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少勇
人的嘴巴,都有兩個功用,一是說話,二是吃飯。“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這兩個功用,都性命攸關(guān)。吃飯的事兒,不是本文討論之列,單來講講說話的事兒。嘴巴有多厲害呢?《易·系辭》里說:“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說的意思言語是催生禍亂的階梯。所以,有人提醒說要記住言多必失,“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話說多了,就容易授人口實,束縛住自己的手腳,甚至招來殺身之禍。
同是一張嘴巴,各人的用處不同。有人用它來說是道非,傳播流言蜚語,抵毀中傷他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就十分敬畏流言的力量。魯迅先生曾經(jīng)說過:典型的小市民總愛聽別人的丑聞,尤其是熟人的丑聞……上個世紀(jì)30年代,名伶阮玲玉因為家庭婚姻問題鬧得滿城風(fēng)雨,加上當(dāng)時報刊的誹謗和攻擊,令她無法承受,被逼無奈含恨而終,留下的遺書中就有“人言可畏”四個字??梢?,人言如爐,男人熬過來了,便是景泰藍(lán)的官窯;女人熬過來了,也是壁畫里的干花,藥罐里的殘渣。被流言摧毀的大多是善良者,因為,人始終是弱肉強食的嗜血動物。
有人用嘴巴奉承諂媚,溜須拍馬,以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遺憾的是,國人的毛病之一,就是喜歡討口彩,明知是虛,也寧愿享受那受騙的甜蜜,是非不分,聽了違心的奉承還飄飄然,昏昏然,沉醉其中。智者則清醒多了,他們深知,那些明火執(zhí)仗拍馬屁的人,不是別有用心,就是另有所圖,以詩提醒告誡自己:“并非無事閑掏耳,假言媚語不忍聞?!?/p>
有人用嘴巴煽風(fēng)點火,挑撥離間,惡語損賢,口蜜腹劍,釀成許多冤假錯案。最著名的莫過于秦檜一手炮制的抗金英雄岳飛的“莫須有”冤案。翻譯成現(xiàn)代的話,就是“恐怕有,可能有,也許有?!痹儆龅揭粋€忠奸不分的昏庸皇帝,于是一代豪杰血灑風(fēng)波亭就成為必然。
人們對那些講究語言表達藝術(shù)的人,稱之為“口才好,會說話?!蓖瑯拥囊患虑椋痪湓?,說出來的效果也不相同。有人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句六月寒?!毖詾樾穆暎此浦皇呛唵蔚脑捳Z,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其實是一個人的內(nèi)在修養(yǎng)與學(xué)識、品行與性格所致?!扒槭乔橼s出來的,話是話攆出來的?!庇腥藶橐徽Z反目成仇,甚至動粗,喪失性命,有人則為一語盡釋前嫌,握手言歡。不同的表達方式,產(chǎn)生迥然有異的效果,實在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智慧。
古人對于說話,是十分注意的。比如“君子訥于言而敏于行”,說的是要少說多做;“食不言寢不語”,說的是養(yǎng)身之道;“君子出其言善者,則千里之外應(yīng)之;出其言不善者,則千里之外違之。”說的就是君子立言要符合大道的真理。在那個并不講究游戲規(guī)則的時代,少數(shù)人還因為“巧舌如簧”而位極人臣,成絕代之功。如戰(zhàn)國時的蘇秦,憑借三寸不爛之舌,身掛六國相印,在政治舞臺上縱橫捭闔多年。連昔日嫌他沒出息連飯都不肯做給他吃的嫂子,見他富貴后也“前倨而后恭”。唐雎憑借一句“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的豪言壯語,不僅保住了趙國五十里的土地,還保住了小國使者的尊嚴(yán),連不可一世的秦王也長跪著向他道歉。
有的人就沒有這么幸運了。像三國時楊修,文章名滿天下,在曹營官做不小,行軍主簿,屬掌管錢糧的肥缺,深得同是文人的曹操的歡心??蓷钚拮允崖斆鬟^人,給一點陽光就燦爛得霞光滿天,管不住自己的一張闊嘴巴。曹操在門上寫個“活”字,楊修立即叫人拆門重建;曹操在點心上寫“一盒酥”,楊修就讓人分而食之;聽到“雞肋”口令,就叫士卒卷起鋪蓋走人。其實,楊修的那點兒小聰明,不過像今天電視上的“搶答題”,或是《圍城》里的方鴻漸,說幾句沒油少鹽的俏皮話還行,真要治學(xué)謀業(yè),可謂一籌莫展,這樣的口才在別人看來,不僅不會值錢,還令人生厭,離危險也就不遠(yuǎn)了。終于,隨著他為曹植出主意爭太子位這類皇家最忌外臣干預(yù)的出格行為,那顆聰明的腦袋就落了地,再會說話的嘴巴也沒了用武之地。
可見,能不能管住用好自己的嘴巴,確實不是一件隨隨便便的小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