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清
大家都知道,基本不等式中的等號,當且僅當諸數(shù)都相等時成立.事實上,我們遇到的要證明的絕大多數(shù)不等式的條件與結論都是關于所含字母的輪換對稱式,這就預示著這些字母在解題中的地位是相同的,因此,當他們取值相同時,等號可能成立.于是,可以先猜測并驗證要證明的不等式中等號成立的條件,然后,結合已知,通過拆添項、配湊等手段構造一系列基本不等式,最后通過同向不等式的運算給出證明.下面舉例說明.
利用對稱思想解決例7,用時不會超過60秒,運算量小得都沒有出錯的機會.
綜上所述,當題設條件和研究結論的形式都是關于題設全部元素對稱的時候,就沒有理由認為某個元素比其它的大或小,它們對結論的貢獻是相同的,因而地位平等,誰也無特權,故諸元素均相等時,結論不等式中的等號成立(如,例1~例5).
這種“一視同仁”地、“公正”地看待某些對象的“非充分理由”原理,用來監(jiān)控對稱問題的結論是很有效的,即條件和研究對象的形式是對稱的,結論也應該符合對稱要求,否則可判斷結論或者不完整,或者根本就是錯誤的.對稱思想告訴我們:“沒有充分理由區(qū)別的,可能是不必區(qū)別的.”
當題設條件或研究結論至少有一個不具有對稱性時,盡力把題設條件和研究結論同時化歸為具有對稱性,也是解決這類問題的一個策略(如例6、例7).
龐卡萊指出“在解題中、在證明中,給我們美感的東西是什么呢?是各部分的和諧,是它們的對稱,是它們的巧妙、平衡.”對稱給人以美的感受,對稱美是數(shù)學中最普通的美.對稱的條件能夠導致對稱的結論以及可能用對稱變換的方法去求解.使分散的條件相對集中,以溝通已知和未知的關系,打通解題途徑,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用諸元素相等時,結論不等式中的等號成立,是證明條件不等式的一種極為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是對稱思想用于指導解題的具體體現(xiàn).發(fā)現(xiàn)或制造對稱,并利用對稱性解題,是解題者對稱思想成熟的標志!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