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健
編輯你好:
最近,兒子的精神狀態(tài)讓我煩心透了,請你們幫幫我吧。
兒子小時候是一個性格開朗,愛幫助同學的孩子。去年,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了重點高中,兒子很高興,我們也引以為豪??山鼇砦野l(fā)現(xiàn),只要他放學回到家,就把自己關在屋里,幾乎一句話也不和我們說;同學來找他玩,他也不耐煩地把人打發(fā)走。而且越來越敏感,一句話不合意就發(fā)火,成績在不斷下降。后來,我們打聽同學才知道,他因為上課遲到被老師罰站,心里特別難受,一直走不出被懲罰的陰影,才變成了這個樣子。我心里非常著急,怎樣才能讓孩子解開這個心結呢?求助的劉媽媽
劉媽媽你好:
我們首先相信你兒子是一位優(yōu)秀的中學生,他現(xiàn)在出現(xiàn)的這種行為,只是對老師處罰的一種心理防御現(xiàn)象。作為母親你千萬不要恐慌,也不要煩惱?,F(xiàn)在我們來分析一下老師為什么選擇“懲罰”的方式教育孩子吧。
教育的一個基本功能是促進學生的社會化發(fā)展,而懲罰在促進學生的社會化發(fā)展方面具有其他方法難以替代的價值和功能。當然,教育中的懲罰并不是無情、殘酷的,更不是對愛的背離。它的目的是要求學生明辨是非,懂得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學會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這種懲罰不同于體罰,體罰有損學生身體和心靈健康,能產(chǎn)生消極的后果。據(jù)調(diào)查:學生最反感的懲罰形式有:辱罵、諷刺挖苦嘲笑、罰作業(yè)、不讓上課、罰站、不準回家。這些做法對學生的身體和心靈造成了傷害,教育效果甚微,于是成為無效懲罰。這是因為,當學生違反規(guī)定時,老師就會用和“錯誤事件”(遲到)無關的另一個“受罰事件”(罰站、羞辱)來處罰學生,學生對這個無關事件聯(lián)系在一起會感到困惑。表面看學生的錯誤“徹底”糾正了,孩子服氣了,但心里是不服的,只是壓抑了自己,長期壓抑之下未免變態(tài),這是違背了教育的目的。
初、高中的學生是自我意識增強的關鍵時期,當懲罰超出了他們的承受能力,甚至根本就不該受到懲罰,但又屈從于權威只能被動接受的時候,自尊心就會受到傷害,而同伴不接納、甚至嘲笑,會導致行為退縮、心理閉鎖。有的還會對老師、同學和社會產(chǎn)生敵對,萌生反社會的人格。你孩子的種種表現(xiàn),就是由于受到處罰,在心里形成了“受罰”的心結。那么怎樣才能解開這個心結呢?
作為父母要主動和孩子交流。比如給孩子講講自己年輕時受懲罰的經(jīng)歷和感受,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真誠的愛,讓他把內(nèi)心隱藏的話說出來。
還可以給孩子開玩笑地說:兒子你不是已經(jīng)體驗到了嗎,懲罰對糾錯實際是無效的。進而問孩子,將來你做爸爸或老師,會這樣懲罰他們嗎?這樣做也是在培養(yǎng)一個未來的好爸爸、好老師。
現(xiàn)在孩子心里難受的不是受罰本身,而是因為受罰引起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過低。所以讓孩子知道,人的行為違反規(guī)定的事情是難以避免的,受挫也是必然。但是,這并不是要否定自己,而是要讓孩子樹立起自信。還有,和老師同學重新建立良好的關系,是實現(xiàn)孩子自我突破的重要部分。家長可事先和老師溝通好,讓孩子感覺到老師原來沒有這么可恨,而是可以信賴的人。讓孩子融入到集體中去,真正找到歸屬感。
總之,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用孩子的眼光來看問題,用孩子的心靈來理解孩子,再加上必要的知識作指導,就能夠揭開孩子的“受罰”等心結,安全度過青春期,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人格。
chenying1114@126.com
(編輯:陳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