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普天之下的CIO們,應該個個都是大忙人,但也不全是?,F(xiàn)在,有的CIO就越來越感到不像信息化起步之初那么忙碌了: 單位該上的系統(tǒng)都上了; 從員工、中層到老板,該用起來的功能也都用上了; 該做災備的也都做了; 運行維護四平八穩(wěn)……要知道,這可是很多CIO做夢都想達到的境界,尤其是那些還處在“救火隊員”狀態(tài)的CIO們。
最近的某個夜晚,我與兩位在信息化一線摸爬多年的CIO促膝長談。沒想到最后話題的重點,竟然是感慨信息化達到一定階段之后,他們會倍感迷茫、無所適從!確實,行業(yè)信息化轟轟烈烈推進到一定程度之后,激情褪去,成效顯現(xiàn),CIO在完成了其特定階段的使命之后,忽然不知下一步該做什么,竟然頓感“無所事事”了。從來都是忙得不可開交的CIO們,為何出現(xiàn)這樣的困惑?
“無所事事”絕對不是他們想要的狀態(tài)。尤其是那些感到“無事”可做的CIO們,恰恰還都是行業(yè)信息化的領頭羊。那么,是什么原因抑制了這樣一批精英們的熱情、讓他們倍感英雄無用武之地?細細思考才發(fā)覺,對于處在信息化第一陣營的CIO們來說,他們應該是遭遇到了如何做深信息化的瓶頸。而要穿越這個瓶頸,需要繼續(xù)開闊思路、推動信息化進入到更高級的階段。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理查德#8226;諾蘭(Richard#8226;L#8226;Nolan)提出過信息化六階段論模型—即組織的信息化大體要經(jīng)歷初始階段、普及階段、控制階段、集成階段、數(shù)據(jù)管理階段、成熟階段這六個階段。比照這個理論模型,我國許多傳統(tǒng)行業(yè)的信息化進程,正在從比較初期的階段過渡到中期的階段,即整合期、數(shù)據(jù)管理期階段。這兩個階段的共同特征是,信息化越來越超越IT部門,成為業(yè)務運營的基礎設施,成為組織生命力的重要保障,組織領導層在一定程度上體會到信息系統(tǒng)的戰(zhàn)略價值。
這個階段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越來越少的經(jīng)驗可以從國外引進; 意味著,有很多的困惑已經(jīng)沒有了經(jīng)驗可循; 還意味著,習慣了學習他人的中國CIO們,竟然也要開始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
這看起來很難,但這正是中國CIO證明自我價值的絕好機會。直到今天,仍很少有人承認中國有真正意義的CIO。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為什么?因為CIO們還沒有作為一股領導勢力崛起于組織核心,他們還未能將組織信息化推向一個全面成熟階段: 即真正將信息系統(tǒng)與組織的管理、內(nèi)外部資源充分整合起來,以更加及時、詳實的信息支撐高層決策和組織發(fā)展。從這個意義看,中國信息化成熟之日,便是中國CIO真正崛起之日。