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梅香
《語文課程標準》把“培養(yǎng)語感”作為學生要獲得的基本語文素養(yǎng)之一。并在“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中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從近幾年各省課改區(qū)的中考試題來看,命題者大多注意引導教師對學生進行語感培養(yǎng),考查學生在詞句理解、文意把握、要點概括、內(nèi)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情況,這些命題趨勢都在提醒廣大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在語文學習實踐中發(fā)展學生的語感。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呢?
一、加強朗讀吟誦訓練
要對學生加強朗讀吟誦訓練,教師自己必須掌握朗讀吟誦的技巧,能給學生以很好的示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并及時巧妙地引導學生朗讀吟誦。劉國正先生回憶他的語文老師善于用吟詠的方法時說:先生很少講,但“喜歡吟詠,吟到得意處,音節(jié)鏗鏘、聲震瓦屋。我也跟著吟詠,跟著鏗鏘,許多詩篇的妙,是在跟著吟詠中體會到的?!崩首x吟誦是眼、口、耳、心多種感官共同參與的活動,在一讀一聽中,人們便能夠直接迅速地感知語言美,領略文章的韻味。
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安塞腰鼓》一文中描寫表演安塞腰鼓場面的語句:“一捶起來就發(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后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激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前面。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么壯闊、多么豪放、多么熱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這段文字多用短句、排比句,來營造激越的氣氛,來表現(xiàn)一種昂揚的氣勢。朗讀時,要帶著一種“排山倒海般讓人透不過氣來”的意念,保持一種快速的節(jié)奏,這樣就會體會到作者利用短句和排比句使內(nèi)容表達得更熱烈、更激蕩的效果,從中領略文章所表現(xiàn)的生命和力量噴薄而出的神韻。葉圣陶先生說:“熟讀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覺中追求語言的完美。誦讀的功夫,無論對語體、對文言都很重要,僅僅討究,只是知識方面的事情,誦讀卻可以養(yǎng)成習慣,使語言不期而然近于完美?!笨梢?,語感的培養(yǎng),與多讀、熟讀有著密不可分的天然聯(lián)系。
二、品析關鍵詞句
要培養(yǎng)語感,還須“咬文嚼字”,研究某個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微言大義,仔細琢磨精彩句子中所包含的藝術表現(xiàn)力。如魯迅在《故鄉(xiāng)》一文中寫道:“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親早已迎著出來了,接著便飛出了八歲的侄兒宏兒?!弊プ【渲械摹帮w”這一關鍵詞,我們就可體悟到當時宏兒動作之快以及想見到“我”時的急切喜悅之情。又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中寫道:“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是對“父親去給兒子買橘子”時的細節(jié)描寫,寫得很形象、傳神,簡直就是強光聚焦下的形象定格,抓住其中的關鍵詞“攀”、“縮”、“傾”,就能體會到父親當時的動作是何等的艱難吃力,從中品味出父親對兒子的一片摯愛深情。
除了品析妙詞之外,賞析文中關鍵性句子也是提高語感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比如《背影》的開頭:“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边@句話放在開頭,真可謂開篇簡潔、開門見山,直接表達對父親的思念之情,為全文定下感情基調(diào),揭示全文的核心,使讀者產(chǎn)生了懸念。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引導學生領會其妙處,會大大激發(fā)學生品味作品語言的情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語感能力。
三、能夠形象再現(xiàn)
語感的表現(xiàn)之一就是:人們能夠把聽到或讀到的內(nèi)容在腦海中再現(xiàn),有“如見其人、如睹其物、如臨其境”之感。你雖然沒去過三峽,讀一讀酈道元的《三峽》,閉上眼睛想一想:春冬之季的三峽有雪白的急流,有碧綠的深潭,有打著回旋的清波,有倒映在水中的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上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山峰之間,常有懸泉瀑布飛流而下;江水清清、樹木蒼翠、山勢險峻、百草豐茂,充滿無限趣味。通過想象,三峽那美麗的畫卷如在目前,這就再現(xiàn)了形象,劉勰曾說:“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痹佻F(xiàn)形象時,如能自然充分調(diào)動個人以往的經(jīng)驗,把個人已有的知識、情緒、興趣、意志等融入到作品形象中,融入得越豐富,再現(xiàn)的形象就越鮮活。
在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過程中,學生的修養(yǎng)得到積淀,審美得到熏陶,靈性得到啟迪,感情得到升華。因此,教師要本著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負責的教學態(tài)度,從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角度,加強對學生的語感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