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智偉
家馬和野馬都是馬,屬于奇蹄目馬科。馬科動物起源于北美。家馬大約在4500年前被人類馴化,因此,馬和人有著特殊的關(guān)系,是人類的伙伴和朋友。
馬因為自身的特點,天然地成了高貴的象征。例如,在中華民族的文化中,馬的地位就極高。自古以來,人們總是將崇尚的奮斗不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稱為“龍馬精神”。在祖先的眼里,龍馬就是仁馬,它是黃河的精靈,是炎黃子孫的化身,代表了華夏民族的主體精神和最高道德,因此,龍與馬一向被中華民族所崇敬。
馬又是能力、賢良、才干、有作為等一系列優(yōu)秀品質(zhì)的象征。在中國的詞語中,馬就時常扮演主角:一馬當先、犬馬之勞、快馬加鞭、牛頭馬面、青梅竹馬、指鹿為馬、害群之馬、蛛絲馬跡、五馬分尸、車水馬龍、牛頭不對馬嘴……有“馬”字的成語不勝枚舉,雖然有的并不是什么好話,但它至少說明,馬在中國文化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
在藝術(shù)領(lǐng)域,人們在紙上畫馬,在戲中演馬,在石上刻馬,在詩中寫馬,對馬的情感,像滔滔的長江水,奔流不止……
那么,馬為什么會如此受人尊敬呢?
首先在于它的外形占有獨特的優(yōu)勢。馬沒有驢的蠢相,所謂“笨驢”。在西方,donkey一詞也有笨蛋的意思,為什么不用horse作為笨蛋的意思呢?個中道理顯而易見。馬也沒有駱駝的畸形、笨拙。倘若仔細觀察馬的跑步姿勢,你也會發(fā)現(xiàn)其姿勢的獨特、雄健與雅觀。再設(shè)想,一個英俊的騎士,配上什么動物才協(xié)調(diào)呢?當然是馬!配上馬才叫酷斃了!假如配上別的,如?;蛘哓i,那只會嘔吐死人,浪費塑料袋??!
其次,馬自古以來就是戰(zhàn)場上的英雄。在沙場上,馬與戰(zhàn)士同生共死。想象一下,讓野豬當戰(zhàn)用坐騎,那才叫慘呢,野豬作戰(zhàn)只會往前沖,如果這樣,只能葬送更多戰(zhàn)士的性命(這可是真正的“同生共死”)。馬是通靈性的,它甚至能聽人話,能認主人,它幾乎一切行動都受主人控制,忠誠度僅次于狗。
再次,在古代,車與馬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常是車馬并舉,它還用于郵遞,也只有它擁有這樣的條件和速度。假如讓牛來拉車,不是車主抽鞭抽得累死,就是活活氣死!雖然馬的作用已越來越小,但人們不會忘記這位忠實的朋友。
馬對人忠誠,人對馬尊重。人馬間的和諧關(guān)系,具有無窮的魅力,因為和諧能創(chuàng)造最高的境界。
(選自九天湖文學社社刊《九天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