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海波
中國當今樓市的風險已遠大于股市的風險,要警惕中國樓市的“堰塞湖”現象!
一年前,北大教授徐滇慶與知名財經評論人牛刀打賭深圳房價。一年之內,深圳房價持續(xù)下跌,兩人打賭的結果是,徐教授敗北。
筆者認為,深圳房價“賭局”只是個數字游戲,大家千萬不必過于認真,更沒有必要大肆渲染。因為在出現過“100%撤單率”的今天,“均價”只是數字游戲或是房地產利益集團的“表演秀”。但“賭局”背后反映的卻是民生和民意,是對高房價和保障住房缺失的意見,是對高房價理性回歸的祈盼。這必須引起各級地方政府的深刻反思和高度重視。
千禧年以來,中國房價就一直演繹著“只漲不跌”的神話。2007年,有些地方的房價更是猶如“海鮮時價”天天漲。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資料顯示,2008年5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的房價同比上漲10.2%。由于當今房產投機過甚,房價持續(xù)上漲時間過長,市場積累了豐厚的“獲利盤”,尤其是作為住房消費主體的廣大中低收入者的有效(有支付能力)需求嚴重脫節(jié),加上保障住房的嚴重短缺和歷史欠賬,老百姓對住房問題“很不滿意”。
房價過高除了影響老百姓的生活質量和安居樂業(yè),也會影響我國的金融安全。
近幾年,在全球資本流動性過剩、通貨膨脹和人民幣持續(xù)升值的背景下,大量跨境資本進入中國的股市和樓市。 目前國內的流入熱錢大約在6500億美元左右,未來可能達到8000億美元。美元這一輪的貶值很可能會停止于2008年底或2009年上半年,一旦美元返身向上,中國熱錢的流出將不可避免,屆時不僅對中國的股市和樓市會產生重大沖擊,也會對中國的整個經濟和社會產生重大影響。
只要危及金融安全,股市會出局(事實上已經出局,最近中國股市攔腰一刀就是例證),樓市也一定會出局,當前深圳房價相對于2007年的最高位已經下降30%-40%,至今尚未完全企穩(wěn)。在某種意義上說,中國當今樓市的風險已遠大于股市的風險,要警惕中國樓市的“堰塞湖”現象!
房價大起不落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對老百姓財產性收入的一種掠奪,尤其在房價收入比嚴重不合理的情況下,在房價處于歷史性高位的情況下,鼓吹房價“只漲不跌”,縱容房產炒家“拔高出貨”,誘導中低收入者“高位接盤”,這是轉嫁風險的不負責任的行為,很可能引發(fā)中國式的“次貸”風險。在某種程度上,中國樓市已具備“次貸”危機的所有要素,只不過被“地方政府、銀行和房產商”所組成的利益鏈人為、暫時地改變了運行軌跡。
中國房地產是繼續(xù)“養(yǎng)泡沫”還是主動“擠泡沫”?房價繼續(xù)漲還是理性回歸?兩者風險哪個更大?答案顯而易見。因此,中央政府必須繼續(xù)從緊的貨幣政策,在保證和擴大保障住房建設的同時,對房地產調控不僅不能放松,而且應該精確制導。當前房價早回歸比晚回歸好,主動回歸比被動回歸好。否則,對房地產依賴過重,中國經濟可能將會硬著陸!
(作者為中國房地產界獨立撰稿人,高級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