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利云 侯治紅
關鍵詞頭痛推拿治療
頭痛是臨床常見病狀之一,可因多種原因引起,外感頭痛、頸源性頭痛、偏頭痛、內傷頭痛等適宜手法治療。筆者自1998年以來采用推拿治療本病38例。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
本組38例中,男性15例,女性23例;年齡最大72歲,最小17歲,平均年齡42歲;病程最長者21年,最短者3天,平均病程28月。所有患者均經(jīng)CT或NRI檢查確認無顱內占位性病癥,其中外感頭痛8例,頸源性頭痛13例,偏頭痛11例,緊張性頭痛5例,叢集性頭痛1例。
2治療方法
2.1治療原則疏經(jīng),通絡,止痛。
2.2取穴及部位風池、天柱、風府、啞門、項根、肩井、大椎、印堂、神庭、魚腰、攢竹、頭維、太陽、百會、四神聰、前頂、角孫,頭面部六陽經(jīng)及督脈循行部位。
2.3手法一指禪推法、分推法、揉、點、叩擊法、拿法、抹法、掃散法、(扌袞)法、撥法等。
2.4具體操作①患者取坐位:醫(yī)者先點揉風池、風府、天柱、項根等穴位1~2分鐘;繼之指按、指揉印堂、神庭、太陽、百會、四神聰、魚腰、攢竹等頭面部穴2~3分鐘;結束抹前額6~8遍:從前額發(fā)際處拿至風池穴處、反復6~8遍;雙手指尖叩擊整個頭部,以頭痛部位為重點,約2分鐘;行雙手掃散法1分鐘。②令患者俯臥于按摩床上,用一指禪推法沿項部和背部膀胱經(jīng)、督脈上下往返操作,結合揉、拔、推夾脊穴位2~3分鐘。繼之拿風池穴,項部兩側肌群,肩井共1分鐘。在項、肩、上背部施以接法約1分鐘。③外感頭痛,重力點揉風池、風府、肩井、大椎、肺俞、風門、定喘、曲池、合谷穴2~3分鐘,并擦背部兩側膀胱經(jīng)、以透熱為度;頸源性頭痛,應在頸肩部阿是穴處施以揉、拔、指拿法2~3分鐘,必要時整復頸椎小關節(jié);偏頭痛沿頭痛一側或兩側用較重力按揉,以風池、太陽、頭維、角孫穴為主2~3分鐘;緊張性頭痛重點揉肝俞、陽陵泉、太沖、行間等穴;叢集性頭痛多點揉眼眶周圍穴位或鼻旁穴位1分鐘。
3療效標準
治愈:頭痛癥狀完全消失,半年內不復發(fā);好轉:頭痛癥狀明顯減輕;無效:治療前后頭痛癥狀無明顯改善。
4治療結果
38例患者中經(jīng)上述手法治療1~3療程,治愈29例,占76.3%;好轉7例,占18.4%;無效2例,占5.3%;總有效率94.7%。
5討論
頭痛是一種常見病、多發(fā)病,應用傳統(tǒng)治療手法作用于頭面部穴位,達到疏通經(jīng)絡,止痛、開竅等作用;同時按摩膀胱經(jīng),督脈等經(jīng)絡,能疏經(jīng)活絡、散寒止痛;臨床上辨證施治,采用相應的手法治療,能達到更好的療效。且手法治療頭痛,無毒副作用,見效快、療效鞏固,對反復發(fā)作的頭痛病人如能堅持專業(yè)的手法治療,大多能達到多年不復發(f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