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雯
閱讀是由感知、思考、推理、評價、想象等一系列心智活動構(gòu)成的。閱讀同時也可以說是一種對信息進行接收、傳輸、篩選、轉(zhuǎn)換、加工、存儲的過程。其中,認知是閱讀的開始,先感知文章,把握其表面意義;分析是對所閱讀材料的解剖,是閱讀的深入,也是閱讀的核心和關(guān)鍵。從詞語到句子到段落層次,到中心思想,只有進行分析,才能綜合歸納,達到理解。近幾年,深層的內(nèi)容理解在不斷增加?,F(xiàn)總結(jié)記敘文閱讀考查的基本設題點和解題方法如下:
一、概括情節(jié)類試題
這類試題的目的是把握文章所敘的中心事件,理解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然而篇幅較長、情節(jié)復雜的文章令學生們頭疼,答案往往思路混亂,不能理清頭緒概括其要點和中心。那么,該從何抓起呢?其實“萬變不離其宗”,我們可以根據(jù)記敘文的六要素加以概括,故事的情節(jié)發(fā)展均與此相關(guān)?;靖袷綖椤霸谑裁磿r間,什么地點,誰因為什么(起因)做了什么(經(jīng)過),結(jié)果怎么樣”。具體應用時,有的要素(如時間、地點、起因)不交代也不影響表達效果的話,概括時可以省略。
例如:那還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高中畢業(yè)落榜的我回到村里。那時家家戶戶都養(yǎng)牛,村里要公推一個牛倌。牛倌很辛苦,整天趕牛滿山遍嶺地跑,沒人愿干,我卻毛遂自薦當上了這個牛倌。人們見我放牛還帶著紙筆琢磨寫小說,村里人都說我患“魔怔”了,父親也說我異想開天。我寫了好多好多,詩歌散文小說什么都有,然而,偷偷寄出后,如石沉大海。這樣的還好些,怕就怕那些退稿信,送到村長家被人拆開后,更加證明了大家的判斷:黃家那小子是飛機上吹喇叭——想得高。(《母親心里的處女作》)
題目要求:歸納本段的中心思想,不超過25個字。根據(jù)答題的格式便容易得到答案:“我”高考落榜回村邊放牛邊寫作,投稿不中遭到嘲諷。
二、語句賞析類試題
“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理解分析語句要到文章創(chuàng)設的具體情境中去揣摩和體會。賞析語言是否準確、簡練、生動、形象;具有怎樣獨特的語言風格(幽默、辛辣、平實、自然、簡潔、明快、含蓄、深沉等,以及這些語言具有怎樣獨特的表現(xiàn)力);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具有怎樣的表達效果等。要認真體會各種修辭格的作用和特點,把修辭的運用與描寫對象、作者的感情傾向、文章渲染的氣氛結(jié)合起來考慮。如《守財奴》中寫葛朗臺撲上梳妝匣,“好似一頭老虎撲上一個睡著的嬰兒”,運用比喻,生動地表現(xiàn)了葛朗臺的貪婪。
三、語句作用類試題
分析一個句子的作用一般先談結(jié)構(gòu)作用,后談表意作用。結(jié)構(gòu)上的作用包括總領(lǐng)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筆、巧作鋪墊、承上啟下、前后照應、總結(jié)全文等;內(nèi)容上的作用包括渲染氣氛、烘托心理、點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題(深化中心)、設置懸念、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等。如《紫藤蘿瀑布》一文中第一句話就是“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起到了設置懸念、吸引讀者、引出下文的作用。
有些時候,同一個句子具備兩個方面的作用,因而要從兩個方面分析,答案力求全面準確。如《桃花源記》第一段中寫“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為什么要寫桃花林的美好呢?分析可知道渲染了神秘、奇異、秀美的氣氛,為下文寫漁人發(fā)現(xiàn)桃花源鋪墊。
四、標題作用類試題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往往有以下幾點:①直接點明中心。如《化石吟》是一首贊頌化石的抒情詩;《第一次真好》告訴我們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就更加多姿多彩。②是文章的線索,或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或反映情感的變化。如《皇帝的新裝》一文的標題是偏正詞組,中心詞是“新裝”,全文圍繞“愛新裝——做新裝——看新裝——穿新裝——展新裝”展開情節(jié)。③設置懸念,以吸引讀者。如《哥,是撿來的嗎?》《我就是這樣死去的》等題目,均吊人胃口,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④照應首尾,使文章結(jié)構(gòu)完整,渾然一體。如《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一文的開頭是“人家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人家說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結(jié)尾是“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開頭和結(jié)尾都是對標題的照應和闡釋。⑤蘊含哲理,發(fā)人深思。如《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讓人思索如何創(chuàng)新,如何多角度地看待問題;又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導我們以頑強的心志面對人生道路上意想不到的困難。
五、形象分析類試題
文學作品的形象是廣義的,既包括具體人物,也包括典型環(huán)境下的群體,甚至于是一種意象,一種精神的象征。這就需要對作品進行深層次的挖掘,看看塑造形象運用了什么方法,該形象在文中有什么樣的地位意義。從描寫方法可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作家對人物的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細節(jié)描寫、側(cè)面描寫等,都是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如《藥》中寫“黑的人”“搶過燈籠,一把扯下紙罩,裹了饅頭,塞與老栓,一手抓過洋錢,捏一捏……”這一連串的動作,生動地活畫出劊子手的兇殘、貪婪的嘴臉。又如葛朗臺“人生就是一場交易”、“把一切照顧得好好的,到那邊來向我交賬”,這些語言表現(xiàn)了他只認金錢、冷漠無情、貪婪無厭的守財奴本性。
答題時要在對文章內(nèi)容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提煉,用簡明的語言加以表述??梢哉f,理解文章是基礎,而簡明的表達是得分的關(guān)鍵,可多用四字短語。
六、開放探究類試題
這類試題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學習的靈活性,考查了學生對生活的感悟深度和口語表達能力。常見的有如下幾種形式:①根據(jù)選文容談感受或啟示;②結(jié)合實際生活閱述個人的見解;③對選文中的人物進行評說;④考查與選文相關(guān)的知識,如理解作品的典故、名言等。
解題時要將文章立意與自我體驗相結(jié)合,也就是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礎上,有機地融入自己的閱讀感悟。組織答案時,內(nèi)容應重點明確、條理清楚、語言流暢,或以情動人,或以理服人。如2006年山西課改區(qū)中考題:從商人丟傘后的處理方式中,你得到了哪些啟示?(《唐家寺的雨傘》)可答:“生活中難免遇到困難和挫折,應像商人一樣沉著、冷靜地面對,運用智慧去處理,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以上答題技巧要靈活運用,才能得到理想的分數(shù)。文章是信息的載體,閱讀是為了獲取信息。因此,從閱讀材料中篩選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就成為閱讀文章必不可少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需要在閱讀訓練中逐步培養(yǎng),中學生應在平時閱讀實踐中多讀、多寫、多思,從而提升自己的應試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