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區(qū)古城第六小學
在新課改過程中,我校結合教師的系列技能進行深度開發(fā),總結出了主體性學習指導技能、讀書指導技能、組織討論技能、語文語感指導技能等10項新技能。從技能的功能、技能的要素、技能的類型、技能的應用要點、技能的評價幾方面建立了新的技能模式,并在這些技能培訓的基礎上,做了進一步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教師培訓方式。
1.學習10項已有基本技能
每位教師都要在觀看微格示范教材的基礎上,對照每一項教學技能進行反復演練,通過模仿練習,熟練掌握這10項技能。
2.提供范例
我們輯錄了一批全國優(yōu)秀教師的示范課錄像帶,有針對性地讓教師觀看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行為、教學藝術,為教師提供學習目標。
3.教師自我反思
我校有一套教學評估系統(tǒng),我們利用這套系統(tǒng)為每位教師錄制了一套教學實錄片。這套系統(tǒng)的優(yōu)點是可以使教師在非常真實自然的狀態(tài)下進行教學錄像,減少了教師在攝像機前的不自然成分;然后讓教師結合課程標準,通過自我覺察和觀摩反思進行自我評價;同時組織教師系統(tǒng)學習《教學學原理》、《教師技術行為》、《最優(yōu)化教學藝術》、《微格教學入門》等理論,為其行為改善提供理論幫助。
4.強化綜合技能的訓練
教學技能的單項訓練很容易在短期內取得成效,但是實際教學往往是多項教學技能交互使用的過程,單項技能很難在課堂上靈活運用。因此,我們提出了“整合技能”的概念。
整合技能實質上是一種教學技能的選取策略和組合策略,是教師將教學技能轉化為教學能力的橋梁。訓練的方法首先是讓教師在備課這個環(huán)節(jié),就要結合教學設計考慮選取哪些技能,要用這些技能解決哪些學習問題,這些技能是否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是否有利于學習問題的解決等問題;再有就是結合實際課堂教學,對教師進行整合技能的校正、診斷。在訓練中形成的教學技能之所以能夠在實際教學中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專項技能訓練的小課堂與實際教學的大課堂互相結合,真正融為了一體。
5.開展微格案例教學和研討
微格教學在其發(fā)軔之初主要關注單項技能的訓練,我們在“十五”期間,在整合技能的基礎上,提出了案例教學的綜合技能的訓練目標。具體有兩種訓練方式:第一,將課堂教學真實的情境問題交給年輕教師,通過閱讀案例——做案例(使思維過程外顯出來)——討論和質疑——形成預案——實際操作——群體校正——形成理想的綜合行為方式這一過程,加強對年輕教師的綜合技能訓練;第二,收集我校成功教師和國內獲獎教師的優(yōu)秀課例,作為成功案例供年輕教師觀摩、分析和學習。
微格教學案例主要包括教學問題或事件(教師布置)、解決教學問題的實施步驟、需要哪些技能、為什么使用這些技能、實施這些技能會遇到哪些困難、如何解決,等等。這種技能預案與教案不同,技能預案側重于教學技能的訓練,注重技能的整合以及整合結果的預測,教案則注重課堂教學的組織與實施,是教師課堂教學的組織技能及實施策略。
過去我們也曾組織教師觀摩公開課、優(yōu)秀課,之所以效果不大,主要是我們沒有按案例教學的流程對教師進行綜合技能的訓練,沒有充分發(fā)揮優(yōu)秀教師和集體綜合資源的優(yōu)勢。
6.課堂教學實踐
在培訓中,我們以小課堂的形式(以5—15分鐘為一節(jié)課),讓教師講授1—2個知識點,在講授時要突出某項教學技能,同時進行錄像記錄,并且用2+2課堂教學指導(每次對教學過程各說兩條主要優(yōu)、缺點,并做出原因分析)進行評價。這樣,教師不僅能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有利于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刊中刊編輯 王雪莉 朱桂英 付江泓 杜 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