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 蘭
經(jīng)典雜文的藝術(shù)生命是無限的,這是人們的趨同認知。經(jīng)典雜文也多以能夠舉一反三、達到觸類旁通為其優(yōu)長,這也已被許多名篇所佐證。一般地說,隨風跑的文藝作品,跟“形勢”的文藝作品,多屬短命,過目即忘。
時異世易,經(jīng)典文藝作品所描寫的社會或已遠逝,它所反映的社會背景或已是明日黃花,這些作品所刻畫的人物或已觀念更新。這樣的作品是否對今天就沒有意義、沒有任何比照與借鑒的價值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古今中外經(jīng)典性文藝作品不會隨時代的更迭而失去其認識與啟迪作用,這也是被理論與實踐驗證過了的。
現(xiàn)在,我們回過頭來讀劉半農(nóng)先生的雜文代表作《好聰明的北平商人!》,便可以得到兩點啟迪:一個是如魯迅先生一貫稱謂的國民劣根性真是代有傳人,一個是無商不奸的傳統(tǒng)延續(xù),子子孫孫不絕……
作品開宗明義,“在北平住了十多年,覺得北平的商人,是世界上最聰明,最富彈性,最不會吃虧,最不會跌倒的理性動物!”四個“最”字,活活畫出彼時北平商人的嘴臉,四個“最”字也為彼時的北平商人蓋棺定論:聰明、彈性、不吃虧、不跌倒。
聰明,是為自己,彈性,還是為自己;不吃虧,是為自己,不跌倒,也是為自己,一句話:個人利益至上!
不論是對軍閥,還是對日(本)貨,他們的態(tài)度都是四個“最”字。作品在分析了北平商人們的“血本”論、“封存”論、“仇國”論和“仇貨”論之后,斬釘截鐵地結(jié)論道:“不說日本而說仇國,不說日本貨而說仇貨,這與挖空‘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的‘日本兩字而成兩個窟窿一樣的滑稽,一樣的卑劣,一樣的無恥?!北瘧嵵橐缬谘员?,抨擊“北平商人”的劣行擲地有聲。
個人利益至上,必然衍生損人利己,必然衍生損公肥私;個人利益至上還能衍生出欺騙甚至鋌而走險。這不僅是個人的恥辱與悲哀,也是民族的恥辱與悲哀。當年,中國東北與華北部分淪陷于日本侵略者鐵蹄下,原因當然不止一兩項,但國人的個人利益至上不能不是一個根本原因,像“北平商人”那樣的國人,究竟有多少?這里面當然含括高層中的個人利益至上者。
我們說優(yōu)秀雜文有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之功能,那么,就用半農(nóng)先生這篇《好聰明的北平商人!》做鏡子,來照一照,看當今,個人利益至上,有多少人被繩之以法,有多少貪官鋃鐺入獄,今天的一些商戶如何?摻雜使假出售過期食品以劣充優(yōu)的事件,電視上哪一天不是頻頻出鏡?人們哪一次購物不能遭遇?我們身邊的假冒偽劣讓人們無奈地喊出:“還敢吃什么?”“還能吃什么?”假藥、假種子充斥商場,有一句幽默而辛辣的流行語概括:除了假貨哪一樣是真的?這當然有些夸張,但也道出了民眾的無奈與吶喊!假冒偽劣事件無窮盡,坑人悲劇無時不在上演,除了法治缺失是其主要因素,商戶的卑劣與無恥同七八十年前的“北平商人”的惟利是圖如出一轍。
雜文要有文,從頭到尾的論理,可能使作品枯燥無味,絮絮叨叨地饒舌常令讀者不忍卒讀。半農(nóng)先生畢竟是現(xiàn)代雜文大家,作品在結(jié)束全文之前,有一段為北平商人們既辛辣又幽默的“設計”?!拔宜餍越虝四銈儼?!你們可以……這是何等的方便?。 边@是一個重重的鞭笞,也是一個深深的諷刺!
雜文的結(jié)尾往往是作品成敗的關鍵,因為這是體現(xiàn)作品題旨的亮點,也是全篇文章升華的“局點”,如果結(jié)尾能如夜晚蒼穹的流星,劃出一道耀眼的光亮,那么這篇雜文便可能久久地印在讀者記憶屏幕上。半農(nóng)先生在他的作品結(jié)尾處的一段話,十分含蓄而深沉,用自己前兩個“預言”來反襯最后的“預言”,看得出作家滿懷期待,寄予“北平商人”也即我中華民族巨大希望,令人唏噓,令人敬佩。
劉半農(nóng)(1891——1934)原名壽彭,后改名夏,字半農(nóng)。江蘇江陰人。我國“五四”新文化運動先驅(qū)之一。著名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1917年到北京大學任教,1919年參加辛亥革命,并參與《新青年》雜志編輯工作。1920年到英國倫敦大學學習實驗語音學,1921年轉(zhuǎn)入法國巴黎大學學習,獲法國國家文學博士學位,還曾獲“康士坦丁語言學獎”。1925年回國,應邀任北大教授,1934年病逝。出版有詩集及《半農(nóng)雜文集》和《半農(nóng)雜文二集》等。
2008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