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波
編者按:3月24日,群山圍繞的喜馬拉雅王國完成了從世襲君主制國家到議會民主制國家的飛躍。據(jù)媒體報道,從早晨八點到下午五點的國民議會選舉中,不丹二十五萬身穿傳統(tǒng)服裝的選民,有秩序地在全國各個投票站排隊等候,用電子投票器的按鈕選舉了一個新的政府。人們稱“這是歷史上從來沒有發(fā)生過的事”,因為一個王朝還未露出明顯衰落跡象,國王卻選擇將權力交還給民眾……
提出這個問題,完全是因為這兩天讀了太多來自不丹的新聞。
3月25日,新華社及國內(nèi)幾乎所有的重要媒體報道不丹王國進行國民議會選舉,成為議會民主制國家。我讀了這個消息,不知作何表情。我對不丹太缺乏了解,我對它惟一的印象只是不丹國王以倡導“國民幸福指數(shù)”而享譽世界。
我覺得一個王室專權的國家走向議會民主制必然是國家體制的重大進步。我不知道不丹有什么樣的國情,那國情到底是適宜于君主專權還是適宜于民主政治。因此,我坦白承認,覺得不丹完成了一個重大的進步,完全是基于我對議會民主的崇信。
我想,我對不丹的國情不了解,但不丹人一定對自己的國情很了解。但報道說,不丹的君主制是兩任國王自己廢掉的,不丹的民眾其實是出于對國王的信任與愛戴,才去支持議會民主制。我覺得這實在是一件令人難以理喻的事情。
按照報道的說法,不丹的國王認為不丹的國情應當實行民主制,而不丹的民眾其實認為國情適宜君主制。這就是說,國王要還權于民,民眾覺得還是國王掌權好,參選的人甚至流淚說,國王不掌權,“心都碎了”。大家都不愿掌權,莫非這就是傳說中的君子國?
不丹國王權力的最后運用,是讓民眾不再依靠國王,這與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對選舉的最后利用,就是讓民主制度變成元首獨裁,形成了兩個極端。世界上有幾個國王像不丹國王這樣呢?掉進火山口的大清王朝還只想以無期限的“預備立憲”來應對時勢,不丹卻在王室極受尊崇的時候交出了權力。
我推測,不丹國王是基于對國家前途的負責態(tài)度,才如此積極地讓自己從權位上退出來,他相信“一個有效的制度比王位更重要”。而不丹人肯定也是出于對國家前途的考慮,愿意讓國王來指引。不過,我看了選舉的結果,似乎又覺得與上述報道有距離。報道幾乎讓我認為不丹民眾只是國王的仆從,沒有自己的意志。這一方面增加了我對不丹國王的尊敬,另一方面又讓我感到不丹人很愚昧。
選舉結果怎么樣呢?盡管參選的兩個政黨都是奉旨成立,但在全部四十七個議會席位中,主張不丹必須融入國際社會的愛國進步黨獲得了四十四席,而由國王的內(nèi)弟任主席,更加符合國王的治國理念,認為不丹應對外來文化采取一定限制措施的人民民主黨,只獲得了余下的三個席位??磥?,民眾尊崇國王,卻并不缺乏自己的國家發(fā)展理念,并非惟國王意志是從。
不丹實現(xiàn)了民主化,我們眼中落后的南亞七國竟然無一例外地跟世界先進國家一樣進入了憲政時代。說他們是在邯鄲學步,未免辱沒了那里的十多億人民,如果說他們選擇了合乎國情的道路,豈不是說民主原本無分生產(chǎn)力水平高低都可以推行?
一點不意外地,我看到了對不丹選舉的贊譽,也看到了對不丹選舉的憂慮?!盁o人能保證一次民主選舉的成功就意味著歷史已經(jīng)終結”,“即使不丹的民主和國王一樣可以享祚萬年,誰能保證民主衍生出的政黨爭斗不成為外部力量干預這個小小國度的武器呢”,如此深重的憂慮,我能說什么?我只能說,一個人對他人的憂慮,也許只是擔憂自己。
(原載2008年3月28日《東方早報·早報自由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