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安
大陸的中國人,凡是讀過中小學(xué)的,沒有人不知道短篇小說《最后一課》?!蹲詈笠徽n》在法國出版于1873年,第一次譯成中文是在1913年,由于語言清新、情節(jié)單純、含義深遠,無論在法國還是在中國,都被選入教材供中小學(xué)生學(xué)習(xí)。小說中的小弗郎士可能還不明白什么是“愛國主義”,不知道法蘭西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可是他清楚再也不能上法語課了,今后他只能學(xué)德語了,因為普法戰(zhàn)爭之后,阿爾薩斯和洛林已經(jīng)成了普魯士(德國)的領(lǐng)土了。亡國之痛,在老師韓麥爾先生身上,在郝叟老頭身上,在前任鎮(zhèn)長、退職郵差身上,在和小弗郎士一樣的孩子們身上,表現(xiàn)各不相同,然而他們都感到,失去了使用母語的權(quán)利,就等于最后失去了祖國?!巴隽藝?dāng)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這是這篇不足三千字的小說的精髓和靈魂。
《最后一課》的作者是法國的大作家阿爾封斯?都德。都德于1840年生于法國南方普羅旺斯省的尼姆市,“陽光,不少的灰塵,一座加爾默羅會修道院,兩三處羅馬建筑”,在他兒時的記憶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墒?,他的做絲綢生意的父親破了產(chǎn),不得不舉家遷往里昂。他甚至沒有通過中學(xué)畢業(yè)會考,就結(jié)束了學(xué)業(yè),到一所中學(xué)當(dāng)了一位輔導(dǎo)教師,這時,他已經(jīng)開始寫詩了。兩年之后的1857年11月,他帶著一卷詩集《女情人》到了巴黎,投奔他的哥哥。第二年,他出版了《女情人》,引起了立法議會議長莫爾尼公爵的注意,于1860年進入莫爾尼公爵的辦公室。他的工作不多,可以不時地回到普羅旺斯,偶爾到阿爾及利亞和科西嘉旅行。他寫詩、散文和劇本,他與人合作寫出了《最后的偶像》,并取得了演出的極大成功。他在里昂的經(jīng)歷使他寫出了小說《小東西》,于1868年出版,這是他的文學(xué)生涯的真正開始。《小東西》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記敘了他在外省的經(jīng)歷,第二部分描寫了他在巴黎的遭遇。這是一部半自傳性的小說,第一部有很大一部分是作者對早年生活的回憶,例如小東西的出生年月、在工廠里度過的童年、父親的生意與破產(chǎn)、家庭的遷居、哥哥的去世、親人的離散以及小東西到學(xué)校里謀生等等,都與作者本人的身世無二。第二部幾乎完全出自他的觀察和想象,據(jù)說他隨身攜帶一個小本子,隨手記下有趣的人和事。在小說中,家庭的溫暖和社會的冷酷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作者以一種略帶溫情的悲憫之心處理他筆下的人物。
由于患上肺結(jié)核,醫(yī)生認為都德不宜久居巴黎,所以他經(jīng)?;氐焦枢l(xiāng),回到陽光燦爛的普羅旺斯,尋找景致,在有著巨大風(fēng)車的磨坊中小住,與在巴黎結(jié)識的普羅旺斯大詩人米斯特爾盤桓晤談。從1866年開始,他在刊物上連載《磨坊書簡》,到1869年結(jié)集出版,他在封維耶小鎮(zhèn)上住過的磨坊日后獲得了“都德的磨坊”的美譽。如今這座磨坊成了小小的都德紀念館,凡是到普羅旺斯的旅游者很少有不去看上一眼的?!赌シ粫啞肥且徊慷唐≌f集,說是小說,其實更像是散文,其中有普羅旺斯風(fēng)光:炎炎烈日下陰涼幽靜的松樹林、到處是葡萄園與橄欖樹的田野、呂貝龍山上逗人遐想的星空、遍布小山崗的風(fēng)磨、節(jié)日里麥場上的煙火、婦女身上的金十字架和飾有花邊的衣裙、陽光下明晃晃的大路、山間清脆的騾鈴聲、黢黑的柏樹林中刺耳的蟬鳴……有南方人的細膩然而暴烈的感情,還有作者本人對阿爾及利亞與科西嘉的回憶,這一切都浸潤著反諷與憐憫相互交織的溫情。都德喜歡用一種感傷的語調(diào)講述多少有些感傷的故事,感傷中有一種對命運的恐懼。不過,有時候,一種對自由的強烈渴望讓我們忘記了恐懼,生出了一種類似崇高的感情。例如《塞甘先生的山羊》,這是一曲獻給窮苦的抒情詩人的頌歌??此麑懶∩窖颉皬?fù)得返自然”時的興奮,看他寫小山羊與狼的悲壯的搏斗,我們簡直覺得都德先生自己變成了山羊,那種深切入微的體會,那種“不自由毋寧死”的決心,那種寧死不屈的氣概,令人肅然起敬,唏噓不止。尤其寫的是小山羊,而不是老山羊,極弱對極強、極善對極惡的強烈反差和對比,更造成了悲劇的極大感染力。小山羊畢竟果了狼腹,然而都德的悲觀給予我們的不是氣餒,不是頹喪,不是逆來順受,而是激勵,是鼓舞,是感奮而起。都德對詩人的“忠告”不是潛藏著一種無可奈何的悲哀和于心不甘的斗志嗎?《阿萊城的姑娘》寫的是普羅旺斯人的執(zhí)著熱烈的愛情,后來他借此改編成一出戲,經(jīng)作曲家比才譜曲,成為一部久演不衰的歌劇?!赌シ粫啞啡〉昧司薮蟮某晒?,奠定了都德的文學(xué)地位,而且成為他的許多作品的源泉,例如《小東西》《達拉斯貢的達達蘭》等。
《達拉斯貢的達達蘭》是于1872年出版的一部長篇小說,它的全名是《達拉斯貢的達達蘭的神奇歷險》,寫的是普羅旺斯的小城達拉斯貢的“英雄”達達蘭匪夷所思的奇特經(jīng)歷。達達蘭是一個結(jié)合了堂吉訶德與桑科?潘扎的性格特點的人物,虛榮,夸張,處處擺出一副英雄氣概,實際上膽小如鼠,只知道追求安逸,貪戀口腹之樂??梢哉f,他徒具堂吉訶德的衣冠,而不具備堂吉訶德的靈魂。都德對這個人物有諷刺,也有憐憫,鞭撻之中不乏同情,我們不妨聽聽他自己是怎么說的吧:“坦白地說,《達達蘭》表面上肆無忌憚,瘋瘋癲癲,在我看來還是表達了青春、生命和真實的品質(zhì)。”小說家的“真正的樂趣在于創(chuàng)造人物,讓他們像真的一樣活起來,讓他們像人的典型一樣帶著他給予他們的名字、動作、怪相在世界上走來走去,讓人們在他的創(chuàng)造者之外,無須說出他們的名字的情況下談?wù)撍麄儭?。都德抓住了人或者法國人身上的某些特點,通過想象創(chuàng)造出了這一典型人物,如他所說:“在法國,人人都有點達達蘭的東西?!边€有兩部小說也是寫的達達蘭的故事,分別是《達達蘭在阿爾卑斯山》和《達拉斯貢港》。
1865年,都德結(jié)婚了,他的妻子是一位頗有文名的作家。1870年的普法戰(zhàn)爭激發(fā)了他的愛國情懷,他應(yīng)征入伍,并寫下了一系列飽含愛國激情的短篇,如《柏林之圍》《旗手》等,《打完這盤臺球》則對軍隊的上層進行了絕妙的諷刺。這些短篇后來結(jié)集為《星期一故事集》,于1873年出版,前面說到的《最后一課》即出自這部集子。他寫作日漸成熟后,開始致力于長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幾乎每一兩年就有一部新作問世。
晚年,都德的身旁聚集了一些年輕的作家。1897年,他病逝于巴黎,僅有57歲。都德的兒子雷翁?都德也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他這樣評價他的父親:“我的父親從來不把文學(xué)與生活分開:這是他的影響力的秘密。對他來說,藝術(shù)就是完成。創(chuàng)造典型,解放心靈,這是他先于一切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