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瓊
【●題型概說】
一、話題選擇上注重滲透人文關懷。縱觀近兩年的中考作文試題,有的關注人性倫理、人文道德,比如“為他人開一朵絢麗的花”、“和諧”、“責任”、“感恩”、“每一種草都會開花”等話題,引導考生關注和實踐人道之善,人性之美;有的側重對道德倫理的拷問,如“借口——弱者的托辭”、“喚醒”、“拒絕”、“注意你的……”等話題,就從另一個角度滲透人文關懷;有的則直接提出具有地域或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題目。
二、內容和形式上呈現(xiàn)多元化格局。從內容上看,可以分為自我與成長、素質與情感、社會與生活、問題與哲思、事物與聯(lián)想五大類;從形式上看,可以分為詞語類話題和短語類話題;從性質上看,以獨詞類話題為主、思辨類話題為輔,以積極類話題為主、消極類話題為輔;從選材上看,以創(chuàng)新性話題為主、以常規(guī)性話題為輔。
【●應考策略】
話題作文提示多,限制少,容易出現(xiàn)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的局面。寫作時,我們除了關注話題之外,還要學會在立意、取材、語言等方面展露個性:
一、細看提示,審題準確一些
話題作文不在審題上設置障礙,結果一些同學放松審題而導致寫作偏題。比如話題是“餐桌”,不少考生卻大談書桌、電腦桌的功用,審題不準帶來的失誤叫人扼腕嘆惜。
二、精心擬題,范圍窄小一些
話題作文減少了許多限制,寫作范圍很廣,可寫的東西很多。一些同學喜歡貪多求全,面面俱到,結果導致泛泛而談,滿紙“假、大、空”。其實,正確的做法是大題小作,開口以窄小為宜。文章題目定得窄小一些,切入口小一些,有利于走出空泛膚淺、文題不一的誤區(qū),有利于寫深寫透,寫出個性。
三、棄庸?jié)u進,立意深刻一些
不少同學滿足于淺層思考,他們的作文,只回答“是什么”、“有什么”、“做了什么”這類問題,根本就沒有想過要借話題作文自由立意的優(yōu)勢讓立意變得深刻一些。
實踐顯示,多想想“為什么”、“怎么辦”等問題,有助于思維朝縱深方向推進,有助于文章立意朝深刻方向推進。
四、拓寬視野,選材新穎一些
選材新穎是寫出創(chuàng)新佳作的關鍵。在話題作文的選材中,有人變換角度,從話題的反面找到別具一格的材料;有人變換時空,將想象中的事件納入平常話題之中,找到新穎材料;有人放眼生活,從小處切入,將鮮活的社會生活和時代話題寫進作文里。
五、別出心裁,切入新穎一些
對于話題作文而言,正面反面都在其話題范圍之內。因此,圍繞同樣的話題,別人都寫其“正面”,我不妨寫其“反面”;別人都寫其“反面”,我不妨寫其“正面”。
【●文題展示】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六尺巷”的故事:清朝康熙年間,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的張英,其在桐城的祖居與吳姓人家為鄰。對方欲越界蓋房,家人遂馳書京華稟告,張英寫了一首詩作復:“一紙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見詩,讓地三尺;吳姓人家深感其義,也退讓三尺,這樣就誕生了“六尺巷”。
(二)小學課本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小花羊和小白羊從橋的兩頭同時走上了獨木橋,走到橋中間碰頭了,兩只羊都爭著要先過獨木橋,你不讓我,我不讓你,打起架來,結果同時掉進了河里。
請以“爭與讓”為話題作文,可以寫自己的見聞、感受、經歷、看法,也可以記敘、議論、抒情、編故事。文題自擬,文體自選(不要寫成詩歌),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