的動物產品,人會出現(xiàn)心跳過速、血壓升高、肌肉震顫、頭痛惡心、神經過敏等癥狀,嚴重者表現(xiàn)為抽搐或昏厥。2002年4月廣東遂溪縣發(fā)生的31人集體豬肉中毒事件,就是由瘦肉精引起的,事后化驗發(fā)現(xiàn)瘦肉精含量高達2.8毫克/千克。
近些年,國內過熱的經濟增長帶來了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城市居民呼吸不到清潔的空氣,農民喝不上干凈的水,而今其負面作用正在蔓延到食物行業(yè)這個人類健康的最后防線。占中國人口30%以上的城市人群可能因吃不上安全食物而付出健康代價(農民給自己留的都是放心的)。因為現(xiàn)代農業(yè)模式幾乎全部是“速成”的,化肥、農藥、除草劑、添加劑、激素、反季節(jié)生產、轉基因帶來的是食物數(shù)量的快速增長,但其質量卻在不斷下降。由于有優(yōu)質無優(yōu)價,無人愿意承擔風險生產放心食物。
居民一年四季購買廉價食物的同時,用來買藥治療“速成”食品帶來的健康問題的投入就會增加,就連最發(fā)達的美國也不能避免。雖然美國農業(yè)產量已經不是什么問題,但其質量下降卻引起了美國人的強烈關注。美國超市里的雞肉也出現(xiàn)了砷污染。大量肥胖人群出現(xiàn),給兜售減肥藥的商家?guī)砹速嶅X機會,而今他們正積極策劃打開中國市場。
造成食物安全隱患的重大原因是利益驅動。農民可從市場上輕易地買到形形色色的添加劑、激素、獸藥和禽藥;商家為了占領市場,甚至使用工業(yè)原粉降低成本,以更加廉價的價格出售給農民。農民生產食物時圖便宜,如果市民在購買食物時還圖便宜,那么食物安全隱患是無法從根本上消除的。在高度集約化的食物系統(tǒng)面前,國家法律制度似乎顯得非常脆弱。
因此,解決食物安全的出路還得回到市場本身。城市人群如果拒絕激素、添加劑、轉基因、反季節(jié)生產的食物,一些產品可能就沒有銷路。進而實行階梯消費,通過消費群體的正面反饋作用引導農民生產安全放心食物。而要從根本上解決食物污染問題,全社會需逐步放棄“速成”食物。政府要嚴格加強食品安全監(jiān)督,早日還國民一個放心健康的飲食環(huán)境。
提高質量意味著提高成本、降低產量,對目前的中國談何容易?不過毫無疑問,我們的消費觀念要往回退一步,對食物要節(jié)省不要浪費,把有限的糧食利用好,不要再去追求農貿市場一片繁榮、超市貨架琳瑯滿目的升平景象,不要再去倡導人人喝奶、餐餐吃肉的生活,我們的人口這么多,一定要珍惜有限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