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歡過后,一切都恢復平靜了吧?
也許,明天的國家體育場、國家游泳中心不再以“鳥巢”、“水立方”的名字被人記住,它們以“北京新地標”的身份存在著。
也許,明天的奧運會服務人員不再以“志愿者”的名字被人記住,他們以“歷史親歷者”的身份生活著。
……
原來,記憶是隨處可見的。任何一天,與我們相遇的就會是歷史。
北京奧運會讓世界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大規(guī)模地將鏡頭聚焦中國。此次奧運會吸引了來自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兩萬多名境外媒體記者、前來采訪報道。而這個龐大團體的人數(shù),幾乎近兩倍于運動員的人數(shù)。他們的出現(xiàn)打破了一項“奧運會紀錄”,那就是奧運會第一次如此廣泛地受到世界各國媒體的參與。
2008年的夏天,最時尚的服裝是志愿者的制服,最燦爛的笑臉是志愿者的微笑,而最動人的影像則正是志愿者默默無聞、辛勤工作的身影。
煙火燃放了,“鳥巢”沸騰了。在夜空中散開的煙火像人們臉上綻放的笑臉一樣耀眼明亮,像“鳥巢”飛翔的翅膀一樣將專屬于北京奧運會的那份快樂與希望傳向了四面八方。
鐘樓、鼓樓,無數(shù)個寫滿北京歷史的見證地因為各國參賽選手的到來而在2008年的夏天煥發(fā)了青春與活力。
湛藍的天空下,傳統(tǒng)的中國紅燈籠和北京奧運會上參賽國的國旗一起在奧運村中等待著各國選手的到來。雖然賽事只有短短的16天,但在奧運村這個小世界里卻發(fā)生了太多值得銘記于心的故事。
被裝飾成火炬祥云造型的路燈正在向來自五湖四海的賓客們訴說著同樣的話語:北京歡迎你!
到點了!終于等來了這一天的這一刻,所有人似乎已經(jīng)看到了在即將開始的16個日日夜夜里的激動與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