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昌平 鄧崇文
【文題】
對“生命的價值”的理解有多種:有人說,就是奉獻自己的青春、熱血與汗水;有人說,就是為祖國犧牲自己的生命;也有人認為,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不在于轟轟烈烈地干一番事業(yè),而在于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事來,不在于偉大,而在于平凡……
請以“生命的價值”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不少于600字。
【寫作導(dǎo)航】
生命是一個沉重而永恒的話題,“生命的價值”亦如此。寫此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探討“生命的價值”的內(nèi)涵。從這個角度著筆,必須擁有大量生動而又豐富典型的素材以及與此有關(guān)的名言警句,論證必須高屋建瓴,這樣才能對“生命的價值”進行全面而深刻的剖析??梢詫懽h論文,也可以寫頗具感召力的演說詞,還可以寫富有哲理的散文。寫作時,切忌泛泛而談,生動的事例與深刻的說理必須有機結(jié)合。
2.可以通過一個或幾個生動的事例來展示“生命的價值”,無需更多的議論,只要稍作點染即可。在形式上可以為日記體,或片段組合,或鏡頭再現(xiàn),力求新穎而不矯揉造作,給人以樸實、真切之感。
【素材積累】
1.名言警句
(1)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
(2)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3)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李清照
(4)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一生應(yīng)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jīng)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p>
——奧斯特洛夫斯基
2.生動事例
(1)霍英東:聚財有道,散財亦有道(2006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霍英東給人的印象,一是官至高位,在政界、商界、體育界擁有眾多的頭銜;二是他是個慷慨的有錢人。
從小吃過不少苦的霍英東聚財有道,但也熱心公益,散財有道。多年來他對社會的各類捐助金額接近200億元,單是在家鄉(xiāng)番禺的捐助就超過40億元,有報道稱他是港澳地區(qū)為家鄉(xiāng)捐贈最多的富豪。
說起父親生前的善行,其子霍震霆回憶說,他說過一句話:“人一生一定要做有意義的事。有錢,是給他一個機會,能對國家做自己的貢獻?!?
頒獎詞:
生于憂患,以自強不息成就人生傳奇。逝于安樂,用赤誠贏得生前身后名。他有這樣的財富觀:民族大義高于金錢,赤子之心勝于財富。他有這樣的境界:達則兼濟天下。
(2)布茹瑪汗·毛勒朵——守邊的“冬古拉瑪大媽”(2007年十大杰出母親)
主要事跡: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柯爾克孜族牧民,從19歲踏進平均海拔4290米的冬古拉瑪山溝成為守邊員以來,43年無怨無悔。她默默地將青春年華奉獻給了祖國的守邊事業(yè)。她執(zhí)著的守邊信念和對邊防官兵博大的母愛,譜就了可歌可泣的情感人生。布茹瑪汗有6個子女,可她有數(shù)不清的兵兒子,她愛他們勝過自己的子女。幾十年親情母愛,使她成了邊防官兵共有的母親。她曾多次用自己的胸膛溫暖凍傷戰(zhàn)士的雙腳,部隊官兵稱她家的氈房是傳播母愛的“兵站”,用她的話說就是:“我把戰(zhàn)士當成自己的孩子,為他們做事我心里高興!”她曾多次被評為“感動新疆十大人物”“全國雙擁模范先進個人”。
頒獎詞:
每天20公里,她走了43年;每次兩個字,她重復(fù)了43年,在祖國版圖的邊緣,她用行走的步伐,守護著國土。在她43年的堅持中,她用生命中全部的熱情,顯示著巡邊員的責任,在30多萬公里的行程里,她用心刻寫出了中華各族人民對祖國的熱愛。
(3)她,已被垮塌下來的斷壁壓死了。透過廢墟的縫隙,可以窺見到她雕塑一般的姿勢——雙膝跪著,整個上身向前匍匐著。在她雙手支撐的身體下面,一個三四個月大的生命還活著。后來人們在嬰兒的襁褓中發(fā)現(xiàn)了那條史上最感人的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
(4)她,都江堰聚源鎮(zhèn)五通村幼兒園教師。5月12日下午,房屋忽然搖晃起來,100多個娃娃正處于香甜的午睡之中。她立刻叫醒了大班熟睡的孩子們,同時不斷往返將孩子們往樓下轉(zhuǎn)移,直到坍塌的墻體將她砸倒,倒下的她懷中還掩護了兩個孩子……
【時文示范】
他們用生命雕刻師德豐碑
康麗翟晉玉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一場舉世震驚的災(zāi)難突降中國西南大地。伴隨著數(shù)以萬計生命的逝去,這個日子被染成了凝重的黑色,永遠定格在我們的記憶中。
在這場特大地震災(zāi)害中,學(xué)校不幸成為重災(zāi)區(qū)。瑯瑯書聲和歡聲笑語瞬間變成了驚恐的哭喊,在這千鈞一發(fā)的危急時刻,我們發(fā)現(xiàn)了教師勇敢的身影。他們不顧自身安危,迅速組織學(xué)生躲避危險,把自己留在最后;他們奮不顧身地從搖搖欲墜的樓房中搶救學(xué)生,甚至以自己的血肉之軀抵抗混凝土的撞擊。
有一種姿勢注定要被歷史鐫刻。
張開雙臂,護住身下的學(xué)生,是這場災(zāi)難中很多教師共同的姿態(tài)。譚千秋、吳忠紅、瞿萬容、張米亞、向麗、湯宏……在那一刻,他們的臂膀前所未有地堅強有力,血肉之軀擋住了急速砸落的預(yù)制板,擋住了倒塌下來的橫梁,擋住了死神的腳步。
而這些老師的名字,此前我們一無所知,他們只是教師群體中最普通最平凡的大多數(shù)。他們的名字散落在東汽中學(xué)、北川中學(xué)、聚源中學(xué)、映秀鎮(zhèn)小學(xué)、歡歡幼兒園……
但是,當突如其來的災(zāi)難發(fā)生時,就是這些最普通最平凡的教師,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換取學(xué)生的安全。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我們的教師用偉大的犧牲稱出了自己生命的重量。
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把生的希望留給學(xué)生,還是留給自己,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一個艱難的抉擇。然而在那一刻,我們的教師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他們甚至根本沒有去想這個問題,從而完成了一生最偉大的抉擇。德之偉大至于義無反顧,正在于茲。
究竟什么是師德?有很多定義,但是沒有一個定義比這些犧牲更慘烈,更動人。這,不僅僅是人性散發(fā)的光輝,甚至不僅僅是教師的責任感,更是一種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大愛。他們用最寶貴的生命詮釋了“師德”的含義。
在這一刻,他們的壯舉讓世人認識了什么是教師的偉大。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我們的教師用自己的生命見證了這句話所蘊涵的意義。比之地震的震動,更震動我們的是教師“舍生取義”的偉大精神。
這種精神,言語無法表述,文字難以形容,卻永遠銘刻在人們心中,發(fā)出比星辰更加璀璨的光芒,光耀人類。
對于災(zāi)區(qū)所有的學(xué)生來說,這也許是他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堂課,教師們用自己的行動上完了這節(jié)課,書寫了一個最大的“師”字。對于全國1400萬教師和2億中小學(xué)生而言,這個“師”字鐫刻在每個人心靈的最深處,成為不朽的豐碑。
(摘自《中國教師報》
2008年5月21日)
【簡評】
往往最能展現(xiàn)生命價值的時候,是在生死抉擇之時,災(zāi)難來臨之時。文章展現(xiàn)的是一種大愛,一種用生命詮釋了“師德”含義的大愛。將生動感人的事例、精辟勵志的名言,巧妙而有機地糅合在一起,使得文章極具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